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研究
刘琳琳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景德镇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本文探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当前产业的现状和不足,从不同层面,提出各种陶瓷产业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景德镇;陶瓷产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2-0081-02
一、景德镇陶瓷产业现状分析
为策应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让陶瓷产业及文化再次深刻影响世界,景德镇市制定了“3+1”战略,期望通过提升手工制瓷水平和高技术陶瓷质量,提高日用陶瓷、艺术陶瓷附加值,发展壮大我市陶瓷产业,从而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升级。
首先,文化创意产业有突破。近年来,在景德镇的很多陶瓷艺术家都成立了个人的艺术馆、工作室、博物馆。截至目前,经市政府授牌设立的陶瓷个人艺术馆达8家,民营博物馆12家,行业类博物馆1家,国有博物馆6家,在江西省民办博物馆发展中独树一帜。全市现有3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3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文化实验基地。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区正在建设当中,其中名坊园一期已建成,28户手工制瓷企业落户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核心区已开园。
其次,传统陶瓷文化有发扬。政府在陶瓷文化保护上不遗余力,积极配合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目前,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的数量都有所增加。同时,政府还积极推进近现代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区建设工程,利用老国有陶瓷企业工业厂房和密炉打造创意产业项目,使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工程样本,实现景德镇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的共赢。
最后,陶瓷文化之旅有融合。政府通过深挖历史和文化,把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与做大旅游产业相结合,建立了“陶瓷文化+体验旅游+个性化订制”的融合发展模式。“陶溪川”就是这一成功模式的典型代表,其融产业发展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为一体,以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发展为主业态,通过整合陶瓷老厂区资源,导入现代服务业经营理念,打造成陶瓷+全业态、全产业链,融“食宿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城市文化创意街区,美国《纽约时报》在2017年1月底刊登了“陶溪川”的大幅报道。此外,陶瓷名坊园、三宝瓷谷、珠山东市、皇密、建国瓷厂明清密作群、雕塑瓷厂创意集市等一个个项目,使景德镇文化品牌效益逐渐显现,文化张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促进陶瓷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二、景德镇陶瓷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陶瓷企业发展理念和创意观念落后
景德镇存在大量分散的家庭作坊,他们拥有娴熟的陶瓷手工技术,但是受限于自身经营模式,这些小作坊只能承接小批量的订单,无法形成良好的陶瓷产业格局。景德镇墨守传统较为落后的发展理念,导致艺术瓷、日用瓷、建筑卫生瓷发展萎靡不振。另外,景德镇陶瓷企业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经营理念落后,小生产观念浓厚,其产品不能适应人们对陶瓷文化产品需求的多样性和高品位性。大部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整体偏低,科技技术含量不高,技术力量明显薄弱,對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不足,缺乏对原创能力的培养和对核心技术的开发,规模普遍较小,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布局不均衡,大规模、高水平、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少,缺少陶瓷文化创意领域的战略投资者和骨干企业。虽然景德镇是中国优秀陶瓷文化传统的主要承载者,但因艺术教育观念、创意观念长期缺乏国际视野,未能集聚创意力量,使得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在国际艺术设计领域地位日渐衰落。
(二)陶瓷企业品牌意识有欠缺,知识产权保护尚不健全
景德镇陶瓷产品品种单一,品牌数量少且知名度低。虽然景德镇陶瓷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有名气,但是现在国际上真正著名的品牌陶瓷却没有景德镇陶瓷,甚至国内知名商标陶瓷,景德镇也没有几个。在品牌爆炸的年代,“酒香依然怕巷子深”。为让世人更清晰的了解景德镇、了解景瓷,市政府也曾开展过“三人三化行”等十余场次的展览或比赛。然而,通过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更加真切的了解受众的需求和自身的不足。景德镇陶瓷品牌形象在不断地弱化,迫切需要探索新的产业品牌塑造模式。此外,随着网络交易方式的兴起,相继出现的无序竞争、信用造假等一系问题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其中,域名和网络著作权等新的知识产权问题最为突出,使得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景德镇陶瓷产生混淆和误认。当前景德镇很多的陶瓷知名企业或著名商标拥有者都还没有重视对网络新型知识产权的保护和防范,这阻碍了景德镇陶瓷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陶瓷营销渠道尚不完善
当前,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处于发育阶段,政府电子商务规划指导不够,相关政策支持不够。政府仅出台了《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至今未制定出台具体、可操作的实施细则,使得我市电商产业集聚度不高、需求不旺,意识不强。由于电商支撑体系的不完善,造成融资困难、专业电商人才缺失和物流费用过高,制约了电子商务向更高层次发展。绝大多数中小陶瓷企业依然采用线下交易的方式经营企业,销售渠道单一,没有认识到应用电子商务巨大的发展潜能。一些已经开展电子商务的中小陶瓷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只是局限于建个网页、发布信息、在线获取订单等等,电子商务的优势与潜力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陶瓷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促进陶瓷经贸交流更频繁
一是带领陶瓷企业“走出去”。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借助商务部、贸促会的资源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组织陶瓷品牌企业赴国内外进行景德镇陶瓷产品展览展示,如美国拉斯维加斯礼品及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土耳其)贸易博览会、中国欧洲品牌商品展、中东迪拜家居装饰博览会、南亚(印度)中国家居品牌博览会、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通过宣传推广景德镇陶瓷,打造景德镇的“新出口”。以陶瓷为媒介,扩大景德镇陶瓷在世界的影响力。二是打造好瓷博会,让贸易“动起来”。政府应当创新形式,拓宽渠道,让更多采购商和目标消费群体到瓷博会采购贸易。首先,开通多条精品旅游线路,组织陶瓷产品目标消费地的游客到瓷博会观光采购。其次,继续与省旅游协会和广交会跨采集团市场化合作,邀请更多国内星级宾馆酒店、国外采购商团到会采购贸易。最后,加大与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中国贸促会贸易促进中心、商务部贸发局产业促进中心,以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联系沟通,积极通过他们的渠道和资源,邀请更多有实力、专业的买家到会采购贸易。三是带着项目“引进来”。政府可以重点梳理国内各大产瓷区品牌陶瓷企业、专业协会机构和国际品牌陶瓷企业,有重点、针对性地进行对接和邀请,加强景德镇与外界的往来互动,促进陶瓷贸易的增长。
(二)营造健康的陶瓷销售环境
目前全市大大小小20余个陶瓷实体市场,但缺乏科学的高起点规划建设,没有形成专业化、规范化布局,难以形成合力,提升品味,需要明确职能,规范化管理。一是梳理细分陶瓷市场。推动不同类陶瓷向相对应陶瓷市场集聚,实现陶瓷市场专业化、规范化。将锦绣昌南打造成陶艺家工作室和展示中心;将中国陶瓷城打造成日用陶瓷批发地;将曙光瓷厂周边打造成大件陶瓷的生产点;将建国瓷厂创意园打造成高温颜色釉手工制作的集聚区;将豪德贸易广场打造成卫浴建筑陶瓷的集散地;在雕雕塑瓷厂周末“跳蚤市场”的基础上,全天候发展景德镇学院的“哇陶”基地,打造创业、创意、创作创新的大平合,形形成专业化强、分工明确的陶瓷市场格局。二是提高品牌准入门槛。在大力发展网络销售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互联网+陶瓷”的功能。建立健全“景德镇陶瓷”原产地认证体系,提高“景德镇陶瓷”品牌准入门槛,推广“景德镇陶瓷”原产地标识。采用“质量溯源体系”等先进防伪技术,实行“景德镇陶瓷”的信息权威发布,对“景德镇陶瓷”品牌进行规范管理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宣傳。对符合景德镇原产地标准的产品可准使用“景德镇制”标识,对外来白胎加彩的使用“景德镇彩”标识,逐步建立诚信体系,实现“去伪存真”。
(三)打造陶瓷文化地标
景德镇陶瓷历史悠久,陶瓷艺术氛围浓厚,传统的陶瓷技艺和分工细致的陶瓷匠人影响了世界众多的陶艺家,对艺术家有着极大的吸引力。陶溪川、三宝瓷谷、乐天陶社等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民间创意机构为陶瓷爱好者提供了交流与创作的平台,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艺术家和工作室来景设计、创作和交流。目前景德镇每年有“景漂”2万余人,在景德镇不仅聚集着来自中国大陆各省市的艺术家,还有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陶瓷艺术家。他们或在中华陶艺村、明清园、三宝陶艺村等地聚集而形成创作群体,或与各个美术院校、艺术研究所、画院的本土艺术家“以艺会友”,成为特聘画师,有的干脆自立门户建立艺术工作室或开办创作基地。景德镇悄然再现“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这一盛世瓷都景象。政府应当充分挖掘千年官窑、六百年御历史文化优势,完善御窑厂的保护和利用功能,“活化”御窑厂的国家文化行动,打造“国家用瓷体验工厂”,重新塑造新经典国家用瓷,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和御密文化,推动中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与产业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