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轩轩
刘诗语
户外游戏时间到,孩子们开心地奔向操场。就在孩子们自由玩耍时,我忽然一惊,轩轩掉进攀爬小桥了!出于教师的本能,我想立即上前一探究竟。但刚起身,我就发现:轩轩并未大声求救,只是在左右挣扎,努力想出来。原来攀爬小桥每隔之间距离较大,虽然把轩轩困住了,但轩轩仍有活动空间;小桥的高度只到轩轩腰部,他的小手也可以自由活动。由此看来轩轩虽然被困住,但绝对是安全的。于是我放慢了脚步,想看看轩轩是否能自己想办法出来。厚重的衣服让轩轩看起来有点臃肿,只见他抬腿出不来,蹲也蹲不下去,一时间寸步难行。自救无望的轩轩开始四处张望,希望有小朋友来救他。
果然,旁边的几位小朋友也发现了轩轩的困境,姜姜首先跑了过去。只见姜姜两手抱住轩轩,向上使劲,想将轩轩从攀爬小桥中抱出来,还发出“嗯,嗯”的使劲声。但是他好像抱不动轩轩,只能拽动轩轩的衣服,于是,这个办法宣告失败。接着天乐开始了“营救”。天乐爬进小桥,自信地说:“你跟我学,这样一下子就出来了。”只见他双手撑着小桥的边缘,腿向上一缩,轻松踩到攀爬架的横杆上。天乐一遍一遍给轩轩示范着,催促轩轩模仿他。不知道是衣服太厚还是轩轩的手臂力气不够,无论轩轩怎么抬腿,小脚总是踩不到横杆上。经过几次尝试,轩轩丧气地说:“我出不来,我出不来啊!”天乐看救不出轩轩,撇了撇嘴巴,默默站到了一边。
就在这时,淇淇搬来了一张塑料小椅子,着急地说:“你踩着小椅子试试。”她将小椅子放在轩轩脚前面,尝试让轩轩踩上去。但事与愿违,轩轩试了几次,总是踩不稳,椅子也在轩轩的蹬踩下,不断向前滑。淇淇大声说:“这可怎么办呀?”解救活动再次陷入了僵局。孩子们向我投来了求助的目光,正当我犹豫要不要出手相助时,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幼儿从远处赶来,参与“解救”,组成了一支“救援队”。
修远是我班年纪比较大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平时就像小班长。他会有什么好主意吗?修远说:“我帮你把腿抬起来,淇淇把小椅子放到轩轩脚下。”说干就干,只见修远抱起轩轩的双腿,淇淇赶快把小椅子放下,并一直扶着小椅子,防止椅子滑跑。可还是没有成功,因为一个小朋友力气不够,椅子还是会滑走。
看到这个情景,一旁围观的小朋友们纷纷加入了进来。孩子们开始分工合作:两个小朋友扶住小椅子,一个小朋友扶住滑滑梯,修远再次抱起轩轩的双腿,天乐大叫着:“加油!加油!”这个方法终于成功了!轩轩站在小椅子上,成功跨过攀爬桥的横杆,被顺利解救出来了。天乐开心地鼓起了掌,看着我说:“老师,老师,轩轩出来啦,轩轩出来啦!”我也兴奋地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当轩轩被困时,热心的小朋友赶来帮忙,解救过程不算顺利,但每次尝试失败后,孩子们都没有放弃,而是积极想新办法。从“单打独斗”到“团结合作”,孩子们在探索中自然地出现了分工与合作。当轩轩被解救成功以后,幼儿开心得手舞足蹈,他们体会到了互帮互助、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与意义。在随后的分享活动中,我特意邀请轩轩和所有参与解救轩轩的小朋友,向全班幼兒分享了整个过程,他们的表现获得了全班小朋友的掌声。
身为一线教师,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更应该学会放慢脚步,学会等待,跟随幼儿,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