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课堂 精彩绽放

    陈云芬

    

    

    

    摘要:数学课堂实施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过程,课堂因贴近生活而生动。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在平等、民主中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在开放性课堂的建构下,希望每节课都焕发着学生的思维光芒,发散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自主 民主 创新 生活 开放

    努力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不希望我们的课堂是一个死板的课堂,在近几年的摸索和课堂实践中,笔者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中心,不断反思和改进,让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有活力。

    一、尊重需求,回归常态

    长期以来,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课堂教学过于重视学习成绩,课堂上各种专项训练让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更体验不到课堂上的愉悦和自信。

    课堂应该是轻松而愉悦的。课堂上我尽可能用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创造性地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我觉得,只有踏踏实实钻研教材,把握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来设计符合孩子认知特点的现实课堂是最重要的。常态课的回归和常态课堂的呈现,是一位教师真正走向成熟与成功的标志。

    二、教学民主,自主体验

    (一)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民主

    在课堂中,遇到知识点,我就想办法引导学生,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在某一个未知的知识点上,他们通过交流讨论,操作实践,验证结果。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师生平等对话交流,每个学生都能平等面对知识,自主发表见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思路逐步开阔。

    这是本学期我上的一节数学课实况:下面4个图形的面积都是36。用这些图形分别卷成圆柱,哪个圆柱的体积最大?哪个圆柱的体积最小?你有哪些发现?

    开始,一名学生是这样想的:既然面积都一样,围成的图形体积应该也一样。他把想法告诉了我。本以为我会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可我却说:你怎么能这样想呢?应该仔细计算才对!

    他听了我的话,认真计算起来:

    他把这些算式列了出来,开始计算,不一会儿就发现了一个问题:18、12、9、6都不能被3.14整除,计算起来非常烦琐,容易造成失误。正在他苦闷之际,另一名学生突然站起来:有了,可以依据“积不变”性质,解决这个问题——将每个长方形的长都扩大3.14倍,这样,每个长方形的面积仍然相等。也有些同学陆续明白了,立即动手,算式就变成了如下形式:

    这样,四幅图就可以比较大小了,每道算式都除以π,结果就变成了这样:(1)162、18;(2)108、27;(3)81、36;(4)54。我们再取每组数据最大的一个数,比较后就是162>108>81>54,所以(1)>(2)>(3)>(4)。面对学生的多种解决方法,我以往的教学显得很浮躁,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思维,而是以高高在上的教师的俯视判断孩子们的“对”或“不对”,将结果直接呈现给学生。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的这种做法是将知识强加给了孩子,同时也剥夺了他们自主思维和选择的权利,抹杀了孩子创造性思维的萌芽,阻断了自主学习的个性化思维的方式。而在今天的课堂上我将课堂还给学生,首先请学生上讲台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学生的说法提出中肯的建议,说得好的并加以肯定的评价,让他们说出算法的理由,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去解决。对学生思维的尊重,保护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提升了学生数学思维创新能力。

    (二)摒弃教师权威,实现师生情感交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制定者和组织者,课堂教学的本身就意味着师生间的平等交往,师生平等对话,构建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课堂。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亦师亦友,师生关系融洽,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与主体性格的形成。

    记得在一节数学展示课上探究长方形面积公式时,我看见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孩子们还未讲到重点,可能是我引导不到位的缘故。我内心十分着急,正准备用课件动态结果展示时,我转念一想: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呢?“你们还有什么疑惑的?自己想动手试试吗?”一位学生突然举起了小手,小声地说:“老师,能让我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吗?”事实证明,孩子的讲解不亚于我,精彩极了,他们从动手画、拼等多种方法中找到了答案。课后我认真反思: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多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抛掉所谓老师的威严,在课堂上让孩子大胆说话,最大限度地激发起他们主动参与、大胆提问的欲望,师生关系融洽,使課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沃土。

    三、加强开放教学,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这门学科与其他几门学科相比来说思维性极强,而开放的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让课堂融入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新课程的教学课堂中,我们必须要让我们的课堂走进生活,打破校园内外的界限,利用我们身边好的生活素材,多方面利用好的数学资源,拓展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视野,将数学知识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让我们的数学充满生活气息,这样的课堂才会让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

    在一年级的一节“数数”课上,我带着孩子们数窗户,数桌子,数同学……我带着学生在学校操场上数小树,数栏杆,甚至还有同学在数刚刚发现的蚂蚁……他们不断地发现可以数的新鲜事物,数学生活丰富多彩,也让我们应接不暇。

    (二)创新例题,开放展示

    展示课上,学生们根据导学案上的流程自学、交流、预设展示方案。起初,孩子们都按部就班地利用书中的例题进行讲解,甚至连方法都一模一样。长期训练后,能根据重难点独立归纳知识点,设计板书,并自编例题,展示讲解。让人窃喜的是,孩子们自创的例题是崭新的、贴近生活的、极易理解的素材。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喜欢,讲解时随时能唤起共鸣,活跃思维,各种方法跃然纸上,展示就变得更加精彩。

    还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开放性课堂,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绽放精彩,让课堂因为可爱的学生而焕发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