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分发新闻模式背后的博弈

    张荡

    【内容提要】新闻传播领域已经进入智能化发展时代,算法分发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现阶段的主要形态之一。算法分发新闻模式背后存在着多重力量,经济力量是算法分发技术发展的源动力,技术力量是算法分发的直接推动力,政治力量是算法分发技术前进方向的规制力,社会力量是算法分发技术改进的反作用力。这些力量不断争夺传播权力、处于动态博弈过程中,并使得算法分发新闻模式在这些博弈带来的多重矛盾中趋向平衡。

    【关键词】算法新闻 传播权力 算法分发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步入智能化时代,新闻传播领域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也越发普遍,“算法”这一技术性名词介入到人文创作领域并逐渐展现出强大影响力。算法是指“解决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能对一定规范的输入,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所要求的输出”,其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应用,集中体现在新闻生产与新闻分发两个环节。在新闻的生产环节,算法一方面能从海量数据中找到有价值的线索,辅助记者快速完成选题寻找、信息采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诸如财经、体育等新闻领域全自动化完成新闻报道,故而又被称为“自动化新闻机器人”,如美联社于2014年首先采用的用于财务报告生成的写作机器人Word-smith。在新闻的分发环节,算法能通过数据输入、数据运行及数据输出等计算过程以远超人工编辑的速度,快速完成新闻与用户的匹配工作,将新闻信息分发到对这则新闻可能感兴趣的用户个人新闻界面中,如今日头条运用算法推荐技术宣称“你关注的,才是头条”。

    相比于算法新闻生产,算法分发新闻模式吸引了更多业界、学界的目光。2016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报告称,经由算法推荐模式分发的新闻数量超过网络新闻总量的50%而一举成为中国用户获取网络新闻最主要的方式。算法分发新闻模式为什么可以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快速取代人工编辑推荐方式获取强大地位,是什么力量在驱动着算法分发新闻模式的快速成长,这些力量又是如何产生作用的?

    一、算法分发新闻模式背后的多重力量

    算法分发新闻模式的背后是存在着多重力量的,这些力量相互交织并处于动态博弈过程。有学者已经察觉到这一过程并就政治力量的作用做了简单描述,但对于有哪几种力量作用于算法分发、这些力量又是如何作用的问题还缺乏深入全面的研究。本文尝试对这些问题作出解答,以期引起学界对算法分发技术背后更深层次的力量博弈的重視。

    (一)经济力量是算法分发技术发展的源动力

    算法分发模式的技术逻辑是将新闻信息与用户快速匹配并尽可能满足用户的阅读喜好,从基于流行度的算法分发到基于内容的算法分发再到基于协同过滤的算法分发,算法技术一直处于快速更新迭代过程中,这一过程需要经济力量的支撑。当下普遍使用算法进行新闻分发的多为新闻聚合型平台,如今日头条、天天快报等,这些平台不同于传统传媒机构,多为互联网企业,其资本力量、技术力量雄厚,有意识且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开发并改进算法技术。同时,算法分发技术的进步可以黏住更多用户,扩大平台用户规模、提高用户使用时长,一方面使得平台获得了更多商业广告收益,另一方面也迫使专业内容媒体不得不以低价或低广告分成向其提供原创内容。经济力量是算法分发技术发展的源动力。

    (二)技术力量是算法分发的直接推动力

    算法分发新闻流程包括新闻信息的挖掘、分类聚合、匹配及推荐。新闻聚合型平台不生产新闻,而是抓取网络上的新闻信息向自身平台用户进行推荐。在计算机科学里,对于新闻信息的抓取采用的是字符串查找算法,目前常见的字符串查找算法有KMP算法、BM算法和Sunday算法,分类聚合采用基于K-means为核心的算法,不同算法适用于不同情景。算法分发的匹配及推荐涉及到算法的逻辑框架,以《纽约时报》的个性化算法推荐为例,《纽约时报》最早使用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后续也使用了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算法,现在宣称其算法技术已经超越了这两种模式。无论是数据挖掘算法、分类聚合算法为适应不同使用情景下的算法开发,还是算法逻辑框架从基于内容到基于协同过滤再到超越这两种框架的进步,这些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度的算法分发模式的发展都直接受到技术力量的推动。

    (三)政治力量是算法分发技术前进方向的规制力

    互联网新闻聚合类平台企业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标,这一经营逻辑使得平台运营者对平台分发的新闻内容质量及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并不重视,认为平台属于科技公司而不是社会媒体,如今日头条CEO罗一呜多次宣称今日头条是一家科技公司,美国的叙事科学公司也不愿意承认自身具有媒体属性,以此作为借口,新闻聚合类平台不愿接受相关内容的规制。有学者认为,算法推荐不仅仅只是算法技术本身,它是由一整套社会制度规制而成的、“由社会性的因素建构,必然也会产生相应的社会影响”。所以,因为新闻聚合类平台没有采访权而不能称为正式媒体,但其在事实上已经进入了公共空间并对社会大众产生着巨大影响,理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新闻从来都具有意识形态色彩,关乎政治稳定和社会舆论走向,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提出了挑战,政治力量的介入也就成为必要了。政府通过颁布政策、行政约谈平台责令整改等措施,可以影响算法使用平台经营者的意态,进而对算法分发技术的发展产生规制作用。

    (四)社会力量是算法分发技术改进的反作用力

    算法分发技术的直接作用对象是社会大众,大众意志的合力以社会力量的形式反作用于算法分发技术的改进过程。算法分发技术强烈依赖于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基础信息、个人新闻互动信息和个人社交信息。个人基础信息指的是人口统计学相关信息如年龄、性别、籍贯等;个人新闻互动信息是指点赞、关注、评论等用户在观看新闻过程中的行动信息;个人社交信息则指的是个人新闻浏览账号的社交情况或注册使用的其他社交软件账号原有的社交情况信息。算法会自动采集用户的这些个人信息并对其进行“画像”以了解用户的兴趣爱好,并根据用户“画像”进行新闻匹配与分发。在这一过程中,用户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新闻浏览行为的改变,可以调整算法的数据采集结果,影响到算法的机器深度学习,进而有可能改进整个算法分发技术。

    二、算法分发模式背后多重力量的博弈

    算法分发技术在被开发初期,算法使用平台以经济力量为主导、以技术力量为直接推动力、借助社会力量对其不断改进,及至运用到新闻传播领域并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后,政治力量介入到算法分发新闻领域并与经济力量争夺传播的权力,社会大众因媒介素养的提高致使其自我意识觉醒,也以社会力量的形式加入到对传播权力的争夺过程中。新闻分发领域中多重力量的博弈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并使得这一领域在矛盾中逐渐趋向多方平衡。

    (一)经济力量与政治力量的博弈

    算法使用平台有着盈利的经济诉求,在追逐利益的运营导向下以用户规模、平台流量为主要追求指标,这在事实上侵入了过去由国家政治力量把控的意识形态领域,经济力量与政治力量爆发了冲突。2017年6月,《人民日报》连发三篇评论文章,批评算法分发新闻模式挤压人工编辑作用空间的现象导致了低俗内容的大量传播,人民的精神生活受到低质化浪潮侵袭。尽管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是以媒体的形式发表评论文章,但其官媒的身份让外界更多认为是政治力量在关注算法对新闻领域的影响。联想这个时间点移动新闻客户端对传统主流媒体生存空间的压制以及主流媒体话语权的逐渐流失,不难想象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在算法分发新闻领域的博弈,体现出来的是双方对传播权力的争夺。此后,今日头条作出招聘一万名党员编辑的运营部署,以及各平台媒体纷纷开辟出诸如“新时代”等栏目宣传主流价值观的做法,也表明经济力量在算法分发新闻模式中一家独大的主导性地位的丧失,代表着政治力量的政府有关部门对代表着经济力量的平台媒体具有强大的规制作用。

    除了行政力量的直接干预,官方媒体也尝试开辟具有主流价值观属性的算法以在商业领域进一步规范这一传播模式,如《人民日报》推出的“人民号”就是使用以主流价值观为核心的推荐算法,尝试在用户个性化和社会公共性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同时,部分学者也指出算法推荐行为在法律定位、法律规范等问题方面需要政策的规范。@未来国家对算法平台及算法分发新闻行为的政策、管理规范条例等的制定,也必然会进一步扩大算法新闻分发领域内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的博弈程度。

    (二)经济力量与社会力量的博弈

    资本是逐利的,算法平台的一切行为都是以获取更大利益为基本出发点。算法推荐技术看似是以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的需要,但归根结底还是“对经济需求的回应,它将娱乐变得社会化并建构了一种算法式围观”,促使用户在其为之构建的“舒适圈”内提供大量注意力,以获取广告收益;而在信息传播主体、信息接收主体界限愈发模糊的现在,平台用户也在为算法平台提供大量原创内容,使得算法平台的运作成本大幅度降低,而用户没有任何报酬或仅获得微薄报酬,成为为算法平台提供剩余价值的劳动者;另外,用户在使用算法分发新闻技术的同时,也在不断为平台算法技术的改进贡献着力量。

    用户在使用平台媒体时,只能看到算法技术运行的结果,而对算法是如何运行的知识一无所知。这一情况使得算法技术带来的价值观偏向、个人信息窄化等问题以更隐蔽的方式存在,并影响着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了尽可能消除算法技术的这些弊端,平台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对算法技术进行改进,以通过技术进步解决技术带来的问题;二是加大人工编辑介入力度,这两种办法假若施行无疑都会对平台的经济收益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采取解决措施会增加平台的技术开发成本、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也会使用户走出“舒适圈”,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平台的用户规模、用户日活跃数据进而损害到其商业广告收益。平台能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推送新闻,但却没有动机损害自身经济利益为大众提供优质的新闻信息,以提升大众整体发展水平。平台对于经济利益的诉求与大众对于全面自由发展的诉求产生了矛盾,经济力量与社会力量陷入博弈。在英国,公益性组织“媒体改革同盟”于2018年发布了《英国广播公司的未来》,该报告认为英国广播公司应该将算法逻辑修改为以公共利益为主,且允许用户有参与算法调整的权力。未来随着大众媒介素养水平的逐渐提高,此类博弈也将愈发触及深层次。

    (三)社会力量与技术力量的博弈

    今日头条、Facebook等平台媒体在使用算法分发技术之初均宣称算法技术“价值中立”,消除了人工编辑分发中的主观性偏向问题。但人们在随后的使用中发现,算法也有偏见,且这种偏见因为披着技术的外衣以一种更加隐蔽的方式造成更大危害。首先,算法的技术逻辑本身存在缺陷。算法是由算法工程师以计算机逻辑将人的要求编译成计算机语言而成,算法技术在被开发之初就暗含着人(算法工程师、平台经营者)的价值观,如选取哪些指标、各因素权重设置等;在算法开发过程中,训练数据中固有的偏见也会对算法最终的成型产生极大影响;在算法使用过程中,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并不全面,常常会将用户一时的行为理解为用户真实的兴趣爱好,算法机器学习能力并不如预想中那么合理。其次,算法应用到新闻传播领域中存在着中介偏差。算法工程师不像专业新闻从业者那样拥有对现实社会的洞察能力,在编译适用于新闻传播的算法时需要先行理解新闻从业者对客观现实的思考,算法这一技术中介的表象下是算法工程師和新闻从业者对现实和技术理解的中介偏差。

    算法技术的这些缺陷背后,代表着技术力量的算法工程师对社会公共利益认知的缺乏,大众通过对算法平台施压以达成影响技术并进而满足自身全面自由发展的目的,社会力量试图减少甚至消除技术力量带来的负面影响。社会力量在与技术力量博弈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有学者对算法工程师群体进行研究,发现算法工程师并没有对算法在新闻传播领域引起的伦理问题有太多了解,且没有表现出积极寻求解决的意向,更多的是听从产品经理、算法拥有者(平台经营者)对其做出的要求并进行算法实现。

    三、结语

    算法分发新闻模式在众多力量对传播权力的争夺过程中不断发展,对新闻传播领域乃至社会其他公共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下,众多学者对这一技术的讨论众多,褒贬不一甚至意见相反,如有学者认为算法推送会大大加剧个人信息窄化,对个人视野造成很大限制;也有学者认为目前的个性化推荐尚未对用户获取信息的自主性造成较大阻碍,反而可能会扩大部分用户接触新事物的机会。本文认为,现在对处于多方力量博弈下的算法分发新闻技术做定性结论尚显过早,这一技术是媒体智能化发展在当下的一个阶段性形态,人工智能算法是未来新闻业乃至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认知和运用的平衡,算法分发技术在现阶段显露出的问题将会得到较好解决,各方力量在新闻领域的博弈也会将这一技术带向人类需要的方向。而在这一过程中,对其背后存在的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和技术力量进行深入且全面的认知研究,将会使技术得以更好的服务于人类,技术的发展方向也将真正为人所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