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游戏 看见儿童 看见自己
许翠单
理科专业出身的我在偶然的机会下,其实大部分是出于“好奇”,与幼儿教师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是,过去十几年的幼教生涯中,“非专业之痛”一直隐约在心。偶尔面对超负荷的环境创设、文案工作,公开课展示活动,时常生出一种无力又疲倦的感觉,也让我开始疑惑,作为幼儿园教师,我到底为何而存在?我又该何去何从?幸运的是,我遇见了游戏。
看见儿童的真实成长
在游戏中,我看見了不同儿童个性化的真实成长,满足了最初对儿童的“好奇”。比如,户外建构游戏中,同样是中班的孩子,有的用递增的办法建造楼梯,有的用垒高的办法建造楼梯,还有的会连接长长的梯子和高高的建构作品,最大程度地“爬高”。而大班孩子在计数积木数量时,有的一个一个数,有的两个两个数;有的利用对称的特点先数一面八个,再“8+8”算出“16”;有的数出一层四个,清楚地讲出“4个4相加就是16”……游戏中,儿童的个体差异清晰显现,不仅让我学会真正去尊重每一个儿童,更理解了“差异中谈平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而不是一视同仁。
再如,沙水游戏中,小班幼儿大多都是简单探索“水的流动”,把一只小船放到一条长长的“剖面管道”里,水浇上去,小船就能动起来了;中班幼儿的探索就更具目的性,管道会有意识地从高到低,小船的数量也会逐渐增加,从高处浇水让小船开动,这是有了“水往低处流”的前期经验,在探索流动的水所具有的能量;而大班的孩子就开展了更为复杂的关系探究,什么样的小球能从不断注水的管道里浮出水面,并钻出管道,沙子和水混合起来会对管道里的小球造成怎样的影响,两个不同材料的小球分别在管道里会有怎样不同的表现,调整哪个变量才更接近成功,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等等。这些都让我很清晰地看到了孩子的年龄特点,观察孩子自我成长的过程也让我学会了如何跟着孩子的节奏走,而不像过去那样预设活动,真正理解“孩子在前,教师在后”。
看见儿童的巨大潜力
游戏,也让我看到了儿童巨大的潜力。即使是小班孩子,也不可低估。他们不仅会搭出连老师都难以想象的“狮身人面像”,还会想各种办法够到高高的滑索,玩出复杂规则的游戏;还会在游戏情境中自发地分工、合作,共同实现游戏意愿;甚至还会细致观察,找准问题核心,用形象、丰富的语言来解释自己的游戏。有时候,面对游戏中的问题,他们还会像工程师一样抽丝剥茧,不断寻求解决方案,显示出了极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游戏中的儿童,远比我想象中的了不起。他们不仅会自己搭建滑滑梯、荡秋千等,造出属于自己的游乐场,还会一次又一次尝试着大人看起来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复杂装置,甚至用到深奥的杠杆原理、动能转换、力的分散等物理知识;会用一支简单的画笔,勾勒出一副副充满稚拙和想象,构思独特又夸张,色彩斑斓又无比传神的画作,甚至自然运用冷暖色调;还会挑战看起来有点危险的“信任游戏”,用高高的梯子架起长板,变成一个“高空跳板”,几个孩子坐在高高的跳板这一头,压住跳板,然后另一头有孩子一个接一个跳下去。其中的冒险精神、合作意识、同伴间的相互信任与支持、责任感的体现,都令人心生敬畏。
而曾经的我多么执着于一节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成功,制作各种教学具,不断地试教、磨课,只为孩子们能在课堂上跟着我的节奏一步一步走。殊不知,因为脱离了孩子的内在需要与动机,也就根本没有机会看见他们的“了不起”。
看见儿童的惊人智慧
当他们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他们解决问题的智慧更让我惊叹不已。太多人排队玩“跳水游戏”,怎么办?那就地上放置一定数量积木,一一对应排好队,以此来控制同一时间的游戏人数……
圆柱体积木无法做到一次性搬运好多块怎么办?他们会想到用轮胎做搬运工具,在轮胎“凹槽”里摆满圆柱体积木,然后告诉你,当轮胎转动的时候,圆柱体积木也会自动往前滚,因为他们都是圆圆的,所以轮胎只适合搬这类积木。
笨重的木箱无法搬到高处怎么办?他们会用轮胎递增的办法搭“阶梯”把木箱逐级滚上去;还会用很多的垫子造一个长长的坡道,将木箱一点点推到高处;甚至想到将木箱移至有阶梯的地方,先用翻转的办法将木箱搬到阶梯上面的平台上,再借助平台的高度轻松将一个木箱叠到另一个木箱上面……
长长造型的“多米诺骨牌”在摆的过程中总会被意外碰倒,怎么办?他们竟然会想到用“空开一段”的办法减少“全部重新再来”的风险,就算倒也是一小段,直到最后再一段一段接起来。这是多么智慧的做法,小小的孩童也会有如此的“工程意识”。
回想以前,我总是害怕问题的出现,担心孩子们遇到各种问题。现在,我却发现了游戏中的问题情境对于幼儿的巨大价值——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经验的迁移运用、举一反三,那正是我们所期待、所要培养的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看见教师的局限游戏,更让我看到了作为教师的局限。
过去的我总觉得,要将自己的所有尽可能地给予孩子。而今,我看到小小的他们竟然在没有老师干预的情况下,探索出了复杂的等差数列、重力加速度、摩擦力和受力面积关系等较为复杂的数学、科学等概念。而我恐怕怎么也设计不出这么好玩又隐含着如此丰富、整合的学习机会的教学活动。
我只会出于习惯去保护站在高高”高架桥“上的他们,孩子们却会用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出了究竟哪里有危险,哪里根本不需要额外地保护,然后完全不用老师提醒就会自发地相互支持、彼此合作。在大人看起来根本不可能解决的问题情境中不断假设、验证、试误、反思、解释……半小时过去了,甚至一个小时过去了,孩子们竟然还是不愿意放弃。
我真的感觉到了自己作为教师的局限,孩子们远比我想象中的会学习、会思考、会坚持。我想,我真的应该向孩子们学习,所谓教学相长,正是这个意思吧。而当我跟身边的伙伴、家长解读游戏的孩子时,当我跟不同的人谈起游戏中的孩子到底有多么了不起时,当我一次又一次地反思,该怎样在幼儿游戏分享环节中体现教师的作用时,我发现我找到了自己的专业自信,看到了自己的专业价值。
游戏,让我看见了儿童,也看见了自己。对游戏的研究,让我与“教育”重新建立起了新的关联。当沉浸在游戏之中,沉浸在对儿童的研究之中,我发现我对儿童有了真正赤诚的热爱,能以最大的宽容和开放的胸襟去接纳每一个儿童,甚至开始发自内心地崇拜他们,因为“儿童”这个词在我内心已然被重新定义。而今,我再也不会惧怕自己的“非专业出身”。感谢游戏,感谢游戏中的儿童,让我终于找到了那份属于一个幼儿园老师的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