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分析

    张聪

    摘 要: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支撑力量。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公众文化水平的提升,图书馆的功能也有所拓展,不仅是公众阅读的场所,也是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促进知识共建与共享、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阵地。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效率与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范围及知识普及的程度。在“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要想实现现代化变革,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就需要做好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积极引进新技术与新设备提高图书的流通效率,降低图书在流通中的损失,以读者为中心创新图书资料管理模式。文章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迎来的机遇及面临的挑战,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探究强化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143

    自21世纪以来,我国互联网技术愈发成熟,普及程度显著提升,社会步入“互联网+”时代,网络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发表见解的主要阵地。进入移动智能时代后,集声音、图像、视频、文字于一体的信息以其傳播形式的交互性、内容的丰富性深受公众青睐,相对于阅读地点固定、资源结构单一且僵化的公共图书馆来说,公众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获取阅读资料,满足自身娱乐、消费、了解专业知识的多元化需求。在此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面临着受众分流、盈利空间收窄的现实困境。但“互联网+”时代也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设备及管理技术为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其转型升级。图书资料管理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工作之一,“互联网+”时代,图书资料涉及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愈加复杂,初步呈现出大数据的特征,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只有运用互联网思维、重视数据的互联互通、坚持公共图书馆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基本定位、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优化管理方式及流程,才能通过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创新化的图书资料管理扩大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继而助推公共图书馆现的现代化变革。

    1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面临的挑战

    1.1 技能挑战

    当前部分公共图书馆为适应“互联网+”时代,推动自身发展的转型与升级引入了较为先进的图书资料管理设备与技术,图书资料的登记、归类、整理等工作都基于扫描、数据传输等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对于年龄较大的图书资料管理员来说操作难度较大。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内大部分纸质图书资料都转化为了电子资料,信息载体的不同就要求管理理念、方式的变革,但部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人工统计、查阅、整理图书,导致图书资料管理效率低下。此外,互联网带来了万物互联,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不再是简单的辅助性活动,更为重要的是为公共图书馆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当前大部分图书资料管理没有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未能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为图书馆文献研究、树木编辑、信息库建设等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1.2 服务挑战

    传统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以“图书资料”为核心,即从供给角度进行选书、评价资源材料、辅助图书采购活动、对书刊进行分类及编制目录索引。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内容短小精炼、交互性强,并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性突破时间及空间的限制进行广泛传播,公众倾向于在网络上获取需要的信息,对于公共图书馆的依赖程度显著降低。公共图书馆作为具有服务及社会属性的机构,服务质量、受众数量、服务效率是衡量公共图书馆价值的重要标准。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难以满足公众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呈现出极大的滞后性与局限性,严重阻碍公共图书馆现代化、信息化发展。

    1.3 资源挑战

    传统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的获取主要依靠线下采购图书,对于图书供应商的资质有严格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及资源的传输密度及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公共图书馆信息更新速度将直接决定其影响力与覆盖面。补充、更新图书资料是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如若采用传统线下图书资料更新渠道,一方面会难以保证图书资料的更新速度,另一方面会导致图书资料覆盖面狭窄。但如果一味采用线上采购图书方式,则容易出现供应商资质难以考核、图书资料内容泛化等问题。公共图书馆具有天然的图书资料优势,保存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图书资料,是公众的“精神食粮”,因此如何发挥稳固并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在此基础上拓宽图书资料是当前图书馆亟需思考的问题。

    1.4 安全挑战

    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性以及隐蔽性一方面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密度与速度,另一方面也隐藏着诸多的安全隐患。公共图书馆内图书资料价值及内涵双高,并有部分保密性图书资料,在借助互联网技术丰富图书资料管理手段的同时,也给黑客、病毒等可乘之机。从网络安全层面来看,大部分安全问题由人为因素引发,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没有在图书资料系统内安装网络安全防护软件、安全软件更新不及时、硬件设备老旧导致安全漏洞等;还有部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网络上获取资料时没有在官方或带有安全认证的网站上浏览信息,导致系统受到蠕虫等病毒的攻击,严重影响图书资料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为此,在“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面临的安全挑战不容忽视。

    2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迎来的机遇

    2.1 公共图书馆图书利用率提升

    公共图书馆内纸质图书资料占比较高,图书资料流通过程中容易出现丢失、损坏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图书资料管理的成本。同时,公众需要在图书馆内才能借阅到所需书籍,图书馆内空间有限,藏书量不足,会出现公众借不到书的现象,严重影响公共图书馆功能的发挥。在“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云馆”,将纸质图书资料转化为电子资料并在互联网上共享,公众可以通过图书馆官方网站、图书馆推出的移动终端App等及时获取资料,能显著提高图书的利用效率。同时,电子图书资料具有储存便捷、流通渠道丰富、传输速度高、内容新颖、重复利用的优势,能有效降低公共图书馆资料管理成本,以便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

    2.2 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量减少

    在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下,图书资料管理员需要人工整理、分类图书资料,通常以工作經验为支撑完成管理工作。一方面,随着公共图书馆规模的扩大及服务属性的提升,馆内图书资料数量增加,管理工作量也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人工管理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工作效率及质量不佳,影响图书资料的完整性,降低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互联网+”时代是万物互联的新时代,数据的核心优势凸显,图书资料的本质为信息,借助大数据及物联网能够将公共图书馆海量信息转化为数据,再利用人工智能构成数据的闭环,使馆内图书资料、借阅者、图书馆区域结合为有机的整体,并结合先进管理理念与技术实现图书资料智能化分区、自动化整理、借还一体化管理,继而减少图书资料人工管理工作量。

    3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路径

    3.1 树立“互联网+”管理理念

    公共图书馆要想实现现代化管理,应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就需要树立“互联网+”图书资料管理理念,从思想上深刻认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对图书资料管理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从制度、资金上为“互联网+图书资料管理”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要充分把握图书资料的大数据特征,将图书资料管理与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图书服务等工作结合为有机的整体,在不同部门之前实现信息及数据的共建、共享、共同管理,促进馆内信息的快速流通,继而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此外,要将图书资料管理作为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参谋”,提高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适当提高图书资料管理员的薪资,以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

    3.2 借助互联网开发图书资料

    公共图书馆首先需要全面整理当前现有的图书资料,并做好分类与研究工作,明确自身的资源优势。其次,整理借阅系统中登记的书籍借阅者信息,了解其年龄、职业特征、家庭住址信息、所借阅的书籍,利用大数据进行借阅者“画像”,初步掌握借阅者的兴趣取向,阅读习惯等,通过对比现有图书资料及借阅者信息了解馆内藏书的不足之处。最后,以上述分析结果为基础构建图书资料数据库,将馆内借阅数量多、利用率高的纸质图书资料转化为电子资料,针对馆内藏书的不足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广泛开发图书资料,将公共图书馆打造为“地面+云端”立体化图书馆,并将图书资料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相连接,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电子资料利用情况,继而为补充、更新、整理图书资料提供数据基础。

    3.3 提高图书资料服务质量

    在现代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过程中,要想解决服务质量低、服务效率不佳的问题,就需要全面树立“服务”意识,紧紧围绕公众需求及国民素质提升的要求开展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一是要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的开放式借阅模式,利用互联网、计算机等技术对各类图书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以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二是增设借还一体化设备,将读者与公共图书馆相结合,优化图书资料借阅及归还服务流程,实行“一卡通”借还机制,读者持一卡通进入图书馆,在借还一体设备上扫描一卡通及图书二维码,图书信息将自动录入到读者借阅信息中。在归还图书时,读者再次在设备上读卡、扫描,卡片上记录归还时间等信息。此为读者自助的借还模式,图书馆还可以设置专职人员进行指导,或帮助读者人工借还书籍。

    3.4 创新图书资料的服务方式

    为了提高公共图书馆的图书流通效率,还应该改善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服务模式。一方面,图书资料管理员应突破传统思维,要大胆创新思想,突破传统的管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功能,形成图书馆的图书资料信息化服务态势,在服务的基础上实现综合信息服务创新。另一方面,图书资料管理员应从被动咨询变为主动服务,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指导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并实现信息数据对接和资源共享的综合。通过建立各种开放式数据库,将纸质书逐步转变为数字和电子文件,并逐步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和流通效率。

    3.5 加强对图书资料管理员的培训

    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图书资料的规范管理,在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基础上,建立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读者服务队伍。服务是基础,读者是上帝,这是图书馆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的宗旨。尽管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读者服务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但系统的功能仍然取决于操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图书资料管理员作为图书馆直接面对读者的中介桥梁,对图书馆的功能产生重要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应用,有必要在提高图书资料管理员的信息素养、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基础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线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具备更高的素质,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为读者提供图书咨询,借阅协助,信息咨询等服务,从而充分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3.6 注重保护图书资料的安全性

    基于互联网时代下普遍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同时也应运用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及软件保护图书资料的安全性。同时,要制定明确的系统使用规范及工作标准,注明使用系统的注意事项及网络安全防护要点,避免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破坏系统的稳定性与防护性。此外,可利用电子秘钥等网络安全技术规范图书资料管理员行为,登录系统时管理人员输入工号和密码,系统自动存储管理员浏览路径、操作等,一旦出现安全问题系统可向相关管理员追责,倒逼图书资料管理员及时更新安全防护软件、按规定浏览网页,有效保障图书资料的安全。

    4 结束语

    在“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面临着技术、服务、资源及安全的挑战,同时也迎来图书资源流通率提高、工作量减少的机遇。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功能,应树立“互联网+”图书资料管理理念、提高图书资料服务质量、创新图书资料服务方式、加强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注重保护图书资料的安全性,继而构建“互联网+图书资料管理”创新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丽慧.关于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与创新[J].才智,2020(18):247.

    [2]张秀珍.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资料管理的途径探析[J].管理观察,2020(15):116-117.

    [3]傅桂玉.探析“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如何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有效性[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40(04):19-20.

    [4]刘彩霞.“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2):234-235.

    [5]汪子艺.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的对策[J].大众标准化,2020(0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