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治疗在初中生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摘 要】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方式,游戏治疗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关注。实践表明,基于初中生开放与闭锁共存的心理特点、好奇和创造的心理优势,游戏治療在初中生心理辅导中可以得到有效运用,尤其是在辅导关系建立、信息收集、状态评估、情绪疏导等环节都有着突出的优势。
【关键词】游戏治疗;初中生;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56-0040-03
【作者简介】张帆,江苏省苏州学府中学(江苏苏州,215004)教师,一级教师。
一、游戏治疗与心理辅导
游戏是儿童的语言,在游戏中,儿童拥有丰富的想象和成长空间,他们表达、创造、自我疗愈,同时也能体验自我控制和成长。在游戏这个深度放松而又高度专注的场域中,游戏者几乎不需要依赖外界的奖惩就能自发地投入其中。在学校心理工作中,心理辅导教师也可以借助游戏这一媒介,与学生进行更多潜意识层面的沟通,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呈现内心困扰,通过指导或非指导性的游戏治疗方式得到疗愈、获得发展。
青少年相较儿童身心都成熟许多,他们更希望能够被当成大人看待,因此,笔者尝试用游戏的方式辅助心理辅导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游戏治疗在辅导关系建立、信息收集、状况评估、情绪疏导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应用。
二、游戏治疗在初中生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一)促进辅导关系的建立
学校心理辅导中良好的咨访关系是第一位,心理辅导教师应充分尊重、倾听、理解学生,游戏可以为咨访双方架起沟通的桥梁。如许多心理辅导室都有发泄球,发泄球除了有助于调节情绪,也可以被用于互动游戏帮助建立咨访关系。
学生C入校仅仅几天,班主任就在她的手臂上发现了很多被刀片划伤的痕迹。初次访谈,学生C坐在我面前,低着头一言不发,无论我怎么和她互动,她都没有表情和语言的回应。我拿起桌上的玩具发泄球递给她,示意她捏捏看。她接过去,轻轻地捏了一下。我站起来,也示意她站起来,“我们来玩游戏好吗?”她点点头。我指着前面的墙壁对她说:“我们来试试把球扔到墙上的那朵花上。”她把球扔了出去,扔出的那一刻她笑了。我们轮流扔球,“接下来,每扔一次,就说一件关于自己的事情。”“我的名字叫……”“我的家里有……”“我喜欢做……”“我今天感觉……”看似简单的游戏促进了我们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
(二)用于评估和资料收集
青少年渴望表达又羞于表达,游戏创设了包容的空间,以一种隐性的方式让他们在充分安全、不被评价的环境中表达自己,心理辅导教师也可以借由游戏进一步收集信息。以代币游戏评估情绪为例:
学生Y是一名九年级男生,由班主任转介而来。大部分时间,学生Y看起来和其他男孩没有什么两样,但有时候,一点点小刺激就会让他悲愤不已,他冲出教室,跑到河边,哭过一场之后他又会恢复为那个沉默的男孩。
学生Y的情绪体验究竟如何?他感受到了什么?于是,我采用代币游戏对他的情绪进行评估。我拿出一张纸,让他记录下一天的故事,并让他用代币的个数给自己的情绪感受评分。这种方式收到了效果,学生Y越来越放松,话也越来越多,我也收集到继续访谈所需要的信息,包括他的家庭状况、作息情况、情绪状态等。更重要的是,他以自己为主体对情绪进行了回望、审视和评价。游戏为情绪表达创设出口,当日常事件和情绪得到了梳理,他也迈出了解决自己问题的第一步。
(三)在信息澄清中的作用
澄清是心理辅导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较容易被卷入的过程,心理辅导教师若是夹杂过多评价,学生就会容易产生阻抗。游戏用作信息澄清则有效应对了这一问题,以便利贴游戏澄清愤怒等级为例:
八年级学生T常常因愤怒而采取过激行为,如砸桌子、打架、冲撞校门等。初中生因为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往往难以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在区分事实和想法上也存在一定困难。为帮助他理清情绪状态,我拿出便利贴,在每一张便利贴上记录下他叙述的一个愤怒事件。然后,将白板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最高等级是“暴怒”,中间等级是“愤怒”,最低等级是“生气”,邀请他将便利贴贴入三个区域。他想了想,很快将“被教师批评”“被同学指责”放入“暴怒”区域,将“作业太多”放入“愤怒”区域,而“生气”区域没有贴便利贴。我与他交流:“看着这些在不同等级区域的愤怒事件,你有什么感觉?”学生T说:“我也不总是那么愤怒的。”“愤怒本身没有问题,谁都会有愤怒的时候。如果有可能,你希望自己的愤怒在哪个等级?”学生T指指中间这个区域。通过便利贴游戏,他理清了自己的情绪状态,我们也共同找到了阶段性的辅导目标。
(四)提供纾解情绪的空间
游戏在情绪调节中能发挥较大的作用,广义而言,无论是绘画治疗还是沙盘治疗,均是以游戏的方式提供表达空间、纾解情绪。让游戏者感到舒适的并非游戏中的物件,而是他们在游戏创造中体验到的安全感和适宜感。日后,即使面对具象事物的消失,他们依然能够体验到内心的适宜,这便是利用了内在的资源。
1.肥皂泡游戏应对紧张。
在辅导中常常遇到紧张的个案,需要引导他们放松身体。吹肥皂泡是一个引导身体放松的好方法,该游戏要求学生吹一个尽可能大的肥皂泡,在心理辅导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发现一口气可以吹出很多小肥皂泡,但是只有深吸一口气、慢慢吐出,才能吹出一个大肥皂泡。反复练习吹大肥皂泡的过程,实际上是完成了深呼吸练习,游戏中的愉快感也有助于学生放松心情。
2.气球爆炸游戏增强掌控感。
气球爆炸游戏要求学生在气球上写一种自己不喜欢的感受,如被忽视、委屈、伤心等,然后坐破这个气球(须穿着长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上下左右移动身体来压破气球,同时克服内心的恐惧。随着气球爆炸,学生能体验到一种由紧张到放松的心理过程,体验到通过自身努力克服不良感受的过程,以此增强自我掌控感。
3.搞怪的装扮游戏化解恐惧。
恐惧是学生体验较多的一种情绪,曾有学生表露自己在地下车库遇到黑影后惶恐不安。搞怪的装扮游戏,让学生先画出恐惧的事物,即“这个恐惧像什么,把它画出来”,然后为这个恐惧的形象增加搞怪元素,如“请给它画一顶搞怪的帽子”“戴一串有趣的项链”等。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表达恐惧,进而增强对未知事物的控制感,化解恐惧情绪。
三、游戏治疗的注意事项
(一)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学生来到心理辅导室时往往带着自身的情绪压力,辅导室轻松温馨的心理环境尤为重要,同时,心理辅导教师亲切的话语、温暖的表情也有助于学生表达。因此,心理辅导教师首先要放松心情,进入游戏的轻松状态,然后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灵活选择游戏方式
游戏种类丰富多样,既可以参考书籍内容,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进行创造。游戏治疗在素材利用上没有固定的模式,如处理恐惧,既可以在纸上画出来,也可以在想象中画出来;代币评估既可以用硬币,也可以用卡片;情绪故事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故事,如果学生带有阻抗,也可以先从虚构的故事讲起。心理辅导教师要将身边的素材创造性地运用于心理辅导中。
(三)跟随学生的游戏状态
游戏的种类多样,而学生的特质也不尽相同,因而不同的学生和游戏之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心理辅导教师要跟随学生的游戏状态。同时,游戏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当学生不想游戏或不想做某种游戏时,应接纳和跟随学生的状态,寻找适合的游戏方式。
【参考文献】
[1]周玲彦.游戏治疗助力青少年发展安全型依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12-16(6).
[2]赖雪芳,章小雷,张利滨,等.短程结构式游戏疗法对12岁考试焦虑儿童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9):979-982.
[3]顾向红.把焦虑玩出来——儿童焦虑情绪的游戏疗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0):52-53.
[4]鲍谧清.用心唤醒内在的治愈力量[J].江苏教育,2019(88):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