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中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赵茜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几乎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是用文字书写灵魂,用文字倾诉真情。叶圣陶先生说:“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写作是一种情感性的体验活动,是人的真实情感宣泄,而现在的许多中学生视“文”为“天敌”,往往望“文”生畏。有的不知从何下笔,无话可写;有的洋洋洒洒上千字,却不知所云;有的寥寥数字,言简而意不明,有的假情假意,真情不在……写作的主要问题是“假大空”,立意“庸”,材料“枯”,结构“套”,语言“死”,缺乏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反思学生的写作现状,感情不真挚最突出的有以下几种:
1.情节虚构:有些学生编造虚假情节,来制造所谓的感动。如:自己是失足青年,或是家庭贫困,或是父母非病即残等,来骗取老师的同情。
2.虛情假意:明明是花季少年,却硬要装出一副历尽沧桑、老气横秋、悲愁难遣的样子。如: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点挫折就觉得是遭遇了人生坎坷和痛苦,于是乎动辄就“身心麻木”“心灵冰封”“失去自我”甚至“看破人生”。
3.矫揉造作:一学生记叙自己有一次夜晚生病发高烧,妈妈一摸发现烧到39.5℃。此时偏偏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接踵而来,妈妈什么都不顾,一把抱起“我”冲出房门,健步如飞地奔向十几里开外的医院……后来妈妈对“我”说:“孩子,你就是妈妈的希望,你是我们家的未来。希望你要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永远不放弃,像小草一样地生活,沐浴着晨光,惬意地滋长;像小草一样地生活,顶开头顶的巨石,冲破束缚自由的茧……”
首先文中将母亲写成体温计,写成运动健将,不符合生活实际;其次又把朴实的农民母亲写成了一个极具诗意的诗人,那一番哲理性的诗意语言,无论如何也不符合农民身份。不难看出学生在作文时真情实感的严重缺失!因而如何引导学生写出“真”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最大难题,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写出含有生活的真、思想的善、情感的美的文章呢?下面就這个问题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一、激发兴趣,消除畏难心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和活动情境。学生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发现生活的眼睛。教师要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拥有一颗慧心,教会学生用慧眼去观察,用慧心去体会。让学生敞开心扉去听,去看,去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听得到、看得见、亲身体验,触发学生写作灵感和兴趣,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样,学生在良好的心境下,思维就会活跃;感情才能真实,想象力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比如:我让班上每个同学准备一本练笔日记(生活成长日记本),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倾于笔端,自由抒写。其次,及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平时可以跟学生亲切交谈和鼓励,多角度欣赏学生的文章。这样,学生就不再感到写作文难,产生“我也能写好作文”的欲望,从而对写作文产生兴趣,消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
二、多读好书,读写结合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比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比鸟儿没有翅膀。”这些语句指出了学习写作文的有效途径——多读多写。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平时的注意好词佳句的积累,鼓励学生平时要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做到读写结合。
三、用真心抒真情
写作本是“生命与生命的表达与沟通”,学生写作或众口一词,或人云亦云,就是缺少自我真心的表现。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们仿佛看到作家站在书后,注视着读者,期待读者体味他的良苦用心,试看世间文章无不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浸透着作者的血泪。因此用我手写我心才是最真实的写作。如:一位学生的练笔日记上有一篇“妈妈的味道”的小文,开头写道:“妈妈的身上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这味道没有香水的浓郁,没有花朵的芬芳,我妈妈的味道——煎蛋的味道。”文章的最后写道:“我喜欢妈妈的味道,正是妈妈的独特味道让我快乐幸福地成长。”把生活中的母亲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看到孩子们心灵行走的足迹,读来倍感亲切。所以写作文就要让学生说真话吐真言,表达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使学生的作文个性化。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应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走向社会,躬身实践。古人云:“读万卷书,方能行万里路。”读书不仅要读“有字书”,更要读生活,读实践,读社会,读心灵。于丹说:“知识固然重要,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生经验,而比人生经验更重要的是人的悟性。”是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写作绝不是只从书本到书本,要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够透彻地领悟,恰当地表达。总之,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方法是很多的,但只要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用自己的心声写文章,相信学生的写作兴趣会越来越浓,水平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