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究

    王晓明

    摘 要:本文从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同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索了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水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关系

    社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水生态保护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能够加强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然而,现阶段,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仍存在一定的矛盾,水污染源防治难度较大,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生态环境的污染。针对这些问题,积极探索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策略,研究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够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而且对经济发展有着直接意义。

    1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1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从实质上来讲,经济增长是经济产出增长的过程,而经济产出是多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水生态环境是经济产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经济生产提供水资源,吸收经济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废水并为经济发展提供水资源环境服务。由此可见,水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经济的社会福利。另外,水生态环境虽然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其他替代品减轻水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限制。完善的水生态环境保护能够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快经济发展。

    1.2经济发展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

    经济发展对水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能够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人们对水生态资源的重视程度,加强人们对水生态资源的保护。并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能够减少对水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

    2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人口數量过大

    我国人口数量较多,严重影响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口增长速度高居不下,人均占地面积较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并且,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镇化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农民所拥有的土地面积大大减少。农民难以依靠土地收入而生活,人地矛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为了生存只能到城镇打工,加快了工业化的发展。而工业化发展会污染水生态环境,不利于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2水污染源防治难度大

    现阶段,我国水生态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水污染源防治难度较大。具体来讲,工业生产会造成较大的水污染,有些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安装排污设备,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地下水系统中,严重污染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不能食用。并且,居民生活污水和生活废弃物也会影响水生态环境。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一定的垃圾污染和污水,有些人会直接将这些垃圾和污水投入到河流和湖泊中,严重破坏水生态环境。另外,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生产污水的收集难度较大,污染源防治效果不明显,不利于水生态环境的保护。

    2.3经济发展水平难以支撑水生态环境保护

    现阶段,我国有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难以支撑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体来讲,我国部分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较慢,经济收益较低,缺乏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支持。例如,有些企业的收益较低,没有能力购置污水处理设备,导致企业工业生产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到地下水系统中,进而造成水生态环境污染。另外,还有部分地区的经济能力有限,水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十分有限,难以全面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生态环境保护效果达不到国家的预期标准。

    2.4经济不合理发展加剧水生态环境污染

    有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够合理,仍采取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第二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过高,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导致经济发展的水资源需求量过大,污水排放量过多,加剧了水生态环境污染。另外,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仍采用漫灌的方式,严重浪费了水资源,不利于水生态环境的保护。

    3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策略

    3.1减轻经济发展的任务

    我国应积极重视当前水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减轻经济发展任务,加强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我国应重视现阶段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空虚化现象,提高经济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加快发展劳务经济,转移劳动力。同时,还应积极缓解人地矛盾,增强人与自然发展的协调性。为此,应积极完善劳动力培训网络,提高劳动力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加强对输出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另外,还应积极健全就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对劳动力转移的引导,了解沿海城市的劳动力需求,积极转移农村劳动力;最后,应充分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后勤服务作用,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建立法律咨询服务部门,保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在转移劳动力的基础上减轻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

    3.2调整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的调整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进而促进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应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减少经济的排污量。为此,应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餐饮业和运输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降低重工业的比重,减轻重工业对水生态环境的污染;并且,应积极支持企业的技术改进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减少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同时,应积极淘汰高污染企业,大力支持新型环保工业,加强对水生态环境污染源的控制,减少水生态环境污染;另外,应加强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联系,取缔高毒农药,积极推行科学的农作物种植方法,减少农业发展对水生态环境的污染;此外,应根据不同污染类型采用针对性的治理方法,对农业污水进行集中治理,采用人工湿地、自然湿地等方式建立污水缓冲区,减少农业污水对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3.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应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经济污染排放。为此,应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强对工业污染的集中治理,关停污染严重、工艺落后的企业,将工业污染排放管理作为经济管理的重点。具体来讲,应做好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避免工业园区的重复建设,增强工业园区发展的规范性;同时,应积极改造原有的工业园区,彻底排查低产能、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重点培养低污染、低排放的支柱企业;并且,应建立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加强对园区内部企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循环利用,减少工业园区的污染和排放;另外,应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生态管理,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严格要求园区企业坚持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排放生产,鼓励园区企业进行清洁生产,保证园区企业的一体化废弃物回收,加强对园区企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最后,应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大力推广特色生态农业,将生态旅游与生态农业相结合,走生态发展道路,减少经济对水生态环境的污染。

    3.4增加经济积累

    我国应积极增加经济积累,加大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为此,我国应加强对流域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不断完善流域地区的经济结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制定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并且,应加强流域地区的基础设计建设,完善流域地区的资金投入,拓宽流域地区企业的筹资渠道,壮大流域地区的经济基础,保证水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的来源。

    3.5完善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我国应积极完善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实现跨越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护水生态环境。为此,我国应做好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规划,明确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水资源保护原则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同时,应合理设定各行业和各领域的水资源分配比例,协调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用水需求,减少水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汪克亮,孟祥瑞,杨宝臣,程云鹤.基于环境压力的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效率研究[J].资源科学,2015,(07).

    [2]潘红澈,杨幸福,杨道军,胡琦玉.基于库兹涅次曲线对南京用水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江苏水利,2017,(05).

    [3]孙松华.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J].广东水利水电,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