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让故事创编打开想象之门
吴珍怡
【摘? ?要】为避免学生创作故事时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增加习作的趣味性,习作课可以“游戏”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数字游戏构建想象的“支点”,让联想游戏把“支点”连成故事的“主线”,让填充游戏把“线”变成“面”,形成完整的故事。三种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了想象的大门,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游戏;习作教学;故事创编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目标为“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习作板块为学生提供了三组环境和人物,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为避免学生创作时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增加习作的趣味性,笔者以“游戏”为载体,设计想象类习作指导课,让学生脑洞大开,进行故事创编。
一、数字游戏,让故事背景耐人寻味
【教学片段】
(出示课题《笔尖流出的故事》)
师:看到这个课题,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你有什么想问的?
生:什么是故事?
师:谁能回答?
生:故事可以是以前发生过的事,也可以是虚构的事。
师:不错。谁还能补充?
生:故事就是由环境、人物和情节所构成的一件事。
师:(板书“环境、人物、情节”)是的,一个好的故事必然少不了这三个要素。那么,这三要素该如何运用呢?不如先跟着老师来玩一个游戏吧。请你在作文稿纸上方的方框内随机写下3个1~9范围内的数字,写下以后就不能改了哦。
师:谁能说一说你写了什么数字?(生答)其实,这3个数字后面藏着“秘密”哦!你想知道是什么“秘密”吗?(生瞪大眼睛,想知道答案)让我们一个一个来揭开吧!第一个数字中藏着故事的“环境”。请你对照课件,把数字所对应的内容抄写在你的数字边上。(课件内容如下)
1.开满丁香花的校园
2.黄昏时车来人往的街头
3.放学时拥挤的校门口
4.下着倾盆大雨的操场
5.挂着“清仓”横幅的超市
6.清晨寂静的公园
7.凌晨三点的医院
8.夜晚狂风呼啸的广场
9.庄严肃静的警察局
师:第二个数字中藏着故事的“主要人物”。(课件内容如下)
1.家庭主妇陆美丽
2.六年级学生陆爱心
3.小兵张嘎
4.小猪佩奇
5.外卖小哥阿福
6.军人刘帅
7.体育老师何大明
8.广场舞大妈刘小红
9.班主任王老师
师:第三个数字中藏着故事的“次要人物”。(课件内容如下)
1.动手不动嘴的朱茵茵同学
2.爱睡懒觉的小乌龟——龟先生
3.爱打太极的老汉——老姚
4.调皮捣蛋的陈晨同学
5.脸色惨白的白血病患者钱锐雯
6.战功累累的警察黄忠诚
7.热情的超市推销员熊籽岷
8.白衣天使张医生
9.可爱的一年级小朋友徐宇泽
师:所有的“秘密”都已经揭开了。请告诉老师,你的数字里藏着什么?
生:老师,我写的是6、7、8,分别是清晨寂静的公园、体育老师何大明、白衣天使张医生。
游戏中,数字背后的内容都源于生活。第一个数字指向“环境”,分为校园生活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学生在校时间长,对校园生活环境相对熟悉。而选项中出现的超市、公园、医院等,学生也都曾经去过或看到过。这样设计便于学生基于现实经历展开想象。“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可分为家庭、校园、社会和影视四大类。对于家庭人物中的家庭主妇,学生想象时可以自己的妈妈为原型;校园人物选取的是个性鲜明的老师和学生;影视人物從学生看过的影视作品中选取,形象比较丰满;对于社会人物中的外卖小哥、医生、超市推销员等,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有所接触或了解,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想象,使想象更加具体。
数字游戏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快速找到“想象支点”,并且数字与数字之间可以随机组合,全班45名学生可能会有45种组合形式。这就避免了学生在自主选择“想象支点”时出现重复。他们可围绕“想象支点”想象故事的背景,如“王老师与陈晨同学怎么会在挂着‘清仓横幅的超市相遇呢”,继而脑洞大开,尝试解决自己的疑问。如此一来,故事背景也变得耐人寻味了。
二、联想游戏,让故事情节初具雏形
【教学片段】
师:看来同学们揭秘数字,得到了惊喜呀!看似毫无关联的人物与环境或许“暗藏玄机”哦!让我们一起大开脑洞,玩一个“联想游戏”。先寻找环境与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想清楚后,再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在作文稿纸上的“主要内容”一栏中。
(生写作时,师巡视指导)
师:分析人物的身份,找到之间的关系,或许能够帮助你快速理出故事主线。
师:大部分同学已经停下了手中的笔。请你分享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吧!
生:起因——王老师被超市的甩卖声吸引。经过——王老师和调皮捣蛋的陈晨同学偶遇,同时选中了超市里最后一块布满小碎花的毛巾。两人进行了一番谦让,最后王老师买走了毛巾。结果——此事让王老师对陈晨的印象发生了改观。在陈晨做了一件好事后,王老师把那块小碎花毛巾奖励给了陈晨。
师:他的故事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的故事很精彩。原本毫无关联的人物和环境被他巧妙地联系起来了!原来,调皮捣蛋的陈晨同学也可以变得热心肠呀!
师:是啊!这种“关联”其实就是我们追求的“故事情节”。在环境与人物之间加上情节,就形成了一个故事。(完成板书,如下图)
师:谁还想与我们分享一下自己编写的故事内容?
生:起因——一个星期天的清晨,帅气的何老师在公园里晨练。经过——在做引体向上时,健身器材突然断裂,何老师不慎摔倒在地,身体无法移动。结果——被晨练的张医生发现,对他实施了救助,何老师康复后非常感谢张医生。
师: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数字游戏让我们揭秘了故事背景,联想游戏让我们构造了故事情节。要想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还差一个“填充游戏”。
由于选择的数字具有随机性,大多数学生选取的环境与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没有直接相关性。这时,玩“联想游戏”可帮助学生将相关要素关联起来。例如,学生选取了“清晨寂静的公园、体育老师何大明、白衣天使张医生”,乍一看三者没有直接联系,但该生根据人物的身份,寻找他们的内在联系,让故事情节变得非常合理。笔者对该生进行了采访,发现该生是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联想的。
首先,分析环境与主要人物。自问:清晨,何老师为什么会在公园里?自答:何老师是体育老师,体育老师应该很爱锻炼,所以他在公園里锻炼。其次,分析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自问:何老师与张医生之间有什么联系?自答:老师和普通人一样,受伤了会去找医生治疗。所以,可以安排何老师锻炼时受伤的情节,让何老师与张医生相遇。由此,梳理出了一条故事主线(如下图)。
该生紧紧围绕“何老师”这一主要人物展开联想,先让主要人物与环境产生关联,再在合适的时机安排次要人物出场,这样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就产生了联系。这样想象,主次分明,情节连贯,思路清晰。
其实,联想的过程正是故事情节构造的过程。分析环境与主要人物的关系、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关系,便可以快速梳理出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而提高创编故事的能力。
三、填充游戏,让故事内容生动完整
【教学片段】
师:我们画画的时候,会先用铅笔勾勒好轮廓,再填充上颜色。现在我们的“轮廓”(故事情节)已经勾勒好了,用什么来进行“填充”呢?
生:我知道!是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生:开头还要加上环境描写。
……
师:是的!请把刚才这几位同学讲的内容填充到你的故事情节中,或许,一个精彩的故事就诞生了!赶快动笔写在作文稿纸上吧!
填充游戏安排在第二堂习作课上,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做进一步的细化。游戏开始前,以“给画上色”作类比,可帮助学生理解要填充进自己创编的故事里的内容是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会有许多想法,比如:“老师,我们可以把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填进去!”“老师,我们还可以填上第二单元学过的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老师,我们可以在故事中蕴藏生活的哲理!”学生脑洞大开,想到了多种“填充”方式。他们兴致盎然,跃跃欲试。以游戏为载体,学生“笔尖流出的故事”生动完整,主要情节突出,人物个性鲜明。有的学生还把社会热点问题写进了故事中,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发人深思。
综上,数字游戏构建了想象的“支点”,联想游戏把“支点”连成了故事的“主线”,填充游戏则把“线”变成了“面”,即形成完整的故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层层递进,互为补充。借助三种游戏,学生激发了对想象作文的写作兴趣,打开了想象的大门,写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乔司杭海路小学
3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