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想象力培养的整本书导读探索
吴金红
【摘? ?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是小学阶段重要的目标。教师应根据学段特点,选择合适的书籍,采用相关策略帮助学生发展想象力。低段重在积累表象,中段重在习得方法,高段则重在进行前瞻性的想象。各学段各有侧重,彼此之间又要自然衔接过渡,持续不断地推进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进程,促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想象力;整本书阅读;导读;学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学生应“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以说,对想象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但是,现实教学中,教师很难有专门的支架来长期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而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与深入,有利于想象力的培养。
那么,应该选择哪些书籍进行导读?如何导读才能促进想象力的发展?各个学段之间的导读课该有怎样的联系呢?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指向想象力培养的整本书选择
选择阅读的书目很重要。具体而言,可参照这样两个标准。
一是依据年段特点选择书籍。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喜欢的书籍不同,想象力发展的特点也不同。低段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由于识字量不多,往往更喜欢阅读绘本、桥梁书,这一类书中的人物形象、事件也容易被其接受。中段学生的想象开始偏向有意想象,他们喜欢神奇的、有趣的故事,童话、神话就是非常好的阅读对象。高段学生开始向往探索外面的世界,冒险小说和科幻小说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兴趣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有依据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书籍,才能让学生读进去,在读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
二是参考统编教材的阅读推荐。“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阅读链接”等栏目向学生推荐了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比如,一年级的图画书、六年级的探险类名著等。这些书籍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又可以让学生将课内习得的方法运用到课外实践中,进一步激发自身的想象力。
总之,书籍的选择要基于学生的阅读水平,不给他们增加额外的负担。教师通过导读的方式,引领学生提升想象的品质。
二、不同学段的导读点与导读途径
低段学生的想象主要依赖模仿和简单再现,而中、高段学生的想象更具创造性、完整性和精确性。因此,对于不同学段,培养想象力必须有所侧重,从低段到高段,螺旋上升,逐步积累和递进。
(一)低段:为丰富表象而导
想象是人在头脑中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因此,已有的表象是否丰富决定了想象的广度。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表象,提供一些支架以供学生模仿。
1.借助图片,积累表象
绘本和桥梁书通过精美的图画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个有趣的世界。一位教师在上二年级绘本课《小真的长头发》时,设计了“图画会说话”板块。具体内容如下。
* 读第6~13页,想一想:小真的长头发能干什么?
* 交流:小真的长头发可以钓鱼、套牛、当被子、晾衣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贴)
* 读第6~25页,说一说:小真是怎么解决麻烦的?
* 交流:把头发放在小河里洗;让十个妹妹来梳头;把头发烫起来变成树林。(出示图片)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发现长发、晒衣服、洗头发等事物已经与往常看到的有所区别,对没见过的套牛等事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头发之长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在增加对已有事物的认知的同时,又积累了新的事物的形象。这为后续的自由想象提供了帮助。
2.补白故事,拓展想象
大部分绘本和桥梁书会留有一定的空间供读者去想象。在导读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联想的方法,补充和丰富故事。仍以《小真的长头发》为例,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了“绘本空白处会说话”板块。具体内容如下。
* 读了故事,你觉得小真的长头发还能干什么?请你和同学说一说。
(可以放风筝,可以当钓鱼竿……学生的思路不能完全打开)
* 小真的长头发是什么颜色的?它又会像什么呢?宽的还是窄的?又让你想起什么呢?如果斜着放,你又会想起什么?
(可以当滑梯,可以放风筝,可以当彩旗……)
* 小真可能还会有什么麻烦?怎么解决呢?(平常生活中,长头发会有哪些麻烦呢?)
(可能走路会被绊倒,可以当跳绳,一边甩着一边上学……)
因为有了前面素材的积累,学生对头发之长有了充分的认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头发的质地、形状、色彩等方面展開联想,又从横放、竖放、斜着、平铺开来、卷起来等角度去联结事物,还调用了原有的生活经验,边想象边积累。
3.动态演绎,丰富体验
对于低段学生而言,全身心投入的学习状态能让他们印象深刻。因此,表演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一位教师在执教绘本《蚂蚁和西瓜》时,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板块一:关注蚂蚁搬西瓜
* 出示四格图,看图说一说:四只蚂蚁是怎么搬西瓜的?(推、顶、蹬、背)
* 请几名学生表演搬西瓜。
◇板块二:聚焦蚂蚁王国
* 观察蚂蚁王国图,看看里面的蚂蚁在干什么。
* 出示标有序号的蚂蚁王国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练。
*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挑选一张图进行表演。全班猜一猜演的是什么。
这两个板块让静态的图画变成动态的行为,学生边体验边积累。
综上,教师通过“观察图片”“补白图文”“表演体验”等途径丰富学生的经验。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进行想象,是低段学生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方法。
(二)中段:为习得方法而导
《中国科学教育发展报告(2015)》通过分析学生的想象力数据,发现小学三年级是学生想象力发展的最高点。从四年级开始,小学生的想象力开始逐渐下降。这被称为“四年级骤降现象”。主要因为三、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的想象力。如何通过阅读来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呢?
1.破译想象的密码
书籍除了能够引领学生进入不同的世界之外,还能够帮助学生感受想象的秘妙,促使其大胆想象。一位教师在《晴天有时下猪》的导读课中做了这样的尝试。
◇板块一:阅读故事,感受情节的有趣
*出示书中“晴天有时下猪”的故事。
*阅读分享:说说刚才看到了什么或自己看后的感受。
◇板块二:读《油炸铅笔》,发现想象的秘密
*交流,表演读一个片段:分角色读故事。
*探究“好笑”的密码。
出示PPT:油炸面粉(铅笔)、晴天下雨(猪)、吃药(橡皮末)。
小结:“油炸铅笔”“晴天下猪”……这些故事对平常的事物进行了更换,与我们生活中碰到的不一样。这就叫“置换”。通过置换,创意就产生了。
◇板块三:看目录创编,习得更多方法
*这本故事书中,还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比如,“金鱼做了个鬼脸”“厕所里有条蛇”……请从中选一个题目来编故事。
*再次阅读,想一想:书上又是用到哪种方法想出这个故事的呢?
学生阅读后交流:夸大、改变……
这样的导读,旨在提点学生发现发挥想象、产生创意的方法,让学生利用置换、夸大、重组、改变等方式来激发自己的想象力,给想象一个支架。在方法的指引下,学生利用积累的素材,可以比较顺利地展开想象,又在想象中运用、产生更多的方法。
2.变更想象的视角
换位思维,指跳出自我,站在他人的位置上进行思考、交流感情、产生共鸣,这个过程本身就极具想象力。《我变成了一棵树》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作者以“树”的视角来看待身边的人和小动物,想象丰富,趣味盎然。如果阅读止步于此,学生就不能完全体会这样的视角带来的与众不同的趣味。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作者顾鹰的童话集《我变成了一棵树》,其中《一条喜欢喵喵叫的狗》《小熊孵蛋》等童话都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视角去看待世界,站在他人的角度去体验,那么不一样的想象与创意就萌生了。
(三)高段:为前瞻性想象而导
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力与现实联结得更紧密。他们的视野更开阔,对世界、宇宙、未来、科学有了更多的探索欲望。科幻小说常以脑洞大开的方式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是很好的培养想象力的载体。但是,笔者的“阅读推荐小调查”显示,只有极少数教师会推荐这类小说,主要原因是教师自己不熟悉,不知道该如何导读与反馈。那么,这类书籍的导读课又该如何指向想象力培养呢?
1.影像化常见科学术语,建立对未知世界的想象模型
科幻小说最重要的两个主题,一是星际旅行,一是生命智能。小学生阅读得更多的是前者。这类小说旨在探索、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通常会建构一个多维的未知世界。如果没有图像的帮助,学生的想象就会无从展开。
在《乔治的宇宙大爆炸》导读课上,教师安排了如下两个板块。
◇板块一:解读封面,创编故事
*看封面,猜猜故事会是什么样的。(指名交流)
*给故事添加“一只猪、超级电脑”,再猜猜故事会是什么样的。
◇板块二:了解起因,分析报告
*出示内容。
[宇宙中哪里是猪的最宜居之地?……超级电脑把现居宇宙区域适合猪生存的地方找了个遍,总结出一份科学小报告…… ]
*你们见过科学报告吗?出示“各行星分析报告”。(板贴漫画式的太阳系)
*这份科学报告中提到的八个地方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排列的顺序,你们看懂了哪部分内容?(教师配合行星影像,进行适当解说)
小结:报告的结论是“地球是最适合居住的地方”。
*书名中的“大爆炸”也是一个科学知识点,我们来了解一下。(板贴、看小视频)
在这两个环节中,教师借助封面、八大行星和宇宙爆炸小短片,使学生对书中的科学术语有了更多的认识,在自己的脑海中初步建立起模型,这样后续的想象就有了基石。在科幻、冒险类小说的阅读中,这种影像模型的建立对学生展开想象有极大的帮助。
2.勾连现实背景,尝试进行预见性的想象
科幻类的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幻想类作品,它具有预见未来的特性。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就被人赞誉“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科幻小说可以说是让将来的世界在现在展示。学生如果能基于现实,学习书中的前瞻性想象,那么创新就产生了。同样是《乔治的宇宙大爆炸》,教师在随后的教学中设计如下环节。
*出示阅读提示:再次快速浏览故事节选内容,用“? ? ? ? ? ? ”画出具有幻想性的事物。
交流幻想的事物,板书:宇宙门户、超级电脑、星际旅游。
*看板书,想一想:你在现实生活中有听说过类似的事物吗?(出示资料)
[◎ 2001年,世界上唯一一个提供太空轨道观光飞行的政府机构——俄罗斯联邦航天署将美国富商丹尼斯·蒂托送上太空,让后者成为人类首位太空游客。
◎ 维珍银河太空旅游公司旨在为付费客户提供定期的亚轨道太空飞行。其开发的第二代太空船团结号(VSS? Unity)已于2018年12月成功进入外太空测试阶段。
…… ]
交流小结:科幻小说中的幻想是基于科学产生的美好追求,它有着现实的科技基础,未来有可能实现。
*勾连拓展,阅读《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教师勾连作者写作时的科技发展背景,出示现代潜艇相关资料。
从这一导读课例可以看到,在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勾连现实生活,认识现实中的不足,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想象。
综上,想象力的培养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任务:低段在于积累表象,中段在于习得方法,高段在于促发更具前瞻性的想象力。各学段既要依据学生的需求有所侧重,又要彼此之间自然衔接过渡。教师要通过导读课,持续不断地推动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进程,促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晖,王康友.中国科学教育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劉宇.浅谈想象力的培养[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09(5) .
[3]孔瑶瑶.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4).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 ?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