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效能

    张程

    [摘 ?要]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创新思维,是建构新型教与学方式的载体,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抓手,是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需反思于知识的切入点,实现导学之效;反思于例习题的设计处,实现提升之效;反思于解题技巧的规律处,实现融会贯通;反思于学生易错处,实现对症下药;反思于课堂小结处,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高效课堂;教学效能

    日常教学中,一些教师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也就是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这不但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形成,而且会造成学生学得苦不堪言,课堂教学效率依然低效的情形,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后果可想而知. 那么,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呢?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 由此可见,“反思”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标准实施下,教学领域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教师的角色也从“技术的操作者”转变为“反思的推进者”. 教学反思有着特定的意义与价值,它是对自身的教学实践的深入思考,它是对实践中的多个问题的反复追问,它是对别人课堂教学的汲取与摒弃. 总体上来说,教学反思就是探究如何教、如何学,通过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效能的全面反思,获得体验,提升教学水平,形成对教学行为深层次的理解,从而逐步跨入“研究型教师”的行列. 下面笔者结合多个案例,从教学效能来进行评析.

    反思于知识的切入点,实现导学之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导入课堂,通过一系列元认知问题,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探究学习的动机. 那么,这里的导入是否有效,知识的“切入点”是否适宜,能否实现导学之效,是每个教师需要反思的方向. 例如,一位教师教授“有理数加法法则”时,直接抛出法则不说,对于该法则的本质也不进行任何阐释,仅仅是要求学生强行记忆这一法则,并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这一法则的应用. 那么,这样的切入有何意义?学生又可以学到什么呢?

    案例1 ?课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全等三角形纸片,看看能否拼出平行四边形呢?(学生很快进入操作状态)

    生:可以.

    师:有几种不同形状呢?

    生1:我最多拼出了3种.

    师:非常好,那么你们猜测一下它的对边有什么关系呢?

    生2:平行.

    师:非常棒!那对角呢?

    生3:相等.

    师:看来大家都对平行四边形有了深刻的认识,那我们试着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证明以上的猜测是否正确.

    ……

    教学反思 ?教者充分利用操作实践切入教学,意在引导学生对其性质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课堂表面热热闹闹,看似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原本应有较好的效果,但是这里的拼图活动动手却不助思,这一操作让学生始终将认识停留在“平行四边形由两个全等三角形拼成”之上,那下面的问题就毫无思维导向了. 学生虽然参与了活动,却无法真正进入数学观察和思考之中. 因此,以上的课堂导入是毫无意义的. 笔者认为,以下的导入过程更为适宜.

    师: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大家肯定知道其对边的位置关系,那么其大小关系又如何呢?可否试着证明呢?

    这样的引入自然流畅,直截了当的设问直接呈现了教学的主旨,引发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触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反思于例题、习题的设计处,实现提升之效

    例题、习题是对概念、定义、法则等的延伸与扩展,因此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启发性,既可以达到夯实基础的效果,又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的掌握、应用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因此,教师在进行例题、习题设计的时候需进行反思,来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

    案例2 ?课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问题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30 cm.

    (1)如果AB-BC=5 cm,試求出AB和AD的长;

    (2)如果AB ∶ BC=3 ∶ 2,试求出AB和BC的长.

    问题2:试仿照问题1编制一道习题,以求出平行四边形角的度数.

    教学反思 ?问题1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揭示和阐释;而问题2是在问题1之上的延伸和拓展,其设计具有较高的思维价值,发散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助推作用.

    反思于解题技巧的规律处,实现融会贯通

    “例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难以实现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1] . 因此,教师需善于在解题技巧的规律处进行反思,细细揣摩解题技巧,并适时进行进一步的变式训练,以扩充例题的“延展度”,从而促进思维的自然生长和能力的自然提升[2] .

    案例3 ?课题:平行四边形边、角的性质

    师:如何来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和对角相等呢?

    生1:我认为可以先连结它的两条对角线,进而得出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师:那你是如何想到通过这一方法来证明的呢?

    生1:这个不难想到啊. 一般我们证明线段相等或是角相等都会去构造全等.

    师:非常棒的总结!那有没有哪位同学不添加辅助线也可以证明它的对角相等呢?

    生2:我认为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进而得出两组同旁内角互补,那么即可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了.

    ……

    教学反思 ?通过对问题的多样解法的追问,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提升应变能力,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 [3].

    反思于学生易错处,实现对症下药

    学生是独具个性的个体,自然与成人有着不同的知识框架、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同时在表达的过程中也可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难免会造成各种“错误”. 教师若能从有代表性的错处切入,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思维辨析的过程,则可以帮助学生找到“病因”,并进一步对症下药,实现对这一问题本质的正确把握,提升学习效率,实现创新效率的稳步提升.

    例如,教学“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由于这两个概念具有较高的相似度,教师在教学中需通过各种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区别,通过反复提醒让学生准确感悟它们的本质,进而得出正确的认识.

    教学反思 ?通过教师的预先干预和反复跟进,让学生准确把握知识的本质,从易错处吸取教训,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于课堂小结处,实现高效教学

    课堂小结在课堂环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的课堂小结可以促进学生不断积淀自身的知识体系,促进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因此,教师需及时在课堂小结处反思,充分发挥课堂小结的价值,实现高效教学.

    案例4 ?课题: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归纳:

    问题1:请阐述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问题2:试阐释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与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异同点,该如何选择呢?

    问题3:以刚才探究的实验室问题为例,谈一谈你对解决这一问题中的多种方法的认识.

    教学反思 ?通过总结性提问帮助学生及时梳理新知,引导学生适时总结思想方法. 上述问题中,问题3有着较强的思维延展性,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对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的回顾,感受建模的逐步優化,进而深化建模意识.

    总之,教学反思如同一面镜子,是巩固和深化的有效途径,让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过程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不断更新和重组,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提升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王新丽. 注重题后反思,提高思维品质——以数学教学为例[J]. 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3(11).

    [2]刘傲德. 重视题后反思,提升思维品质——对一道习题的反思[J]. 数学之友,2010(1).

    [3]曹贤鸣,陈勇. 加强题后反思 ?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从一道不等式题后反思谈起[J]. 中学教研(数学),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