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几个关键问题

【摘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现有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多种不同观点中有某些不准确、不全面的偏差,本文提出了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特征的新看法,并对建设新时代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予以分析。根据党的十九大的总体安排,归纳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路径,并强调根本途径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相关制度。
【关键词】新时代 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02.002
党的十九大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而经济是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基本的是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主要就是经济体系现代化,所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因此,必须深入思考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什么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但是目前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存在较多的混乱和误解,需要予以澄清,求得正确的认识。
有的学者提出,现代化经济体系至少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二是高效益的经济水平,三是中高速的经济增速,四是高水平的农村发展,五是更平衡的地区发展格局,六是更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七是更全面的对外开放。[1]这种观点指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些内容和特征,比如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的农村发展、地区平衡发展等,但是不全面,比如,产业结构优化(合理化和高度化)应该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最重要的内容和特征,是不能缺少的;而且,有的概括也不准确,比如,中高速的经济增速不应该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和特征,因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经济增长并不必然是中高速,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无论是传统落后经济体系还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中,不同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可能不一样,都可能出现高中低三种情况,中国从现在到2050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期内,从经济上看都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期,在这么长的时期内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能始终都是中高速。另外,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全面的对外开放是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和战略措施,不应该说成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本身的内容,否则,经济体系就等同于社会经济,涵盖与经济有关的所有方面,经济体系就是社会经济的同义反复,也就成了一个多余的概念。
也有论者强调,必须准确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一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二是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三是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經济体制。[2]这种看法并没有说清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只是说明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部分任务和原则要求,而且也不全面。
另有学者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指一种可以定性和定量地描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状态、目标和结构;它是指整个国家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系统,在发展总量和速度、发展水平和质量、体制机制运行、开放发展程度等诸多方面的现代化水平和状态”。还认为新时代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一是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二是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三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结构,四是现代化空间布局结构和协调程度,五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六是高水平的开放经济体系。[3]这种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解应该说更为清晰、准确,但是有两点也需要进一步推敲:一是经济发展目标可能不应该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本身的构成要素,因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只是客观的经济状况,而经济发展目标则是主观追求的目的或者希望实现的愿望,是影响经济体系的状况及其变化的因素;二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应该是从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角度来衡量判断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包括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等),可能不应该包括主要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有关的经济运行的体制机制的内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应该是影响经济体系的重要因素。
还有学者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目标体系、经济主体体系、动力支撑体系三部分构成的。其中,经济主体体系又包括行为主体体系、产业体系、区域体系;动力支撑体系又包括创新体系、制度体系、开放体系。总的逻辑是:经济主体体系按照发展目标体系的要求,在动力支撑体系的推动和支撑下,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4]这种理解也存在问题:一是把发展目标体系也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成部分,可能不准确,因为经济体系是客观的经济状况,虽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是经济体系本身不应该包括主观的经济发展目标;而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中国发展的目标,如果是说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又包含经济发展目标,就是目标中又包含目标,可能是同义反复、逻辑上说不通。二是“经济主体体系又包括行为主体体系、产业体系、区域体系”的说法,可能有误,主体与主体的行为或者活动是两回事,经济主体只是经济活动或者行为的主体,主要是企业、企业家、创业者、职工、科技人员、农民和政府机构,不能把经济活动、产业、区域也看成经济主体,主体是相对客体而言的,如果把经济的各个重要方面都看成经济主体,那什么是经济客体呢?而且,把经济主体也看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成部分可能也不准确,因为经济主体的状况是决定经济体系状况的重要因素,但本身并不直接反映经济体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三是创新、制度、开放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制度保障、战略措施,把创新体系、制度体系、开放体系也看成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可能也不严谨科学,因为这样实际上是把现代化经济体系本身的内容和特征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制度保障、战略措施混为一谈、等同起来,但是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更有学者撰写长篇文章论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一国的经济体系一般指的是这个国家的经济主体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及相应的自然资源、资本、人力资源、管理等生产要素配置结构的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应该呈现以下九个方面的主要特征:首先,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虚实共生、以实为主”的经济体系;其次,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济体系;第三,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协调平衡发展”的经济体系;第四,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第五、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开放共赢发展”的经济体系;第六,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共享共富发展”的经济体系;第七,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劳动关系和谐”的经济体系;第八,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多元包容”的经济体系;第九,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两手互济发展”的经济体系。[5]这种认识尽管内容更全面丰富,但是与前面几种看法一样,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对经济体系内容的概括也不准确、既过于宽泛又不全面:一是经济体系不仅是包括三次产业结构,而且包括包含产业价值链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和构成、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二是没有具体说明什么是经济主体结构,为什么也是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三是也把许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因素归结为经济体系的构成部分和主要特征,比如“开放共赢发展”“共享共富发展”“劳动关系和谐”“多元包容”“两手互济发展”等,西方发达国家现在的经济体系应该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但是并不一定具备这些特征。
上述这些关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观点,虽然都有正确的一面,但是都存在值得商榷、需要推敲的问题。主要是有两方面的缺陷:一是过于宽泛、不准确、不全面、不具体、不清晰。这些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解,实际上是把社会经济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相应的部分上层建筑都看成是经济体系本身的内容或者组成部分,把现代化经济体系本身的内容和特征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方法和途径不加区别地混同起来,无所不包、失之于宽,这是不准确的。二是基本上不分析说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不同社会性质,可能也是不全面深刻的。因为,就像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可以实现现代化一样,这两类性质不同的国家也都可以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但是从生产关系上来看,资本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与中国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无论是社会性质还是建设路径都存在本质差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一再强调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所以,我们现在分析研究新时代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能只是参考、借鉴、运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必须特别注意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从生产力及其发展来看,所谓“经济体系”,也就是国民经济体系,主要内容包括:(1)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经济结构,(2)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构成情况,(3)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的状况,(4)科学技术基础和构成、运用情况,(5)对外经济联系的客观状况,(6)经济发展水平等。虽然这些内容中也包含有生产关系的因素,比如对外经济联系等,但主要反映的是生产力或者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
必须进一步指出的是,尽管经济总量、规模和增长速度也是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但是不应该把经济总量、规模和增长速度看成经济体系的内容,因为同样经济体系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经济总量、规模和增长速度,比如同样是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美国与英国、瑞典等,经济总量、规模和增长速度的差别可能很大;尽管经济体制机制是影响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但是经济体制机制的内容、性质和特征本身并不反映经济发展的状况,比如同样是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体系,既有现代化经济体系,也有传统经济体系;尽管对外经济联系的客观状况是经济体系的内容,但是对外开放的战略和政策却不是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因为对外开放的战略和政策是主观的应对措施,只是影响对外经济联系状况的重要因素。
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代和发展阶段,经济体系具有不同的特征,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和水平。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来看,当代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现代化实现阶段的经济体系,相对传统落后经济体系或者说非现代化经济体系而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或者说主要标志应该是:(1)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体(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达到70%以上)、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本实现优化(合理化和高度化),工业和农业都实现现代化,制造业处于世界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工农差别基本消失;(2)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城乡差别基本消除,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3)地区经济分工合作、协调发展,差别基本消失或者不大;(4)以现代化的实体经济为基础,虚拟经济合理发展;(5)国际经济联系比较紧密;(6)社会经济活动普遍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组织方式,创新力和竞争力强;(7)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的特点,人均国民年收入达到1万2千美元。
需要明确的是,就像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不是资本主义现代化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是与西方发达国家完全一样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虽然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在内容和特征上,与中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许多共性,但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在目的、性质、作用和建設路径上,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又存在本质的差别。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是为了实现资本的利润最大化,而是要为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不能主要是资本或者少数人获利、不能以牺牲广大劳动者的利益为代价,目的是要建成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虽然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压力和追求利益的内在冲动,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但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难以避免结构失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为了防止或者减少现有固定资产的贬值损失,资本也可能人为扼杀或者限制高新技术的发明和使用、阻碍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金融资本的主宰控制和暴利,使得虚拟经济膨胀难以避免。而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政府的合理调控管理则有利于避免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些不利情况的发生,更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6]
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新时代中国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呢?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必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生活需要总是要不断变化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由于中国现在已经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大多数人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因此,无论是生活需要的种类结构还是水平质量,人民的生活需要都跟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需求结构上人民的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在生活水平上,由衣食无忧的较低水平转向美好生活的高水平。与此同时,生产落后的情况虽然已经根本改变,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是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适应人民生活需要的结构变化和新的要求,发展还不充分,还不能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有效解决这个社会主要矛盾,真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而要实现平衡充分的发展,就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基本实现现代化,最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形成是现代化实现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实现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或者说战略目标之一就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可以说,现代化经济体系建成了,经济现代化也就实现了。
第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方式、优结构的迫切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高质量、高效益、持续稳定的发展,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在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才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过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两者相辅相成。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不可能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发展方式不可能最终转变,经济结构也不可能优化,社会经济也不可能实现高质量、高效益、持续稳定的发展。中国现有经济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新时代中国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呢?为了选择正确有效的路径,首先必须弄清中国现在的经济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其形成的原因,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提出更符合实际、更有针对性、更合理有效的对策措施。
中国现有经济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体而言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表现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大建设”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突出的表现是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对落后,“五大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内部的各个环节和方面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具体表现是,产业结构欠优,无效供给过剩,有效供给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还需要加强,产业价值链的地位还有待提升;“三农”问题突出,农业现代化滞后,城镇化的数量和质量也有待提高,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差距仍然较大;实体经济大而不强、不优,发展水平、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存在“去实就虚”、片面追求虚拟经济发展的现象;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财产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
中国经济体系现存的问题和不足产生的原因。造成这些问题和不足的主要原因包括所有制、土地制度、财产和收入分配制度、市场经济制度、政府调控制度、企业制度、农业经营制度、金融制度、财政制度、投资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科学技术保护促进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资源环境保护制度等在内的制度不完善。比如,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制度、投资制度、市场调节制度和政府调控制度存在不足;“三农”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是农地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还不完善;农民工不能实现市民化的主要原因是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还有缺陷;财产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基本原因是收入分配制度还不完善、公有制经济还需要做强做优做大、非公有制经济还有待规范引导、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还需要合理有效克服;创新能力不够强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制度和科学技术保护促进制度还不完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
新时代中国应该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大做出了总体安排,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措施,主要是:
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給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各种要素的生产率,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必须特别强调的是,由于导致现在经济体系存在问题和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各种制度的缺陷,所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途径,应该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所有制、土地制度、财产和收入分配制度、市场经济制度、政府调控制度、企业制度、农业经营制度、金融制度、财政制度、投资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科学技术保护促进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资源环境保护制度等。
(本文为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济走势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7ZDA036)注释
[1]胡鞍钢、张新:《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战略目标》,《经济日报》,2017年10月27日。
[2]宁吉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经济日报》,2017年11月30日。
[3]刘志彪:《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素是什么》,《北京日报》,2017年11月30日。
[4]李佐军:《适应新时代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经济新闻网,2017年11月13日。
[5]韩保江:《多维度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要求和实现路径》,《经济日报》,2017年10月27日。
[6]参见简新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光明日报》,2017年11月7日。
责 编/马冰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