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三全育人”模式组成要素解析

    王岩 冯爱玲

    摘 要:文章具体论述“三全育人”模式组成要素的含义,并对“三全育人”组成要素的理论基础、遵守的规律进行解析。“三全育人”模式组成要素包括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方面。“三全育人”模式组成要素的深厚理论基石是系统论整体性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控制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的全面发展原理。推动“三全育人”模式综合改革,整合育人资源,统筹发挥校内外各类资源的育人功能,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形成社会、学校、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势在必行。

    关键词: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6-0163-03

    Abstract: This article specifically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the elements of the "three elements of all-round education" mode and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law of the three elements of education. The elements of "three elements all-round education" include three aspects of educating people, educating people and educating people in an all-round way. The deep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elements of the "three elements all-around education" model is the holistic theory of system theory, the coordinated control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heory of the Marxism. It is imperative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ree elements all-around education", integrate the resources of educating people, make full use of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s of all kinds of resourc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and create a "three elements all-around education community", and form a cooperative education system which organically combines social, school and family education.

    Keywords: whole staff education; whole process education; all-round educ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一、“三全育人”模式組成要素的含义

    “三全育人”模式是由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的三个要素组成的。因此要对这三个要素的具体含义进行解析。

    全员参与育人是育人的人员要素。全员育人,是指由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环境。社会主要是指由学生敬仰的成功人士、优秀校友等;学校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党政管理干部、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研究生导师等;家庭主要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学生主要是指思想先进、学习优秀、表现突出的同学。以上人员对育人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全过程贯穿育人是育人的时间要素。要充分领会在教育领域的终身教育和全程教育的重要性。这种理念也是教育史上的重要改革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工作是一项连贯的、持续性工作,它贯穿于大学生成长、发展、就业的全部过程,大学教育不是为完成教育责任,应付上级检查或者教学评估。它不仅要继承传统观念中的育人期限,还重点强调在育人全过程中,应该因学生而异,按照大学期间不同时间段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难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抓好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点和关键点教育,做好主要节点和重点人群的教育。

    全方位实施育人是育人的空间要素。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个原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高等教育中的全方位育人的目标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并从不同的视角、空间,创新不同的方式、方法、手段使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进行全方位展开,不仅局限于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素质培养,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专业创新素质、适应社会素质的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根本条件是人的素质提高。只有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的目的。

    二、“三全育人”模式组成要素的理论依据

    “三全育人”模式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同时极大的汲取这些经典理论的精华,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再应用于实践,因此“三全育人”模式的组成要素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并能与时俱进。

    (一)系统论整体性原理

    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首次明确提出系统论整体性原理,指出“系统是指处于变化、联系、交往、互动中的各要素的总体,它的价值应大于单一个体的总和,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一原理的实质是强调系统与要素的原则性区别,不能把系统整体的属性、功能、行为还原或归结为系统各要素的属性、功能、行为的简单相加和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整个道德教育系统里育人工作是一个子系统,需要协调、协同、调动道德教育中的各种力量,发挥系统的整体性功能,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共同参与完成。而“三全育人”模式就是充分应用这一原理,强调在育人的过程中,将各要素充分整合起来,使其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作用,优化结构,形成合力,发挥整体的最大功效。从而发挥“三全育人”模式的整体性功能,增加育人的实际操作性。

    三全育人系统作为社会道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是封闭的、与世隔绝的系统,应该是开放、对外联系的系统。当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环境,会使得处于这样开放环境之中的大学生快捷地获得各类信息,这样多元的、未经筛选的信息会影响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此外,服务社会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培养的各种人才最终都会走入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为了大学生能在毕业之后在急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得心应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应该是时刻把“三全育人”系统置于一个可控的、动态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育人才能发挥其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变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控制原理

    协调控制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规律之一。“所谓协调控制原理,指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协调各方面、各阶段的自觉影响,又要努力控制各方面、各阶段的自发影响,实现自觉影响与自发影响的辩证统一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对外开放的教育过程,它处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又受各种自发影响交互作用。尤其是随着多媒体终端的快速发展,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这些信息对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影响有的起着积极作用,有的则起着消极作用。“三全育人”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参与人员的多样性,参与时间的持续性,参与过程的长期性,这些最大程度的拓宽育人渠道,把社会、家庭、学校三种教育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同时发力,协同发展,互相渗透,发挥德育的合力功能,去除自发影响中的消极作用,增加积极性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前后连贯一致的教育过程。社会向前发展中的矛盾决定根植于社会发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阶段每个不同时间点所抓的重点应有不同。“三全育人”模式强调大学期間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其大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在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的特定时期、不同时期,因时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前后连贯一致的体现,是在遵守思想政治教育协调控制原理,符合协调控制原理的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即指人的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的、自由的、充分的、和谐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包含丰富的、广泛的内容,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人,其最终目标是为促使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和提升,促进人际交往融洽,促进社会关系和谐,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三全育人”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育人为核心,全面发展为追求的目标,运用系统论原理,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和人力,形成“三全育人”的育人体系,着力运用显性德育和隐形德育两种教育手段,让德育工作能渗透滋润到每个育人环节,全方位的开展育人工作。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既是“三全育人”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石,也是其最后目标和最终落脚点。大学生群体作为人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人类实现全面发展的同时必定会促进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三全育人”模式组成要素遵循的基本规律

    三全育人教育模式既要敢于改革创新,又要坚持遵循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自然规律、教书育人体制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生动力。

    (一)遵循学生成长自然规律,努力实现全员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工作就是作人的工作,所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大学生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理论素养,使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人才培养作为高校建设的主要目标,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以学生为本。思想政治工作脱离学生这个主体,就会落空,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也难抓重点,徒劳无功。现在的大学生是随着新媒体、大数据成长的新一代,他们头脑活跃、眼界开阔、见识广泛、想象丰富、有创造性和可塑性。同时,在价值观取向、知识学习、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存在不足,要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深入大学生群体,调查研究这个群体的突出特点,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的实际,遵循学生成长的自然规律,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开展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活动。大学生认可、接受并能积极参与的活动,他们就自然而然的能接受活动背后的价值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立德树人,重新塑造青年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面貌的任务。

    (二)遵循教书育人体制规律,努力实现全程育人

    高校教师不仅要有教书本领,更要有育人的本事,不仅能传道受业解惑,更能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化人。“教书”和“育人”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育人”实践的载体是“教书”。因此,要实现“三全育人”的目的,就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广大教师自觉树立“教书育人是教师第一责任”的意识,大力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实现育人。这就要求各门课教师都要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守好自己的责任渠,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共同促进,协同发展。从思想政治课堂到专业理论课堂、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努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在课堂的针对性作用,“让马克思主义讲中国话,让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办法变成管用办法”。

    (三)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努力实现全方位育人

    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不断的改革、发展、创新、前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人而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像微量元素一样溶在各种精神食粮中让学生充分、自然的吸收,同时能变成自身的营养充分利用。要坚决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学会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当今,世界形势和国家发展都发生着巨大的、深刻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新工作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的心理、情感的需求。因此,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紧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形势、新变化,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和思路,努力调动各方的力量、发挥全体人员的聪明才智,实现全方位育人。

    分析“三全育人”的要素关系,就是要全面统筹整合高校各方面的育人资源、育人力量、育人环节,从体制制度完善、队伍配齐建强、后勤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从整体、部分各个层面全方位构建育人工作体系,实现各项育人工作的协同协作、互联互通。挖掘各部门、各岗位、各环节的育人元素,并作为岗位职责和聘期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重点打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缺点,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点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切实做好育人工作,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不断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

    《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要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培育一批示范区、示范校、示范院系。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年”专项工作。“国家发展的前提是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肩负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进一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现存的问题,寻求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发挥高校“三全育人”的功效,努力办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参考文献:

    [1]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M].林康义,魏宏森,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2]李曙华.从系统论到混沌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门里牟.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研究[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4]魏宏森,曾国解.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5]李文辉.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J].岳阳职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6]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教党〔2017〕62号)[Z].2017.

    [7]张俊国.“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与探索——以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7(24):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