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与风险控制
杨帆
【摘 ?要】随着总体经济理论的持续应用,我国已经初步完成了本土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经济并轨,推进了多元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体化发展。尤其是在“金融体制改革+产业调整”方案的实施下,全面扩大了要素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功能,有效化解了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问题。论文以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与风险控制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结构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題,从治理机制、资本市场2个角度提出了几点风险控制建议。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the macroeconomic theory, China has initially completed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local market and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promoted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versified globalization. Especially und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 industrial adjustment" program, the function of factor market in resource allocation has been comprehensively expanded, and the financing problems of China's enterprise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have been effectively solved. Taking the equity financing cost and risk control in listed compan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st structure of equity financing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and its main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risk control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governance mechanism and capital market.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风险控制
【Keywords】listed companies; equity financing cost; risk control
【中图分类号】F275;F83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7-0104-02
1 引言
从当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看,普遍存在股权融资比例过大的现象。由于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十分复杂,并且,在该现象下会对企业经营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是企业运营中潜在的风险因素之一。简单来讲,股权融资比例较大时,保持股东利益、投资者利益、公司利益之间的均衡相对困难,一旦发生风险,投资者的利益首先会受到损害。在当前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持续应用的条件下,上市公司有必要认真对待股权融资导致的经营风险,采取一些有效的风险控制对策。
2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结构
在我国本土市场,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通常被划分为2个部分,一部分为隐性成本;另一部分为显性成本。所谓股权融资成本,在实质上指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显性成本)。因此,在“资本的力量”与“资本的逐利性”共同作用下,显性成本即股权融资付出的代价。例如,筹资费用、资金占用费用属于显性成本。除此之外,在股权融资过程中,作为隐性成本的代理费用也很高。从原因看,此类代理费用主要是由市场机制不健全、信息交易成本过大、要素市场配置资源能力不强等多种因素所致。
3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结构问题
3.1 融资中介成本高
上市公司需要上市才能成为上市公司,而上市必然要采用发行股票的方式。在此过程中,需要经过申请—策划—改制—评估—审计—公证—准备文件—股标承销等过程。由于流程复杂、工序繁多,上市公司往往通过中介代理机构完成此类业务。在此过程中,融资中介成本相对较高。
3.2 寻租成本空间大
与市场化的融资中介成本支出相比,行政干预产生的寻租成本空间大,对上市企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害。具体而言,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利用自身的行政权力,通过宏观调控等手段对市场竞争进行干预。一些竞争力相对不足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凭借合法甚至非法的手段,去保护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与利益。
从经济学角度看,寻租现象的发生恰恰证明了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不成熟问题,同时,这也造成了社会资源价值的大量浪费与损失。换句话讲,部分人借“近水楼台先得月”之势,会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提升其获得的商业利益,从而为正常的市场营建空间最大的寻租成本。既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也对走正规渠道的上市企业造成了重重阻碍。
3.3 资本机会成本多
上市公司在上市的过程中,实质上是一个资本的“滚雪球”过程。上市企业之所以选择股权融资的原因较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贷款难的实际问题。为在未上市前获得发展,已经在实质上积累了诸多股权资本,或者说在股权投资者作为风险投资发挥作用的时期,上市企业已经拥有了较大的股权融资,并且从中尝到了股权融资的“甜头”。所以,当上市企业放弃其他融资方式,甚至税收减免机会的过程中,上市公司在实质上将所有的融合机会都放在了股权融资中的资本机会成本之上。
3.4 信息交易成本高
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交易信息不对称方面。无论在内部、外部,上市公司在实质上一直存在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现阶段的资本结构分析结果也表明,股权融资占比较大的上市公司,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股价往往会被高估,并且在此条件下使其获得发行。反过来讲,被高估的股票,在实质上缺乏购买市场。所以,在此情况下,企业价值的高估或低估与其损失或收益密切关联。而关联二者的关键即信息交易成本。从原因看,导致信息交易成本过高的原因主要是金融市场存在诸多公开、透明度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4 上市公司经营中的风险控制对策
4.1 完善治理机制
首先,应该从市场监管的角度出发,对上市公司进行股权融资方面的管理。例如,在配股、增发新股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可以遵循改革后的建立的各类规范,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监督管理制度与监督管理机制之间的统一,加强指标考核体系的完善、执行及有效落实。这样,既可以减少配股需求催生的违规操作,也能够对配股公司的资金使用进行有效的规范与约束,增强对资金使用率的有效促进作用。其次,股权融资问题与公司体制关联,公司体制主要体现在治理结构方面。因此,应该在新形势下结合内部控制中的结构管理控制,从而使大股东、中小股东之间建立起一種制衡关系,预防“大股东吃小股东”问题。
4.2 健全资本市场
在总体经济体系建设的新形势下,多元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体化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内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并轨十分关键。虽然,我国通过扩大要素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在较为宽泛的层面推进了经济并轨。但是,在对接外部市场的金融体制改革与内部市场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仍然存在系统性改革与配套性实践措施结合不足的问题。所以,在通过内部控制应对外部风险的同时,加快对内部资本市场的健全工作十分重要。具体而言,一方面,应该在总体上资本市场构建中,加大信用机制的建设力度,逐步通过信用机制牵引资本市场向“藏富于民”的方向发展,从而为上市公司的融资提供全民基础;另一方面,应该从证券市场的成熟发展角度,对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进行比例调整,利用统一的证券市场,引导上市企业向多元化的融资方向转型。除此之外,应该结合内部控制情况,加强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分析。例如,在样本相对较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其可靠性、相关性的分值评估,了解其内部控制情况。如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得分相对较低(见图1)。此时,即可遵循相关规范要求其加强信息披露等。
5 结语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结构不合理,既有历史原因,也与要素市场配置资源不足相关。虽然现阶段扩增了要素市场功能,然而,积累下的股权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从治理结构、经营风险方面看,融资中介成本高、寻租空间大、机会成本多、信息不对称等,共同造成了上市企业信息交易成本的增加,违背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降低的根本目的,使其变成了在股市进行“圈钱”的一种违法行为,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发展中,持续深化经济并轨内容,使国内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进一步融合为统一的要素市场等。结合以上初步分析,建议借助当前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合理地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采取系统性改革的思路构建有效的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1】苏艳丽,刘宝童,杨春.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研究文献综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5(1):94-99.
【2】黄生权,唐小敏.股权激励和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2):65-72.
【3】尹宗成,朱瑞玲.债务融资规模、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可持续发展[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1):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