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律框架下的个人所得税筹划
翟小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自然人纳税收入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工资、薪金收入,呈现多样方式。使得更多的自然人进入纳税群体。税后收入最大化就成为纳税人日益关心的问题。如何在不偷税、漏税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减轻个人税负,进行纳税筹划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以国家对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法规为筹划依据,运用典型案例分析个人所得税主要涉税项目的筹划,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筹划方式,减轻居民税收负担,增加实际收入。
一、个税筹划的必要性
(一)对收入进行筹划,能使个人收益最大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居民个人收入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根据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项目有工资、薪金所得等九项。这些征税项目之间,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个人的身份是可以变化的,通过进行税收筹划,能减轻个人税负,增加收入。
(二)纳税筹划,能提高居民纳税意识
纳税人为了使自己的税收筹划既合理、合法,又能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就要不断的学习、深刻理解税收法律、法规知识,了解偷税、漏税的法律后果,提高纳税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三)纳税筹划,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个税筹划,需要企业的专门人员做此项工作。有的企业认为,个税筹划对员工有利,为企业不带来任何效益,还浪费企业资源,所以,对年终奖、劳务报酬等主要收入不愿进行纳税筹划,而优秀的企业,处处为员工着想,在不影响企业利益的前提下,乐意为员工进行个税筹划,使得员工收益最大化,员工尽职尽责为企业效力,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方式与思路
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使得个人收益最大化,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一)充分考虑费用扣除因素
个人收入中扣除的费用越多,应纳税所得额就越少,使用的税率也就越低。在个人综合所得中,稿酬、劳务报酬及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相差较大,因此,要降低税负,就要合理增加费用金额,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减轻税费。
(二)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为了实现税收调节功能,实施了许多减、免税优惠政策,纳税人充分利用这些条款,进行税收筹划,可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职工福利政策
单位可以为职工提供一些必要的福利,如:提供住所、津贴、补贴等,以抵减职工的工资、薪金收入,对于纳税人来说,虽然名义收入降低了,但实际收入明显提高。
三、个税筹划的运用与分析
(一)专项附加扣除的税收筹划
国家对专项附加扣除分别规定了扣除标准及扣除方法,有的费用只能由某一纳税人扣除,有的可以由不同纳税人选择扣除,通过对费用在不同家庭成员的扣除进行筹划,能减轻税负,提高家庭实际收入。下边以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为例,进行税收筹划。
【案例一】2019年,居民李明和郑艳是一对夫妻,其独生子上初一。李明任职于M公司,本年税前工资、薪金收入共计120000元,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合计为19500元;郑艳任职于N公司,本年税前工资、薪金收入共计360000元,本年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合计为58500元。请对业务进行纳税筹划.
(二)工资薪金、劳务报酬及稿酬互相转化税收筹划
工资薪金所得,指与单位有雇佣关系的员工取得的所得,劳务报酬所得,指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佣的劳务所取得的所得;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等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三种报酬的主要区别是发放对象不同、计税项目不同、费用扣除标准不同,进行三種所得相互转化,进行税收筹划显得非常重要。
【案例二】小付被甲出版社聘为特约撰稿人。合同约定:稿酬每篇2500元,一个月发稿4篇,月收入可达10000元。另小付同时担任甲出版社外聘审稿员,每月审稿费5000元。甲出版社有意向想让小付作为该出版社的正式作者,与他签署写作合同每月给小付相应劳务报酬。但是两者的税收负担不同。请对上述业务进行纳税筹划。
(三)年终奖筹划
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个税筹划,要受到居民个人的日常工资、扣除项目以及年终奖金额等因素的影响。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选择缴税最少的方式,不一定非得应用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单独计税方式。
【案例三】杨慧2019年取得工资薪金综合所得收入12万元,其中个人负担的社保每月500元,专项附加扣除每月3000元(子女教育每月1000元,房贷利息每月1000元,赡养老人每月1000元),年末公司发放年终奖5万元。为杨慧进行税收筹划。
四、结语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形式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对个人所得税进行筹划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成为每个纳税人最关心的问题。那么,税收筹划不等于偷税、漏税,他一定是居民在遵守国家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提前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通过税收筹划,实现为纳税人节税,保障纳税人利益的目的。
(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