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合作办学工科专业零起点学生俄语学习现状特点及教学模式初探

    刘丽秋

    

    

    摘要:在中俄全面深化合作的大背景下,中俄合作办学方兴未艾,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下,如何培养“专业+俄语”复合型人才是本篇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作者从工科类“零起点”学生俄语学习现状和特点分析入手,在教材选择,师资配备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俄合作办学;“专业+俄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俄关系发展随着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及俄方提出的“大欧亚经济一体化”,将双方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上了更高层次。中俄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各个领域不断深化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俄合作办学机构蓬勃发展。国内第一家中俄合作办学机构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紧随其后出现了江苏师范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联合工程学院、中原工学院中原彼得堡航空学院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乌拉尔学院等。截止2018年9月6日,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共6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789个。2019年5月15日,根据教育部国际司要求,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指导下,中俄合作办学高校联盟在江苏师范大学成立。来自国内19家中俄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单位出席了成立大会。从参加本次会议的学校数量可见,中俄合作办学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合作办学机构的成立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一个缩影,也是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培养具备俄语和专业知识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预计到2020年,在俄罗斯的中国留学生将达到20万。但据大使馆教育处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称,约有50%的在俄中国留学生学习俄语,而学习理工科相关领域的不足15%。 由此可见对工科专业俄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迫在眉睫,即在“专业+俄语”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选取教材,如何进行师资分配,运用何种教学方法等。

    一、 工科类学生俄语学习现状及特点

    国内中俄合作办学机构中“专业+俄语”学院学生的俄语学习基本情况如下:江苏师范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联合工程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4个本科专业,有“机械工程”与“光学工程”2个硕士专业。学院有全日制在籍本科生1 196人,自成立以来出国学习学生累计563人。学院基于“专业+俄语”的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需求,将俄语课程设置为课内板块和课外模块两部分,并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俄语强化教学,增加俄语学时数至每周24节。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乌拉尔学院开设4个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测绘工程”和“建筑学”,每个专业招收60名学生,共有师资26名,俄方外教12名。该学院连续四个学期开设俄语课,每周12节,上13周,每学期156学时。俄语课由中方教师和俄方教师共同承担,使用教材为《走遍俄罗斯》和《大学俄语》相结合。

    中原彼得堡航空学院是中原工学院和世界知名航空航天大学俄罗斯联邦圣彼得堡国立宇航仪器制造大学合作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成立于2017年。目前拥有3个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和软件工程。每个专业2个班,一个年级6个班,截止目前共有3个年级18个班,在校生600名,经过调查统计全部是“零起点”学习俄语的学生。

    工科类学生学习俄语的特点:语言是学习和日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工具。学生通过对俄语语言的学习,从而可以达到听懂和学懂由俄方教师讲授的专业课。因此多数学院只在大一、大二开设俄语语言课,大三、大四阶段则不再开设俄语语言课,这一阶段主要以专业课学习为主。

    为了使学生能够学懂俄方的專业课并获取俄方学位证书,在培养方案中中原彼得堡航空学院制定了三门俄语语言课:精读、听力和口语。根据最新版2019年培养方案规定,具体学时分布如表1。

    由此表我们可以看出,俄语精读、口语、听力的全部学时数为600学时,而俄罗斯联邦俄语一级考试委员会规定,通过俄语一级所需学时总数应达到700~800学时,规定学时量与实际学习量差距较大。类似情况在其他的合作办学机构中也存在。

    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较少的学时情况下,掌握更多的俄语知识,顺利通过俄语一级考试,为日后学习专业知识奠定扎实的俄语语言功底,成为了俄语教师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俄语语言学习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常见的教学模式有讲授式、启发式和讨论式。在传统的俄语教学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是讲授式的教学模式。

    讲授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的讲解、演示和范读为主。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性和记忆性的知识;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是听众;教学程序是宣布本课教学目的并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和布置作业。讲授式教学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控制整个课堂、掌握教学进度;发挥正面教育和教学作用,对学生直接传授知识和进行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容纳大量的听众。在俄语教学中使用讲授式教学模式也有相应的缺点和不足,如:学生活动少,易受教师教学经验与教材难易及趣味性的影响。讲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就极易形成注入式教学。外语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零起点”工科类学生俄语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俄语专业学生是以学习俄语语言文学为主,毕业后多从事翻译和俄语教学工作。工科类“专业+俄语”学生的学习特点是,语言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工具,是日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交流工具。由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不同,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就不再符合“零起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育目标的要求。所以,要探索适合“零起点”工科类学生的教学模式。

    (一)教材选用

    学好一门课程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学生、教师和教材,这三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效果的优良。目前国内高校多选取北京外国语大学出版的《大学俄语》教材,该教材的特点是偏重语法,俄语语法是学习者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且教材的制定是为了学生以后通过专业俄语四级和八级考试。而“专业+俄语”的学生则不需要通过俄语专业考试,并且繁重的语法知识为零起点学生增加了很多学习难度,导致学生在想要学好繁重的专业课的压力下,再想学好俄语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在教材的选取上应更加注重实用性、知识的系统性与应用性。目前多数合作办学机构采用的教材为俄罗斯出版的《走遍俄罗斯》。该教材是俄罗斯学者编写,教材的主要特点是单词多、语法少、练习对话多,即注重实用性。但该教材的不足之处是语法知识偏散乱,知识欠缺系统性。对于零起点学生而言对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把握有助于全面学好这门语言,因此我校教师结合《大学俄语》和《走遍俄罗斯》两本教材进行备课,并计划编写讲义。

    除俄语教材外,针对“专业+俄语”的学生应当开设专业俄语课程,即针对俄语专业词汇学习的课程。专业词汇课的开设是除了俄语通识课外,为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奠定基础的必修课。这门课程也是由语言到专业课的桥梁课程。笔者认为专业词汇课的教材应由中方和俄方教师共同编写,并引进俄罗斯原版专业词汇类参考书,以提升教材的质量。

    (二)师资配备

    目前我校的俄语课程由中方教师和俄方教师共同承担。考虑到学生零起点学习俄语,存在语言障碍,为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语言入门阶段的学习,其中大一的俄语精读课由中方教师授课。为了尽可能地保障学生语音的标准化和提升学生的语感和听感,口语和听力课则由外教承担。大二以上的俄语精读、听力和口语课则全部由俄方外教承担。这样的师资分配既保障了学生在初学阶段相对完整的知识接收,也保障了高年级纯俄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采取过程性考核

    我校从2018—2019第二学年开展过程性考核,俄语精读课程的考核分值比列设置为:平时分占期末考试成绩的50%,期末试卷成绩占期末考试成绩的50%,以加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监督和管理。以前的考试成绩主要以期末考试的试卷成绩为主,而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一张试卷往往无法考核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程度,更加不可能让学生灵活运用。而采取过程性考核就大大减少了这一弊端。考试的形式不仅仅拘泥于试卷,还可以是口语、写作、单元测试和阶段测试等形式,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加强对他们平时学习的管理。

    (四)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互联网+教学”的背景下,传统的单一讲授式教学模式终将退出历史舞台,复合型外语教学模式必将成为新时代的引领。微课、慕课开启了跨空间、跨时间的学习。在线开放课程正蓬勃发展,2019—2020第一学年我院“俄语精读一”课程引进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大学通用俄语一”,形成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做到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创建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和随时学习的条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根据《走遍俄罗斯》教材在我校引进的Canvas平台上进行课程建设,根据教学大纲日历,合理规划课程结构及内容分布,学生课前根据平台发布的学习内容进行预习,课后在线提交作业,同时可进行测试。平台自动统计学生的学习时长,方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统计。Canvas自建课程弥补了因为引进课程与实际授课教材不一致而导致课程内容紊乱的不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清晰的系统把握。

    (五)第二课堂及课外活动

    除课堂教学外,为提高学生的俄语学习积极性并锻炼俄语口语表达能力,开展第二课堂及课外活动很有必要。我院为2018、2019级学生开展了俄语角交流活动,每星期1~2次,并邀请俄罗斯留学生加入交流活动,指导教师与留学生及中国学生一起讨论制定每期活动主题,使活动主题既能贴近课堂学习内容又能弥补课堂教学因时间原因而导致的口语练习不足的遗憾,同时又注重了语言实用性的锻炼。

    学院每学期定期举办“俄语之星”系列赛,如俄语朗诵比赛、书写大赛、短剧大赛和写作大赛等,坚持以赛促学,通过比赛扩展学生的多途径学习方式。且以上多种多样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俄语的兴趣,这些课外活动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为使学生顺利通过俄语一级考试,进入俄方高校学习。暑期我院为学生开展为期两周的俄语加强课,聘请国内知名高校俄语教师进行考试辅导。

    四、教学模式改革后教学效果及分析

    我们将2018—2019第二学期和2019—2020第一学期两个学期中原彼得堡航空学院俄语精读课的成绩进行汇总分析得出,2018—2019第二学期,参加考试192人,优秀 6 人,良好 29 人,中等 43 人,及格 50 人,不及格64人,2019—2010第一学期共180人参加考试,优秀 43 人,良好 52 人,中等 61 人,及格 13人,不及格11人。

    通过表格及数据,我们看出改革后的教学效果较好,不及格人数大幅下降,中等、良好、优秀的人数逐步增加。

    五、结论

    在中俄合作办学模式下,社会对“专业+俄语”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只懂语言,不懂专业,或者只懂专业,不懂语言的毕业生已经无法满足中俄全面战略合作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培养出专业精湛、精通俄语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中俄合作办学机构的首要任务。然而在这种全新的办学模式下,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还有很多地方急需完善,这就要求一线俄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提升俄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海波.俄罗斯对外俄语教学法的发展历程[J].高教论坛,2015,(9):149—150.

    [2]E.马尔卡索娃.俄国俄语教学史述略(18世纪末至19世纪)[J].中国俄语教学, 2017,(10):66—74.

    [3]朱香玉.中俄合作办学模式下俄语教学问题探析[J].大学教育,2019,(6):139—142.

    [4]闫欢欢.中俄合作办學项目中俄语教学问题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3):26—27.

    [5]蒋帅,张克昌.高职院校中俄合作办学工科专业俄语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9):74—75.

    编辑∕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