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少数民族曲艺与汉族曲艺对比综述
王文军
摘要:我国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特有的文化习俗和曲艺形式,它们既独立的存在和发展,同时又无时不刻的与周边的汉民族的文化、曲艺相互交融、乳化。随着历史上几次大的民族迁徙,这种文化的交融更加的深入和频繁,其现存的少数民族曲艺作品中任然能看到汉族曲艺的影子。
关键词:少数民族曲艺、汉族曲艺、对比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西南地区共有31个少数民族共同居住在这片土地上,它们分别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地区,其中这些地区民族的戏曲剧种就有14种居多,它是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有时也用汉语)、民族特色、艺术风格,表现本民族或多民族的生活题材,它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信仰和习俗。在西南地域曲艺艺术中,四川地区的曲艺艺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曲艺)最为突出,追述其渊源其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周秦时期反映李冰治水的《斗牛》 ?之戏。随着历史长河中各民族的民族大迁徙,其中北方的部分少数民族也顺着横断山脉和河流向南迁徙,在迁徙中与当地的民族文化进行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区域民族文化特色。“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个地区的文化,都应是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后形成的一种综合文化。历史时期,外来文化的进入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移民来实现的。这样,移民来源的籍贯、移民来源的形式、移民来源的行业成分,便与当地文化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
一、曲艺音乐体制的多元化
在少数民族曲艺中音乐部分的结构也受到了汉族戏曲结构的影响,其中一些剧种的音乐体制采用多段连缀体的结构 ,全剧音乐由多个具有独立意义的曲牌并列组成,如侗戏、彝剧、壮师剧等。还有一大部分剧种完全采用汉族曲艺的板腔体音乐结构,即由某一 曲调为 基础,通过速度、 节奏、 旋律的扩充或减缩等变化, 演化成一 系列的板别 , 由这 些板别构成全剧音乐,采用板腔体的少数民族剧种有广西南路壮剧、 云南广南 沙戏等 。最后还有一些剧种的音乐体制,为曲牌体、 板腔体兼而有之 ,二者综合加以 运用 ,如广西北路壮剧、 云南乐西土戏等。
二、曲艺表演形式的对比研究
许多少数民族曲艺的形成都不是在单一的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它们一般是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来讲述与本民族相关的传说或生活,它的表演形式往往会借鉴多种、多民族的曲艺表演形式,下面我们会从具体的民族曲艺形式来分析。
1、侗戏,它最早形成于贵州的黎平、榕江、从江一带,后流传到广西的三江和湖南的通道等侗族聚居地区。侗戏是在侗族民间说唱艺术“ 嘎锦”(叙事歌)和“嘎琵琶”(琵琶歌)基础上,接受汉族的戏曲影响而形成。首创者是贵州黎平的著名歌师吴文彩,他借鉴汉族地方戏曲的程式和表现手法,最先组成侗戏班, 编排剧目,穿着侗族服装用侗话演唱。
2、白剧,白族的曲艺剧种,产生在清朝雍正年间,因流传于大理白族地区故称为“白剧”,它最早是在汉族戏曲声腔“弋阳腔”的声腔系统上吸收了白族的文学、音乐和舞蹈等方面的要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曲艺种类。在演唱的唱词上都使用白语和汉语进行交替使用。
3、四川土戏。土家族的曲艺剧种,土戏产生在清朝康熙年间,流布于四川省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境内的山乡村寨 。
4、 土戏表演富有民族特色, 它将土家族农事中的劳动场景和动作都融入到了戏曲之中,同时它的表演大量借鉴了汉族扭秧歌、拜罗汉等舞蹈动作,整个表演的观赏性极强。
5、云南傣剧 。傣剧流行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盈江 、潞西、瑞丽及周边的傣族聚居地区 。早期傣剧演唱系徒歌形式,只有象脚鼓、 锣、钹 等打击乐伴奏 ,演出的基本动作是“ 进三步 , 退三步” ,表演唱多腔少, 动作较为单调。
三、曲艺内容的比较研究.
1、傣剧。 傣剧剧目内容丰富, 题材广泛, 体裁多 样。大多是根据傣族民间传说和民间叙事诗 改编的剧目, 也有一些根据汉族章回小说和 汉族戏曲剧本改编 、移植的剧目,其中以三国 戏、水浒戏为多 。
2、侗戏。 侗戏剧目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反映侗 族人民生活的剧目, 如《秦娘美》 、《吴勉》等 ; 另一类是根据汉族戏曲传说故事移植改编的 剧目, 如《西厢记》 、《牛郎织女》等。侗戏音乐唱腔, 主要取材于 各种侗歌, 也采用一些汉族戏曲的曲调, 属于 简单的板腔体。主要曲调有“平板” 、“哭板” 、 “尾腔”, 乐器有二胡 、月琴 、琵琶、侗笛、芦笙、 锣、鼓 、镲等。
中国戏曲艺艺术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创造, 众多的汉族与少数民族曲艺艺术又同生共长于深 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中, 少数民族曲艺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受到了汉族曲艺艺术的影响,而少数民族戏曲的民族化体现在借鉴外民族艺术的过程中运用以我为主、化为我用的 “化合”方法以保持和发扬民族剧种的艺术风格。试将少数民族曲艺与汉族曲艺相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 尽管它们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环境、风情习俗和艺术渊源等条 件各不相同, 但在从其艺术母体逐渐衍变为曲艺的生成过程中, 却顺沿着相同的发 展轨迹, 即都是由歌舞、说唱综合发展为完整 的曲艺形态。
参考文献
1.李悦.《中国少数民族戏曲的多元化与民族化》[J].民族艺术研究,2010年
2.陈季君.《西南民族戏曲地理分布与地域性特征》[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
3.邓运佳.《隋 唐 五 代 的 四 川 戏 剧 初 探》[J] 2000年
4.谭勇.《21世纪初四川曲艺鼓曲类音乐研究现状与趋势》[J].纵横研论,2011年
5.李悦.《当代若干少數民族戏曲发展概观》[J].少数民族戏曲,2002年
6.李丽娜.《川剧高腔曲牌研究》[J].戏曲与影视,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