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及其对大学生影响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再沉渣泛起,在思想上给人们造成极大的影响与危害。青年大学生群体作为该思潮重点传播的对象与争取的群体,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袭。目前学术界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特点方面的著述较多,归纳历史虚无主义宏观危害性的成果也颇丰。但是学术界对与其相关的当代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研究成果相对不足,且多集中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上。以新的观察视角切入,从微观层面和受众角度拓展历史虚无主义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失为相关研究的一种新需要、新趋势,并且可以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建议。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危害;大学生;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李洁婷(1991-),女,汉族,籍贯:安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7)07-0042-03

    “虛无主义”一词译自德文Nihilismus,意指“什么都没有”。1799年,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雅各比在《给费希特的信》中首次使用“虚无主义”一词,他认为如果把理性原则贯彻到底的话,就不得不去拥抱无神论、宿命论和唯我论,最终结果是无论是上帝、自由、他人、外部世界还是人自身,都会拒斥任何事物的存在,即虚无主义。这是现代意义的虚无主义一词首次出现。后来尼采把否定历史传统和道德原则的现象统称为“虚无主义”。

    作为虚无主义具体表现领域之一的历史虚无主义,顾名思义就是虚无历史,其实质是一种秉持唯心主义历史观来认识、解释历史现象的思潮。在国内该领域的研究中并没有对其概念做出具体的界定,而往往以内容描述代替概念界定。如学术界比较认同的是梅荣政、杨瑞的观点,“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主要是指它对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特别是加以歪曲、否定。它从历史领域入手,妄图通过否定历史来否定现实,除掉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依据,否定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和合法地位,以实现消解或取代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①

    国内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主要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被普遍视为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一种错误思潮,旨在通过否定人民革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试图以乱史而达到社会主义改旗易帜之目的。

    以历史虚无主义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数据库平台上进行检索,共搜到2072条结果。从文章发表时间可看出,1977年至1998年这段时间国内学术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较少,从1999年至2005年这段时间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之前增加了一些,但关注度依然有限。而自2006年至2016年,学术界研究历史虚无主义的热度突增,论文发表数量也大幅度增加。笔者以历史虚无主义为主题,发表时间跨度为2006—2016年,将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作为来源类别在中国知网数据库平台上进行检索,共搜到439条结果(具体发表情况见下表,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同时,笔者以历史虚无主义并含大学生为主题,发表时间跨度为2010—2016年(此条件下只检索到2010年之后的期刊文献),将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作为来源类别在中国知网数据库平台上进行检索,共搜到25条结果(具体发表情况见下表,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011年无)。

    从以上两表中,可以看出:目前学术界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发表较多,且尤其从2013年以来对历史虚无主义研究的热度呈井喷之势;而在具体到与大学生相关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则明显数量不多,且研究时间也晚于前者。

    1、对国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已有研究的综述

    总结与历史虚无主义相关的已有文献,其研究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部分:对历史虚无主义本质属性探究、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及特点、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原因探究、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及其对策探究,且在国内形成了以梁柱、梅荣政、龚书铎、刘书林、杨军等为代表的核心学术群体,并取得了浩瀚的学术成果探究。

    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本质属性研究上,学术界普遍认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妄图通过改写历史来改变现实的价值诉求。如梅荣政和杨瑞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妄图通过否定历史来否定现实……否定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和合法地位……推翻社会主义制度”。②

    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具体表现和特点研究上,学术界一致认为其主要表现为丑化党史、歪曲国史、诋毁共产党形象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等,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特点。如梁柱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突出表现在于贬损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否定党史、国史,诋毁领袖人物和英雄人物。③同时他指出,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寻找和“制造”所谓的事实依据,用一些片面的材料“碎片化”解读历史。④黄会林指出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充斥于各种艺术形式中,尤其在文学作品、影视领域更是有愈演愈烈之势。⑤

    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原因探究上,学术界普遍认为其有着广泛的国际国内背景。刘书林认为,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和西方国家通过多种手段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的国际背景。⑥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冲击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⑦杨军认为国内历史文化教育的失误也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的重要原因。⑧

    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危害性研究上,学术界始终表现出很高的警惕性。如学者李艳艳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搞乱人们的思想,瓦解人们的积极进取精神,企图动摇中华民族做人立国的根基……从根本上动摇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基,强国之梦”。⑨

    在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对策研究上,学术界偏重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展开探讨和研究。如刘美玲、刘鹄认为,要在《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消解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⑩

    2、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综述

    由于以历史虚无主义并含大学生为主题的核心期刊发表数量较少,因此笔者以“历史虚无主义”并含“大学生”为主题,以全部期刊作为来源类别在中国知网数据库平台上进行检索,共搜到134条结果。

    在此基础上,经过阅读筛选,剔除一些重复发表、与历史虚无主义和大学生两个主题词相关性不强的文章,余下76篇文章可供参考。其中,研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产生影响的原因以及相应策略的文章有63篇,8篇侧重于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路径分析,3篇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探讨其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认知情况,还有2篇文章侧重探讨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目前学术界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为关注点的文章多聚焦于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造成影响的原因、表现方式及传播途径上,只有极少数文章聚焦于大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认知、态度及其相应行为问题的考察。

    (1)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学术界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这一看法是趋向认同的。如刘明石认为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危害在于不仅会使其产生“虚无历史”的思想倾向,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其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葛玉良,张晓娜则从对党的执政地位这一角度进行考量,认为历史虚无主义不但影响大学生对党的认同,甚至使部分学生质疑党的执政合法性。一旦这股思潮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很有可能导致高校不安定,甚至引发大学生群体性事件。?

    (2)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原因

    学界普遍认为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是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贺衡艳从社会宏观背景的角度指出,随着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社会的不断开放与网络传播的普遍盛行,各种社会思潮往往趁虚而入。?杨军教授则从社会意识形态的高度指出,党中央始终坚持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但整个社会思想有一种去政治化倾向,其助长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

    从高校学生受到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主体性原因来看,大学生自身对历史知识的认知特点,给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渗透、影响提供了可趁之机。如江先锋指出,大学生有着很强的反传统意识和批判社会现实意识,他们对历史知识的获取上呈现“碎片化”的特征。因此,他们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中一些表面新颖的历史说教、宣传容易轻易附和,很少通过理性的思考、判断、比较与鉴别。?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本质及其渗透、蔓延的特点是大学生思想受其影响的外在动因。杨军教授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助学术活动、网络和文学影视作品传播,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这些潜移默化的形式往往使大学生在不自觉中接受它的信息引导。?

    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历史观教育的角度来看,目前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欠佳,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不足已成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从而也为一些思潮在高校渗透、蔓延提供了空间与土壤。?

    还有不少学者指出,现代传媒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是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義思潮影响的辅助因素。

    (3)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的表达方式和和传播途径

    在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上,历史虚无主义往往以学术研究和文学作品、影视剧、音视频等形式,通过学术期刊、电影电视、网络等途径影响社会舆论。

    一是在学术刊物、学术交流研讨会和学术作品中发表意见,别有用心地把错误观点打扮成“学术创新的成果”;二是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和网络等新媒体传播其错误观点,诱使人们误入歧途,“重新认识”某段历史、某个人物、某种理论和某个方法,影响和扰乱社会舆论。?

    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和各类信息搜索引擎以及QQ、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的兴起,历史虚无主义者更是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时间差,通过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快速度、大范围地传播扩散各种消极观点,以引来众多的跟帖和“点赞”,影响社会舆论。

    以上为笔者梳理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及其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情况的研究述评。就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著述相对丰富,但大多数集中聚焦于在政治领域和史学领域里其本质及危害的理论研究。

    而目前学术界对与其相关的当代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研究数量上略显不足,发表论文的级别不太高,系统研究相对缺乏,多集中于危害性阐述和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措施探讨,缺乏针对受众角度的实证调查研究。

    从研究内容来看,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演进、本质、特点、危害及对策是学界关注的重点,而对于受众对该思潮的态度以及所受影响的具体研究还很缺乏;从研究方法来看,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研究者主要集中于一般性的理论分析和探讨,实际调研具体群体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群体在该思潮影响下表现出的思想和态度的研究还极为少见。因此,笔者认为,以新的观察视角切入,从微观层面和受众角度拓展历史虚无主义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失为相关研究的一种新需要、新趋势,并且可以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注释]

    ①②梅荣政,杨瑞.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与危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

    ③④梁柱.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特点及其主要表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0).

    ⑤黄会林.别让影视领域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重灾区”[J].红旗文稿,2016(7).

    ⑥刘书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及其思维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2014(11).

    ⑦张晓红,梅荣政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J].思想理论教育,2009(7).

    ⑧??杨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的现状、原因和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⑨李艳艳.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新特征[J].思想教育研究,2016(7).

    ⑩刘美玲,刘鹄.在“纲要”教学中消解历史虚无主义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9).

    ?刘明石.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的危害及对策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4).

    ?葛玉良,张晓娜.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J].思想教育理论导刊,2014(6).

    ?贺衡艳.大学生中历史虚无主义社会思潮评析[J].前言,2015(8).

    ??江先锋.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原因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4).

    ?潘莉,梅荣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特点及其危害[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5(5).

    [参考文献]

    [1]梁柱.历史虚无主义评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2]刘书林.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真实用意[J].求是,2015(9).

    [3]马静.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传承红色文化的影响及对策[J].实事求是,2015(3).

    [4]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5]李方祥.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关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2).

    [6]李方祥.“历史虚无主义”是意识形态领域特定的政治概念——基于党的文献的历史考察[J].思想理论教育導刊,2015(1).

    [7]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