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政策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江苏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意义和现状,并从加强技术创新、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优化市场环境等方面提出促进江苏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江苏;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江苏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意义

    1.制造业发展的全新模式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随着绿色制造、柔性制造、分类制造等智能化制造模式在江苏制造企业中加速推广应用,制造业与智能化深度融合正在成为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全新模式。传统的生产模式追求的是大规模生产,而柔性制造追求的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生产。这种模式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实时调整生产量,降低存货积压导致资金周转效率降低的风险,使得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

    2.满足制造业升级的内在要求

    就整个江苏制造业来看,目前传统制造业占比还比较高,产业附加值较低。以智能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已经成为江苏制造业的大势所趋。制造业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将会大大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而丰厚的利润又将为企业下一轮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3.信息共享

    智能化推广应用可以打破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障碍。企业通过对数据的实时采集,可以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便于企业及时调整生产组织、工艺技术、营销策略乃至发展战略规划。信息共享可避免企业单打独斗的研发模式,降低全行业的制造成本,加快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步伐,使得产品开发周期更短、生产成本更低、产品质量更优、生产效率更高。

    4.促进外贸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江苏制造业在对外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8年全省外贸出口总额4040.4亿美元,其中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占比高达98.5%,表明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力促进了江苏外贸经济的发展。

    江苏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秉持“实业兴邦”的实干精神,在“富民强省”理念引领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成为世界500强制造企业聚集最多的省份。近年来,江苏省先后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江苏省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计划》《江苏省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等一系列鼓励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制定了28项行业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制造强省”建设等8大工程,有力促进了全省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

    1.规模质效全国领先

    江苏制造业规模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近三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物联网、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软件、新能源、海工装备等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节能环保、光伏、海工装备、智能电网装备等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5%、50%、30%、40%。。

    2.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江苏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建立起覆盖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支持体系,培育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截至2018年,江苏省共有45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0%,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71家。

    3.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服务经济加快融合,产业层次明显提升。统计数据显示,江苏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从2012年的38.7%增长至2017年的45%,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速度持续加快,工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产业持续提质增效,钢铁、石化、汽车、造船、工程机械等领域初步形成了一批区域特征和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基地。

    4.集约集聚成效明显

    江苏省目前拥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58家,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6家、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8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开发区整体水平全国领先,产业布局持续优化,成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

    促进江苏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1.加强技术创新

    高科技产业水平是比较国家间生产效率、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为引领江苏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江苏省在贯彻落实国家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吸纳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建立了300亿元的江苏工业和信息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与两化融合。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仓单质押、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股权质押等贷款业务,建立制造业领域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虽然江苏高科技产业发展水平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领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较少,需要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力度,以进一步提升江苏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2.注重创新人才培养

    江苏应着眼于“制造强省”建设需要,以国际化的视野建立完善引人、用人和育人机制,落实各项人才配套政策措施,集聚、培养、吸引一批掌握世界尖端技术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打造一支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队伍;政府应与企业、高校建立联合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推进重点课题研究、重点项目实施等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相衔接、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培养一批技术应用娴熟、技能工艺精湛、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

    3.优化市场环境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最大限度下放、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的干预;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放宽市场准入,消除民间资本依法进入相关战略性重点领域的各种隐性壁垒,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严厉惩处市场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侵权行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应用信用手段加强对市场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结束语

    科技引领未来,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的转型是大势所趋。制造业与智能化融合正在成为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全新模式,政府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江苏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Keinert M,Kretschemr F.Marking existing production systems Industry 4.0 ready[J].Production Engineering,2015(2):143-148.

    [2]易伟明.基于高阶张量分析的企业智能制造能力评价模型研究.工业技术经济[J],2018(1)

    [3]林小兰.江苏制造业智能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经济管理文摘[J].2020(05):07-08

    [4]陈旭升.梁颖.双元驱动下智能制造发展路径.科技进步与对策[J].2020(05):71-80

    [5]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中国政府网.2015

    [6]何师元.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的统计评价.统计与决策[J],2015(16):120-123.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江蘇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机理、路径与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2018SJA1519

    林小兰(1980年—),女,汉族,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管理、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