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针对情感健康的疗愈环境
韩旭 王江萍
摘要:以中国台湾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情感疗愈环境——台北护理学院愈花园为例进行分析,提倡在户外景观设计中多关注人们的情感需求,运用疗愈景观与园艺治疗的手段,帮助人们摆脱情感的亚健康,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大陆地区情感疗愈环境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疗愈环境实践经验,结合客观情况,从使用者的情感健康出发塑造出具备中国特色的情感疗愈环境。
关键词:情感健康;正向情感;疗愈环境;康复景观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1—0062—04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1针对情感的疗愈环境
1.1定义
近年来,疗愈性环境设计的理论研究飞速发展,而实践证明一个有效的疗愈环境,除了能让人们感受生命的各种动人之处,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还可以刺激人们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活跃机体代谢以及提高人对于环境的适应力,从而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并从高压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最终达到疗养保健的作用。
作为身心健康中重要一环的情感健康也离不开健康的环境,具备情感疗愈功能的环境可以通过其直观的物态性、四维性和时空性以及全面的通感性,再经由五感对大脑皮层和心理及情感状态产生良好的刺激与调节作用,使人放松精神,排解郁闷、低落的负向情感,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与社会交往,形成积极、充满正能量的社会氛围。所以情感的疗愈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处能够积极主动地诱发身心自我疗愈,并具有情感正向转化能力以提升使用者身心健康的环境。
1.2研究发展
长久以来,人们都将观赏植物、水流以及其他自然界的事物来作为舒缓压力的手段,从中国、希腊、波斯等古老文明的典籍中皆能获得考证。同时也有许多作家、哲学家与艺术家认为和大自然或植物接触对于生理和心理层面都有正向影响,尤其是与植物的交互作用,不管是静态还是动态,都可以改变人的态度、行为与生理反应。进入二+世纪后,环境对情感健康的影响也逐渐被证实,类似“自然助益假说”与“注意力恢复理论”等研究均谈到观赏自然环境可以降低压力以及促进正向情感,甚至可由疾病中恢复。环境所产生的初期情感反应,与反应产生前后的心情、想法、神经生理系统运作,以及适应行为等皆有密切的关系。
2台湾地区疗愈环境概况
中国台湾地区最早可查的疗愈环境案例是1983年成立的华光智能发展中心,其疗愈景观以简易温室中种植植物的园艺治疗为主,针对发展迟缓的学龄青少年进行智能的训练开发,提升自我照顾与适应社会能力。其后陆续有新竹市仁爱启智中心、成德国中特殊技巧园艺栽培班等多形式的疗愈环境或园艺治疗案例出现。
而台湾的疗愈环境真正受到重视则是在上世纪末台湾“9·12”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中,时任中国文化大学教授的郭毓仁先生运用社区疗愈环境来抚慰灾民心灵得到很好的效果,并于随后出版《园艺与景观治疗理论及操作手册》和《治疗景观与园艺疗法》。两本书籍主要论述了园艺疗法及景观治疗概念、发展历程、对各种人群(老人、儿童及各类疾病患者)的益处、具体的实施方法、预期达到的目标和相关案例等,并对未来的园艺及景观治疗做了展望。
受此影响,近年来台湾越来越重视通过环境的疗愈力量来增进人们的情感及心理健康,许多学术机构(例如文化大学园艺系)与民间团体(例如草盛堂)都在积极开设相关课程与举办研讨会议,一些大专院校也根据环境的疗愈原理建设疗愈庭院(Therapeutic garden),下面将选取其中较具代表性的疗愈景观——台北护理学院愈花园进行介绍分析。
3台北护理学院愈花园
3.1案例背景
3.1.1场地背景
紧靠北投区荣明医院与振兴医院的台北护理学院,是一所专业的医护高等学校,拥有超半个世纪的历史,培育了无数护理专业人才,对提升台湾护理专业教育有至深的影响。而其中的愈花园不仅为学子提供了一个学习休憩的环境,也为附近医院的病患及周边市民增加一处优美的散步庭院。
3.1.2场地概况
台北护理学院位于台北市北投区的南端,该区人口密度为4461人/km2,属于台北市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区域。其处于台北盆地内侧,周边紧邻淡水河与阳明山,全年风向以东风为主。
3.1.3气候条件
台北市位于亚热带,夏季长且高温,30℃以上是常态,几乎没有冬季,温度很少低于10℃,气候特征是湿和热。受地理环境、太阳辐射和季风的影响,这里具有热量丰富、雨量充沛、空气品质佳和阳光可直射的特点,光、热、水、气等条件优越。
3.2建设初衷
台北护理学院于1994年改制学院以后,积极投入健康医疗的相关学术研究,首先提出“疗愈身心的花园”概念,于2004年建成并启用“愈花园”,成为台湾第一座亦是世界少有的情感疗愈花园。其特有的“疗愈功能”,给予学生、病患以及周边市民一个舒缓紧张、释放压力的景观环境。
3.3设计概念与主题
愈花园的设计概念源自加拿大悲伤辅导专家亚伦·沃尔菲尔特博士(Alan D.Wolfelt)的“悲伤园艺化模式”,他认为悲伤是人们生命中自然且必要的过程,但经由他人的协助与陪伴可以较为顺利地走过那段低谷。因此,愈花园将“生与死”作为主题,致力于对悲伤情感的抚慰,人们在这绿意盎然又充满隐喻元素的优雅庭院里通过独处自省、协助交流,消除了心理负面的悲伤抑郁,产生正向的愉悦乐观情感。
3.4设计的分区与布局
台北护理学院愈花园分为三大区域,分别为“自我照护区”“心理咨商区”“和解花园”(图1)。
3.4.1自我照护区
该区域位于花园入口处,包括日式枯山水、眼泪池喷泉、泪痕雕塑以及提供园艺教学的广场与绿屋。当人们情感失落时,需要抒发负面情感并使心灵平静,可借此处枯山水的意境冥想或者进行园艺活动等使人与自然结合,让自然来抚慰人们的情感,唤起共鸣,达到平静心灵、舒缓压力的目的。
3.4.2心灵咨商区
心灵咨商区协助人们处理失落与悲伤情感。该区域利用植物的树形、疏密程度等,形成围合带有私密性质的场所,设有几组休闲座椅,让人们可在其中接受同伴或专业人员的心理开导、交流,获得正向的情感。
3.4.3和解花园
最后是由凉亭、心愿池、交流平台等所组成的和解花园。这是一个生机盎然、植物丰富的开放空间,给人以亲切、舒适、宜人感受并远离日常烦琐生活的新鲜环境,人们在此驻足、小憩、玩耍、交往,情感得以放松,压抑的情绪得到缓解。
3.5关于情感疗愈功能的设计
3.5.1供人冥想的空间
愈花园中独特的枯山水庭院源自于日本禅宗寺院的园林景观。置身于其中的冥想空间,人们可以宁静地观想领会“一沙一世界、一石一天堂”的寓意,并往往能感悟生命不同意境,形塑出自我情感疗愈的力量。
3.5.2具备隐喻含义的雕塑
园区入口处的泪痕雕塑与眼泪池,象征着人们可以透过流泪来释放负面情感,经过泪水的洗涤、沉淀达到自我疗愈的过程。在园区的中央还有家庭追思丘,黑色的墙面上刻着各种亲属的称谓,一尊静坐的雕塑置于平台中央,配合一旁写满祝福话语的木牌,代表对亲情的寄托与家庭温情的力量,唤起个人内心的正向情感。
3.5.3私密的情感诉说空间
在心灵咨商区中,利用植物形成覆盖、封闭空间为使用者提供一块舒适且隐蔽的交流场地,增强景观的舒适感和归属感,并通过控制植物的界限与范围以调整人们的互动交往,使之在心理上明确自我同时掌控自身的情感。
3.5.4人际间的互动场所
在和解园区内,有凉亭、休憩座椅及木质平台,给人们提供开敞的活动空间,让人身心得到放松,并且创造出聚会的场所,提供人际交流机会,鼓励人与人的互动社交,满足人们情感层面上的交往需求。
3.5.5水景的处理
水在景观设计上代表生命的源泉,人们看到水时,第一个念头就是想触碰它,但对行动不便的病人来说较为困难。因此在愈花园设计了各种高度的水池,形成溪流,还有大理石浮雕的喷泉,让病患不用弯腰就可触碰到。人们在同自然水体的接触中,获得治愈情感的力量。
3.5.6园艺治疗的场所
入口旁设置有园艺操作桌、座椅以及可坐式花坛,方便游人使用。人们可以在此处进行园艺相关活动,以植物为媒介,通过植物的色彩、气味、触感以及栽植活动等,产生对人体的刺激作用,进而消除疲劳、减轻压力、松弛神经、控制情绪,甚至增进审美观。例如色彩中的红色能够增强肌肉的活力、血压、呼吸及心脏效能,蓝色则能使身体放松帮助失眠的人群;而香草类植物产生的气味则可以让人有心旷神怡的感觉。
4台湾情感疗愈环境设计的经验启示
台湾的情感疗愈环境设计以塑造环境为目标,通过为使用者创造具备良好的私密性兼顾安全、生态等要素的景观环境,让人们能在同自然直接的交互中获得良好的心理感受,达到情感康复的目的。笔者以此为经验,对大陆未来情感疗愈环境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
1)注重感官的体验:人类80%的信息来源于视觉,因此独特的色彩、丰富的植被、多变的水流都能引发人的积极情绪反应,而除了常见的视觉景观元素,还需要留意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官刺激,例如流水声、鸟叫、虫鸣以及植物散发的香味等。
2)提供人际间互动的空间:情感疗愈的环境不仅需要为人们提供开敞的活动空间,让人身心得到放松,还需要创造出聚会的场所,为人际交流提供机会,鼓励人际互动与社交,满足人们情感层面上的交往需求,达到情感的调整。
3)引入园艺治疗手法:园艺治疗除了能够让使用者放松身心外,还可以进一步借由园艺植物种植的过程,来训练职业技能(操作器具的能力),提升其沟通能力、社交技巧,并且享受劳动过程带来的控制感、责任感和成就感,有助于其自我独立及情绪稳定。
4)强调安全与无障碍设施:安全且无障碍的环境可以给予使用者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人们在行动过程中放松心情,无需担心受到阻碍与伤害。这需要在环境中设计明确清晰且完善统一的标识系统,以及少断面、少孔洞、少高差、少陡坡的通路,使人们在环境中不会由于空间的障碍而产生压力与焦虑的情感。同时,落实无障碍设施还有助于弱势群体能够公平、无歧视并且无阻碍地在环境中游览。
5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居民生活工作压力大,情感亚健康人群快速增长。以使用者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理念愈发被重视,如何克服单纯的人性化设计表象、塑造真正有益情感的疗愈环境将成为景观设计师们今后应该思考的问题。希望对台湾情感疗愈环境案例的介绍,能引起越来越多人来关注这个问题,通过借鉴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疗愈环境实践经验,综合考量中国客观情况,从使用者的情感康复出发,塑造出具备中国特色的情感疗愈环境。
摘要:以中国台湾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情感疗愈环境——台北护理学院愈花园为例进行分析,提倡在户外景观设计中多关注人们的情感需求,运用疗愈景观与园艺治疗的手段,帮助人们摆脱情感的亚健康,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大陆地区情感疗愈环境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疗愈环境实践经验,结合客观情况,从使用者的情感健康出发塑造出具备中国特色的情感疗愈环境。
关键词:情感健康;正向情感;疗愈环境;康复景观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1—0062—04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1针对情感的疗愈环境
1.1定义
近年来,疗愈性环境设计的理论研究飞速发展,而实践证明一个有效的疗愈环境,除了能让人们感受生命的各种动人之处,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还可以刺激人们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活跃机体代谢以及提高人对于环境的适应力,从而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并从高压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最终达到疗养保健的作用。
作为身心健康中重要一环的情感健康也离不开健康的环境,具备情感疗愈功能的环境可以通过其直观的物态性、四维性和时空性以及全面的通感性,再经由五感对大脑皮层和心理及情感状态产生良好的刺激与调节作用,使人放松精神,排解郁闷、低落的负向情感,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与社会交往,形成积极、充满正能量的社会氛围。所以情感的疗愈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处能够积极主动地诱发身心自我疗愈,并具有情感正向转化能力以提升使用者身心健康的环境。
1.2研究发展
长久以来,人们都将观赏植物、水流以及其他自然界的事物来作为舒缓压力的手段,从中国、希腊、波斯等古老文明的典籍中皆能获得考证。同时也有许多作家、哲学家与艺术家认为和大自然或植物接触对于生理和心理层面都有正向影响,尤其是与植物的交互作用,不管是静态还是动态,都可以改变人的态度、行为与生理反应。进入二+世纪后,环境对情感健康的影响也逐渐被证实,类似“自然助益假说”与“注意力恢复理论”等研究均谈到观赏自然环境可以降低压力以及促进正向情感,甚至可由疾病中恢复。环境所产生的初期情感反应,与反应产生前后的心情、想法、神经生理系统运作,以及适应行为等皆有密切的关系。
2台湾地区疗愈环境概况
中国台湾地区最早可查的疗愈环境案例是1983年成立的华光智能发展中心,其疗愈景观以简易温室中种植植物的园艺治疗为主,针对发展迟缓的学龄青少年进行智能的训练开发,提升自我照顾与适应社会能力。其后陆续有新竹市仁爱启智中心、成德国中特殊技巧园艺栽培班等多形式的疗愈环境或园艺治疗案例出现。
而台湾的疗愈环境真正受到重视则是在上世纪末台湾“9·12”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中,时任中国文化大学教授的郭毓仁先生运用社区疗愈环境来抚慰灾民心灵得到很好的效果,并于随后出版《园艺与景观治疗理论及操作手册》和《治疗景观与园艺疗法》。两本书籍主要论述了园艺疗法及景观治疗概念、发展历程、对各种人群(老人、儿童及各类疾病患者)的益处、具体的实施方法、预期达到的目标和相关案例等,并对未来的园艺及景观治疗做了展望。
受此影响,近年来台湾越来越重视通过环境的疗愈力量来增进人们的情感及心理健康,许多学术机构(例如文化大学园艺系)与民间团体(例如草盛堂)都在积极开设相关课程与举办研讨会议,一些大专院校也根据环境的疗愈原理建设疗愈庭院(Therapeutic garden),下面将选取其中较具代表性的疗愈景观——台北护理学院愈花园进行介绍分析。
3台北护理学院愈花园
3.1案例背景
3.1.1场地背景
紧靠北投区荣明医院与振兴医院的台北护理学院,是一所专业的医护高等学校,拥有超半个世纪的历史,培育了无数护理专业人才,对提升台湾护理专业教育有至深的影响。而其中的愈花园不仅为学子提供了一个学习休憩的环境,也为附近医院的病患及周边市民增加一处优美的散步庭院。
3.1.2场地概况
台北护理学院位于台北市北投区的南端,该区人口密度为4461人/km2,属于台北市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区域。其处于台北盆地内侧,周边紧邻淡水河与阳明山,全年风向以东风为主。
3.1.3气候条件
台北市位于亚热带,夏季长且高温,30℃以上是常态,几乎没有冬季,温度很少低于10℃,气候特征是湿和热。受地理环境、太阳辐射和季风的影响,这里具有热量丰富、雨量充沛、空气品质佳和阳光可直射的特点,光、热、水、气等条件优越。
3.2建设初衷
台北护理学院于1994年改制学院以后,积极投入健康医疗的相关学术研究,首先提出“疗愈身心的花园”概念,于2004年建成并启用“愈花园”,成为台湾第一座亦是世界少有的情感疗愈花园。其特有的“疗愈功能”,给予学生、病患以及周边市民一个舒缓紧张、释放压力的景观环境。
3.3设计概念与主题
愈花园的设计概念源自加拿大悲伤辅导专家亚伦·沃尔菲尔特博士(Alan D.Wolfelt)的“悲伤园艺化模式”,他认为悲伤是人们生命中自然且必要的过程,但经由他人的协助与陪伴可以较为顺利地走过那段低谷。因此,愈花园将“生与死”作为主题,致力于对悲伤情感的抚慰,人们在这绿意盎然又充满隐喻元素的优雅庭院里通过独处自省、协助交流,消除了心理负面的悲伤抑郁,产生正向的愉悦乐观情感。
3.4设计的分区与布局
台北护理学院愈花园分为三大区域,分别为“自我照护区”“心理咨商区”“和解花园”(图1)。
3.4.1自我照护区
该区域位于花园入口处,包括日式枯山水、眼泪池喷泉、泪痕雕塑以及提供园艺教学的广场与绿屋。当人们情感失落时,需要抒发负面情感并使心灵平静,可借此处枯山水的意境冥想或者进行园艺活动等使人与自然结合,让自然来抚慰人们的情感,唤起共鸣,达到平静心灵、舒缓压力的目的。
3.4.2心灵咨商区
心灵咨商区协助人们处理失落与悲伤情感。该区域利用植物的树形、疏密程度等,形成围合带有私密性质的场所,设有几组休闲座椅,让人们可在其中接受同伴或专业人员的心理开导、交流,获得正向的情感。
3.4.3和解花园
最后是由凉亭、心愿池、交流平台等所组成的和解花园。这是一个生机盎然、植物丰富的开放空间,给人以亲切、舒适、宜人感受并远离日常烦琐生活的新鲜环境,人们在此驻足、小憩、玩耍、交往,情感得以放松,压抑的情绪得到缓解。
3.5关于情感疗愈功能的设计
3.5.1供人冥想的空间
愈花园中独特的枯山水庭院源自于日本禅宗寺院的园林景观。置身于其中的冥想空间,人们可以宁静地观想领会“一沙一世界、一石一天堂”的寓意,并往往能感悟生命不同意境,形塑出自我情感疗愈的力量。
3.5.2具备隐喻含义的雕塑
园区入口处的泪痕雕塑与眼泪池,象征着人们可以透过流泪来释放负面情感,经过泪水的洗涤、沉淀达到自我疗愈的过程。在园区的中央还有家庭追思丘,黑色的墙面上刻着各种亲属的称谓,一尊静坐的雕塑置于平台中央,配合一旁写满祝福话语的木牌,代表对亲情的寄托与家庭温情的力量,唤起个人内心的正向情感。
3.5.3私密的情感诉说空间
在心灵咨商区中,利用植物形成覆盖、封闭空间为使用者提供一块舒适且隐蔽的交流场地,增强景观的舒适感和归属感,并通过控制植物的界限与范围以调整人们的互动交往,使之在心理上明确自我同时掌控自身的情感。
3.5.4人际间的互动场所
在和解园区内,有凉亭、休憩座椅及木质平台,给人们提供开敞的活动空间,让人身心得到放松,并且创造出聚会的场所,提供人际交流机会,鼓励人与人的互动社交,满足人们情感层面上的交往需求。
3.5.5水景的处理
水在景观设计上代表生命的源泉,人们看到水时,第一个念头就是想触碰它,但对行动不便的病人来说较为困难。因此在愈花园设计了各种高度的水池,形成溪流,还有大理石浮雕的喷泉,让病患不用弯腰就可触碰到。人们在同自然水体的接触中,获得治愈情感的力量。
3.5.6园艺治疗的场所
入口旁设置有园艺操作桌、座椅以及可坐式花坛,方便游人使用。人们可以在此处进行园艺相关活动,以植物为媒介,通过植物的色彩、气味、触感以及栽植活动等,产生对人体的刺激作用,进而消除疲劳、减轻压力、松弛神经、控制情绪,甚至增进审美观。例如色彩中的红色能够增强肌肉的活力、血压、呼吸及心脏效能,蓝色则能使身体放松帮助失眠的人群;而香草类植物产生的气味则可以让人有心旷神怡的感觉。
4台湾情感疗愈环境设计的经验启示
台湾的情感疗愈环境设计以塑造环境为目标,通过为使用者创造具备良好的私密性兼顾安全、生态等要素的景观环境,让人们能在同自然直接的交互中获得良好的心理感受,达到情感康复的目的。笔者以此为经验,对大陆未来情感疗愈环境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
1)注重感官的体验:人类80%的信息来源于视觉,因此独特的色彩、丰富的植被、多变的水流都能引发人的积极情绪反应,而除了常见的视觉景观元素,还需要留意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官刺激,例如流水声、鸟叫、虫鸣以及植物散发的香味等。
2)提供人际间互动的空间:情感疗愈的环境不仅需要为人们提供开敞的活动空间,让人身心得到放松,还需要创造出聚会的场所,为人际交流提供机会,鼓励人际互动与社交,满足人们情感层面上的交往需求,达到情感的调整。
3)引入园艺治疗手法:园艺治疗除了能够让使用者放松身心外,还可以进一步借由园艺植物种植的过程,来训练职业技能(操作器具的能力),提升其沟通能力、社交技巧,并且享受劳动过程带来的控制感、责任感和成就感,有助于其自我独立及情绪稳定。
4)强调安全与无障碍设施:安全且无障碍的环境可以给予使用者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人们在行动过程中放松心情,无需担心受到阻碍与伤害。这需要在环境中设计明确清晰且完善统一的标识系统,以及少断面、少孔洞、少高差、少陡坡的通路,使人们在环境中不会由于空间的障碍而产生压力与焦虑的情感。同时,落实无障碍设施还有助于弱势群体能够公平、无歧视并且无阻碍地在环境中游览。
5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居民生活工作压力大,情感亚健康人群快速增长。以使用者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理念愈发被重视,如何克服单纯的人性化设计表象、塑造真正有益情感的疗愈环境将成为景观设计师们今后应该思考的问题。希望对台湾情感疗愈环境案例的介绍,能引起越来越多人来关注这个问题,通过借鉴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疗愈环境实践经验,综合考量中国客观情况,从使用者的情感康复出发,塑造出具备中国特色的情感疗愈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