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焦小英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微电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契机,微电影具有隐性教育、体验式育人模式及贴近学生生活教育内容等特征,深受大学生的喜爱。针对当前微电影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从组织机构建立、题材内容精选、推广平台搭建、监管力度加强等方面,挖掘微电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微电影;高校;思想政治
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时代,慕课、微课、微电影等教育手段与方法逐渐应用于高校教育教学等领域,尤其是微电影深受大学生的关注与青睐,据百度“微电影吧”组织的一次微电影受众统计显示,受众中有94%是“90”后,在学生受众中有62%以上是大学生①。观看甚至制作微电影已成为一些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电影所传播的内容与价值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将微电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构建一种学生乐意接受、主动参与的教育模式,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传播正能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微电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优势
(一)“短、快、精”的传播特征,符合学生实际诉求
微电影短小精悍又富有创造性,它与普通电影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微”字上。首先,播放时间短、几分钟、十几分钟就可以播放完,这种快节奏的艺术之美很容易满足大学生“快餐式”的诉求;其次,制作周期短,投资成本小,难度低,几千元几天时间就可以拍摄一部微电影,满足大学生的创作欲和表演欲,深受大学生喜爱;再次,微电影传播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网络、微信、手机、QQ、微信公众号等免费下载、转发和共享,操作简单快捷,符合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与习惯。
(二)润物细无声育人方式,增强隐性教育力度
微电影集形、声、光、色为一体,能让人在故事情节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微电影能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将教育工作者想要表达的理念、观点、情感、认知等内容不知不觉地融入大学生的头脑中,②让学生通过感知生活、体验微电影所展现的价值冲突与启示,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在“润物无声”中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克服传统思政教育不能贴近现实需求,脱离大学生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等弊端,真正达到区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三)体验式创作过程,提升教育的深度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家大卫·库伯曾将体验学习阐释为一个体验循环过程:“具体的体验——对体验的反思——形成抽象的概念——行动试验——具体的体验”,③学生要拍摄正能量的微电影,在创作拍摄过程中学生必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的思想进行正确的理解与思考,并在创作活動中获得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的直接体验、理论深化认识,才能进一步指导自己的创作水平,在这种不断的灵魂深化与涤荡中,才能创作出精品微电影,而这个过程是学生不断的提高认知与体验的良性循环过程,使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自然提升。不像传统封闭孤立的思政教育模式,采用微电影模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赋予每一位视频参与者“知”与“行”的权利和自由,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知与行的统一。④
(四)生活化的教育内容,提升教育感染力
高校以微电影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紧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习惯,贴近大学生的认知心理。深入挖掘大学生周边的经典故事、生活境遇、道德困境、情感冲突等思想政治教育题材,以微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校园网络展播、公众微信平台等方式展示给学生受众,传播正能量,提升教育感染力,从而克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刻板、枯燥等弊端。微电影的教育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注意力与参与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借助微电影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微电影泛滥,影响学生价值观
当前我国高校微电影内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部分恶搞、低俗甚至公开宣扬暴力、色情和丧失道德底线,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偏离和行为失范。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还处于不稳定,不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思想与观念受网络环境的影响显著。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网络媒体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容易造成冲击,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学生急剧膨胀的自我意识,增加思政教育引导难度
微电影的制作及传播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布信息、发表观点、表达意见的途径,而这种传播介质具有高速性、虚拟性、隐蔽性特征,对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再加上大学生的价值观与判断力还不是特别成熟,他们又是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因此有些大学生受负面信息的影响,容易过度追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容易重个人轻集体、重功利轻道德、重时尚轻传统。
三、微电影背景下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
(一)建立组织机构,提供机制保障
首先,高校要认识到微电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利用微电影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宣传教育。
其次,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班子,对微电影思政教育进行整体规划,比如根据专业需求把思政、中文、数媒、计算机等专业老师进行整合,成立微电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同时给予器材、设备经费等支持。
再次,根据分工成立不同的学生团队,为团队提供专业培训与指导。比如请传媒专业老师对视频拍摄组、后期制作组进行技能与专业培训,请中文专业老师对剧本撰写组进行辅导,请思政专业老师、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主题策划组进行指导。
(二)精选微电影题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首先,微电影主题应该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进行设置。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注重挖掘宣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的主旋律微电影。通过这些主题鲜明的微电影拍摄与制作,提升大学生价值追求。
其次,关注热点、焦点问题。比如关爱空巢老人、盲童、残疾人、留守儿童等专题拍摄,可以选取学生的个人成长、人文道德、生活感悟等内容为主题。选材尽量以大学生身边的优秀人物、感人事迹为题材,力求拍摄主题贴近学生生活与实际,引起学生共鸣。
最后,鼓励和引导围绕诚信感恩、团结奉献、宿舍文化、学风建设等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相关的微电影创作,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
(三)搭建传播平台,扩大微电影育人影响力
首先,从国家层面上,重视微电影对当代青年的意识形态培养。中国国际微电影节是目前国内参与人数最多、辐射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微电影专门投资、创作、传播的高端品牌活动之一,该活动与211所国内高校、35个旗下社团组织合作,为广大青年学生创造实现电影梦想的平台。⑤
其次,在校园官方的支持下,举办大学生电影节,鼓励学生自主拍摄宣传教育片;加强校园网站平台、党建网站等红色网站的建设,开辟红色微电影专栏,让学生在拍摄红色微电影过程中,不断坚定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再次,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各院系网站、及校园微信公众号进行微电影大力宣传。建立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微博与微信公众平台,加大对主流微电影的宣传和推荐。
最后,充分利用重要的節日,比如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军训汇报表演等学生集聚的重大场合,加大微电影的宣传力度,营造校园微电影文化。
(四)加强监管力度,注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健全高校校园网络监管制度,加强校园网络规范化与制度化的管理,对网上宣传的微电影要层层选拔,挑选出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优秀精品、作品,通过系、院、社区等多种渠道大力宣扬。对于不良微电影要严格扼制其传播与发展,净化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可以通过宣传栏、海报、展板以及校园公告等对线上的微电影介绍、二维码与微电影网络连接地址等进行宣传与推广,扩大影响力。定期举行微电影社团交流会,与专业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提升专业技能,创新微电影创作思路与方法,提升微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注释]
①陆生发,陆发玉.微电影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大众文艺,2013(17).
②任妍.浅议微电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11).
③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作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④王海,柴素芳.以微电影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J].思想教育研究,2016(4).
⑤郑晨.“‘微电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