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男子汉:梭梭
梭梭,乍一看见这个名字,一般人都感到茫然,不知为何物,更别说见过梭梭的模样了。
《辞海》中这样表述:梭梭是一种“灌木或小乔木”。这样的表述就令人困惑了。灌木一般比较低矮,而乔木则比较高大,那么梭梭到底归入哪一类呢?查资料显示:梭梭是古地中海遗留的树种,在地球上已经存活了上亿年,是树木的“活化石”。
梭梭是一种独特的沙漠植物。据说在远古洪荒时代,胡杨、红柳、梭梭是相依为命的三兄妹,生活在海水退却后的戈壁沙漠里。但是,随着气候变迁,水源越来越少,环境越来越恶劣,三个家族之间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糟糕,可是,家族仍在不断地繁衍壮大,为了阳光,为了水源,各个家族都在争夺地盘,经常是盘根错节,纠缠不清,争夺不已,有时是三败俱伤。无奈之下,三兄妹开了一个联席会,研究如何解决面临的困境,讨论来讨论去,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梭梭看到这个情况,主动表态说:“胡杨哥哥,你是老大,哪儿也不用去了,沙漠地下有水源,条件好一些,你和你的家庭就留下别动了。红柳姐姐,你也别和大哥争,挪个地方,住到戈壁里去吧。至于我,你们不要忧虑,沙漠深处还有一片无人区,我会带着我的家族,前往沙漠和戈壁深处,去開辟新的家园。”胡杨和红柳听后连连点头,表示赞成。于是,胡杨呆在沙漠边缘靠近水源处,红柳搬迁到了戈壁滩里,梭梭则迁居到人迹罕至的沙漠深处。
在青海其它地方,你是见不到梭梭的,唯有海西州的柴达木盆地,才生长有这种神奇的植物。从昆仑山北坡山脚下自西向东一线,格尔木市、都兰县域的沙漠里,都能见到梭梭的雄姿。诺木洪额木尼克梭梭林是柴达木盆地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原始林带,也是青海省唯一的省级梭梭林自然保护区。“额木尼克”是蒙古语,意为“未曾驯服的森林”,。表明这片古老的原始森林区是人们尚未探知的地方。这片林区面积达7万公顷,不仅规模大,而且保持着最原始的风貌。
当你走进柴达木盆地的沙漠深处,就会看到梭梭如巨伞一般撑开的身影,一株梭梭树就是一片绿色,一棵树冠就是一处荫凉。它虽然没有胡杨的虬劲高大,也没有红柳那般婀娜,但它挺拔地生活在极度干旱的沙漠中,傲岸地履行着自己的诺言。
梭梭的生命力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它汲取着上天赐予荒漠极少的一点含着盐碱的雨水,奇迹般地生活着。而且在连麻雀都不敢驻足的地方,它居然能长高到2—5米的高度。夏天,为了保存身上那点可怜的水分,它把树叶都变成尖针状,减少蒸发量,并且开出淡红色的小花朵,昭示着它的美丽。未到深秋,它便急急忙忙地结果,依靠秋天的寒风播撒种子,延续生命。到了冬天,梭梭便各自为战,凭借发达的根系,深深的根植于荒漠,同干旱与风沙顽强地抗争。在与风沙的搏斗中,不断地有梭梭死去,遍地裸散着枯根败枝,但死去的梭梭根部依然紧紧地拥抓着一堆沙子,缝隙里令人惊奇地长出嫩苗来。如果你到过沙漠深处,你会看到,梭梭的身躯如同钢铁一样黝黑,布满了刀刻斧凿般的裂纹,那是狂风夹着沙粒留下的印记。但无论狂风怎么肆虐,梭梭都不会倒下,因为它的根部特别发达,一棵梭梭就可拥抱一座沙丘;叶子虽然尖细,但却是那样碧绿和晶莹;它的花虽然碎小,但却是那样光艳夺目。这就是梭梭的伟大之处,尽管身居荒漠,尽管没有上天的眷顾,但它依然奋发地活着,用生命演绎着一生的悲壮与精彩。
如果说胡杨以它虬劲的躯干赢得了“沙漠勇士”的称号,而红柳是以她柔美婀娜的倩影获得了“戈壁美女”的荣誉,那么,梭梭则以它的铮铮铁骨摘得了“沙漠男子汉”的桂冠,而且是当之无愧的。
梭梭,是你看一眼便终身难忘的沙漠英雄。
作者简介:杨东亮,汉族,1956年生,山西省永济市人。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当过工人、教师、记者和编辑,曾任柴达木报社社长、总编辑,《柴达木开发研究》杂志总编辑,海西州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德令哈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柴达木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共海西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著有散文集《瀚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