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夏忠龙
摘要: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也逐渐暴漏了一些问题。为了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更具竞争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高校需要在教育理念、评价考核制度和教育教学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
关键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当今时代,科学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是各个民族间创新创造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战场,教师则是这场战役的主力军。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家的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并在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也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
一、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往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过于强调学生共性的塑造,而轻忽了学生个性的挖掘和培养,以致学生在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方面大同小异,这种状况很难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此外,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被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教育的过程被理解为具有高度权威性的教师,居高临下地按着既定的教学计划单向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被消解了,学生的地位尊严和好奇心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这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多元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二)评价考核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一些高校在对教师的评价考核制度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缺陷和不足,这种缺陷和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考核过于简单甚至僵化,在考核的过程中,学生的考试分数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分数在学生评优评奖和保研、工作推荐中影响巨大,以致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注重分数的高低而轻忽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使得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由于能力不足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二是对教师的评价考核存在着过于看中科研的倾向,只要能在所谓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只要能够申请下来高水平科研项目,不管教师教学效果如何,评优评奖以及职称晋升便会优先考虑,以致于有些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和工作的重心都放在了科研上,而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教学则放在了次要的位置。这种评价考核制度在滋生学术浮躁等不良现象的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高校的人才培养。
(三)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1.师资方面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这一时代特征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创新教育为主导,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然而,部分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虽然我们早已步入了新时代,但思维方式却没有与时俱进,依然沿袭着那种居高临下、固步自封、灌输式的教育,依然沉浸在被学生仰慕和崇拜的状态中,不容置疑地维护着自己的权威,在这种完全被动地承受一切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是无从激发的,当然也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此外,我们的教育部门和教师还习惯用以分数为中心的评价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学生,却忽略了我们的培养标准要与社会用人标准接轨的问题,进而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普遍感到无所适从、茫然无措。
2.课程方面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各个高校对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课程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虽效果逐渐显现,但离社会期待仍有距离。如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过于注重传承而忽略了创新,过于注重最终结果而轻忽了学习的过程,过于注重智力因素而忽略了态度、情感、道德等非智力因素的浸润和养成,课程内容过于专业化、理论化和抽象化,缺少应用性、实践性和个体化,这与社会对于一个兼容并蓄,融体力与智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融合,既注重积累又能够创新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一期待还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3.教育方法与手段方面
运用传统讲授式的方法较多,启发式教学法、对话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较少,常规课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少,教学手段仍未摆脱传统的单调性而走向生动活泼。
二、推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变得日益迫切。为了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更具竞争力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高校需要在教育理念、评价考核制度和教育教学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
(一)转变教育理念
新的时代,新的挑战,教育理念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正所谓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变化日新的时代,这个时代需求的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我们需要打破以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知识权威轻学生人格尊严的传统教学理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课前布置问题、课上提问、分组讨论、专项课题研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相关问题的来龙去脉,关注社会需求,逐步改变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形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打造以学生为本、维护学生尊严、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塑造学生创新人格、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教育。
(二)构建完善高效的评价考核制度
制度是行为的保障,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我们必须要建立完善有效的评价考核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应从两方面着眼: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针对学生的考核制度;一是建立完备高效的针对教师的评价考核制度。就对学生的评价考核而言,务必要建立一个以能力提升为旨归、具有多元评价指标的评价考核制度,这一评价考核制度不仅应包含学生的考试分数,更应该包括融入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成果,如创新创业课题的申报研究,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以及产生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当然还应该包括道德评价的尺度,没有敦厚的德行,高分低能亦或有才无德,同样不能适应社会需要,更不能推动社会进步。换言之,就是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形成性考核,打破一考定成败的考试模式,实现终结性评价到过程性评价的转轨,强化学习过程的激励和控制,培养学生积累、归纳、总结和分析的能力,全程考查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就对教师的评价考核而言,务必要建立一个能够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引导教师主动进行教学创新的评价考核制度。为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教学应当成为教师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保证充足的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质量,并不断提高教学品质,而这一切的达成,除了进行师德师风教育之外,構建合理有效的评价考核制度至关重要。要坚决打破唯科研是举、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考核制度,要逐步建立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辅翼、以追求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为目标的、以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为考量的考核评价制度。换言之,对教师的评价考核制度中,教学时间的长短,教学层次的多寡,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质量的好坏,都将是教师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工作来抓,通过传帮带、集体备课、加强培训、开展教学竞赛等措施提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实施,促进改革成果的转化,引领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实验教学、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整体化效应,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加强教学绩效考核,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和办法。按照学校长远发展目标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去对照我们的教育教学,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有多远,人才培养定位是否准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监控是否科学等。在教育教学中,要积极引入学术期刊最新发表的理论成果,介绍教师最新的研究内容,使每届学生都能接受到最新的学科知识,努力促进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结语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教育的核心,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身肩重任,责无旁贷。相信,直面以往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勇敢地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就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校情的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M].仁钟印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编辑∕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