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技术动作“会”的质与量分析
龚朝晖 杜晓红
摘? 要: 本文从技术动作质与量的分析中,揭示“会”的内涵。质性的“会”是指学生完成的技术动作,满足该类动作的共性特征。量性的“会”是指学生个体在质性“会”的前提下,尽力完成某个更大难度的技术动作。
关键词: 技术动作;会;差异;难度;质性;量性;条件
中图分类号:G633.96?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11-00-01
一、技术动作的质
先看一个例子,假设有五个学生的单手肩上投篮技评得分是100、90、80、70、60分。我们判定这五人所做的动作均为单手肩上投篮。这是基于对技术动作共性特征把握做出的判断,是对技术动作“质”性的判断:即把篮球从肩的上方单手投向篮筐的动作。任何人只要做出满足这个规定的技术动作,满足这个“质”(或者共性特征),就可以判断他所做的技术动作即属于单手肩上投篮。若有人说他“会”做单手肩上投篮,可实际投篮时用的却是双手,或是从胸前或头的后上方将篮球投出手。我们马上就可以判断其所做的技术动作不是单手肩上投篮。这就是不“会”,是基于对该技术动作质性的判断。
二、技术动作的量(难度)
学生作为独立个体,总会存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在某一特定条件下,每个学生学习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所能达到的技术难度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学生技评考试会得到不同的分值。如果将分值相同的技术动作再仔细分辨的话,还可以给出不同的得分结果。分析所有及格及以上分值的技术动作,不难发现,不同分值的技术动作仅仅在难度上存在某些差异,比如动作细节、身体协调性、技术合理性、动作观赏性、实用性等,但在动作的共性特征(即质性)上都是相同的,没有根本性的差别。这种仅在难度上存在差异的一类技术动作,我们称作技术动作的量。
如某一学生个体在运动学习过程中,在满足技术动作质性“会”的前提下,通过反复练习,从易到难,不断改进技术动作,逐渐提高技术动作的难度,最终达到自己可以掌握的某个难度时,我们就判断他学“会”了。而这个“会”,仅仅是他本人达到某个技术难度的“会”。如另一个学生,由于自身能力的不同,最终达到的技术动作难度可能更大,也可能更小,那么这就是这个学生所谓的“会”。所以,每个学生所掌握技术动作的“会”是个体独一无二的“会”,这些不同难度的“会”共同构成一个数量众多的技术动作难度集合。
三、“会”的相对性
“会”一定是某种特定条件下的“会”。当运动条件发生改变时,原来的“会”可能就变得更加容易完成或者无法完成。比如,学生在行进间跑位接传球运球上篮的技术动作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可能都是在比较放松的条件下进行群体练习,“会”了各自难度的技术动作。而一旦进行考试测试,学生个体是在有考试压力情况下完成该技术,或者考查的是学生在教学比赛当中运用该技术动作的意识和能力,他们就有可能无法完成这个难度的“会”。因为这本身就是两种不同难度的“会”,學生的所学非所考,教师的所考非所教。再比如,某学生可以在地面上的一根粗绳子上自如行走,换成走地面上画的一条线会非常容易。但是,如果要求他闭着眼睛来走,或者让他在平衡木上甚至空中钢丝上行走,就需要经过刻苦的学习,才有可能完成。可见,运动环境或条件,是决定“会”的难度的重要要素。改变它,就能打破原有“会”的平衡。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在教学中努力创设和调节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会”的运动学习条件,促进他们获得新的“会”的发展。
对于不同学生来说,“会”是因学情而异的。教学中,我们一旦通过观察,发现某一学生个体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技术动作达到了他自己应该能够掌握的某个技术难度时,我们就可以判定他“会”了,理应给他满意的评价。过度比较不同个体的“会”,都无助于改变学生既有“会”的事实和现状。正因为学生的“会”存在天然的差异性,才会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的能力培养成为可能。也正因为学生的“会”是各种各样的,才会在各种运动学习任务的需要时,依据他们各自的长处进行合理分工,互相配合,最终通过各司其职、扬长避短的合作方式,达成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目的。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认为,从运动学习的角度来说,学生个体在某种特定运动条件下,在完成的技术动作达到质的规定性的前提下,能结合自身情况通过努力学习,达到可以达到的难度,就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