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引导自学”课型实验的探索
许艳
摘要当下,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模式可谓五花八门,但我想无论何种模式,关键之处还是在于理念。这就要求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自学”课型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根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何为“引导自学”,如何开展“引导自学”,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引导自学”实验探索做出自己的认知与思考。
关键词:引导自学? 内涵? 课型设计? 思考
一、“引导自学”课型的内涵
“引导自学”课型是当下“自育自学”教育实验中最亮的那颗星星,是我校加入“自育自学”实验中最先跟进的子课题,也是推进得比较深入的课题。这个课题的阵地是课堂,所以最能触及我们教师的教学。从“引导自学”四个字中,我们就可以推测这个课型的核心是“引导”与“自学”的有效整合,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领下,进行充分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这样的创新,将讲堂转变成了学堂,教学理念、途径、效果等有了重大转变。
二、“引导自学”课型的意义
(一)“引导自学”课型是实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最可行的道路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口号喊得震天动地,却始终没有落到实处。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了,懂得何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懂得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待到真正走进课堂时,却不自觉地挤占了本属于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用自己的说教代替学生的思考,用形式主义的讨论、合作的花架子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师教学不知不觉步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明知教学要多放手却放不开手,明知学生要学习合作探究却不知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参与。
何炳章先生曾说过,教学的改革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课堂,必须单刀直入地改方式,必须毫不犹豫地抓自学。“引导自学”课型是学生真正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型课堂,学习能力的提升是在课堂中实实在在进行的,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学习能力要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在“引导自学”型课堂上,学生有充足的自学时间与空间,来实现语文能力的养成。
分组讨论是“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最关键的环节,这在于小组合作交流的井然有序、高效参与,从而促进学生善于聆听、设疑、交流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引导自学课型中的小组交流是规范的交流:有组织、有方法;是真正有效的交流:有共享、有生成;是学生能力训练和展示的最佳平台:参与面广、展示多样。所以说“引导自学”课型是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最可行的方式之一。
(二)“引导自学”课型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最有力的保障
语文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听体现为:学生自学时用心倾听语言的美妙、聆听作者的心声,交流时倾听他人的思想见解,点拨得失时聆听老师的指点。表达即说和写,学生只有在“引导自学”课堂上才具有最富足的表达时空,自学时潜心地思考、安静地抒写,交流时尽情地诉说,巩固时自由地书写,这些是每一位有诉求欲望的学生都能拥有的机会和能够获得的有效训练。这在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中永远是奢望,“引导自学”课型中,促使学生的互动交流实现了最大化。说到读,我们都知道朗读和默读是语文教学每个学段都要重视的,而不管是哪种形式的读都能在“引导自学”课堂上尽情展现。个人自学时的轻声自由读、默读,讨论交流时的展示读、角色读,让课堂教学富有浓郁的语文味儿。
很多老师觉得生字教学费时费力,而且教学效果总不理想。“引导自学”课型中,学习生字成为孩子们轻车熟路可以自行解决的问题,如三年级语文生字学习量较大,每节课平均要学会12个生字。同学们已掌握了自学生字的步骤——熟练地圈生词、标音节、看间架笔法、口头组词,经过小组交流难写字形后,生字问题就基本解决了,而且课后书写中正确率较高。孩子们深思熟虑习得的知识怎能不比老师单向传授的记忆深刻呢?
(三)“引导自学”课型的五步教学模式是畅游语文花园最明晰的“指示图”
如果把语文学习的内容比作一座处处亭台楼宇、曲径通幽的花园,那么“引导自学”课型五步教学模式就是一张游赏时的指示图。有了这样的指示图,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该从哪里展开学习,如何深化,如何巩固。教学中,我们要力求给学生这些权利:自由读书权利,专心思考权利,完整表述权利,实践操练权利。这些必须给予学生的权利,在“引导自学”课堂上学生正切实而幸福地拥有着。
三、小学语文“引导自学”课型设计的思考
(一)依据课文的文体、语言特点明确自学的重点
例如,文辞优美的课文以朗读、欣赏为目标,适宜诵读的课文就要充分地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读出层次、读出韵味,以读促思;真情感人的课文以入情入境地揣摩品悟为目标,抓住重点句的关键词体会情感及表达的妙处;说明性、说理性的课文则立足文体特点,了解内容及准确表达。而不像有的老师所说,这类课文适合用“引导自学”课型来上,那一类课文则不合适。
(二)充分开展自学讨论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将“读”的练习落实在自学时的轻声读、自由读中,老师在巡视中针对学生读得生硬或读错的地方予以点拨。示范有感情地朗读并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老师以点评为契机进行引导。当然巩固自学成果也是练习朗读的目的之一。如此充分地读就读出了语文的味道。
(2)将品读、欣赏语言以及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或精神品质落实在学生重点性与针对性自学的环节中,通过圈划及批注进行个性化阅读。接下来的小组讨论及全班交流则能实现对课文语言感悟、品读的丰富。这是课堂上老师对学生个性化、多元化阅读真正的尊重。
(3)在课堂上,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写法,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关注点:有的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思考描写的表达效果;有的了解结构的特点,如总分、总分总、过渡等;有的研讨写作顺序,如时间、方位、事情发展的顺序等,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学习借鉴;有的在写作技巧上结合课文了解设置悬念、对比、侧面烘托等写法。这些理性思考,促进学生不仅知道了课文的主体内容,还学习了课文的表现手法,把学课文提升到学语文的境界。
四、“引导自学”课型实验之路感受
自从将80多人的班级分成20个学习小组,我领着孩子们一步步走上了“引导自学”课型教学改革之路。开始,我向他們明示一节课学习的重点,培养他们课堂学习的目标意识。一步一步地教他们如何有序地按提示完成自学任务,渐渐规定其自学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培养有序自学的能力。以黑板报为宣传阵地,教给学生自学、讨论常规。培训小组长如何组织,组员如何有效地参与讨论交流;教会他们如何科学全面地汇报,如要有汇报的意识,言语要规范,汇报时运用“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我们小组有不同的看法……”这样的句式,让小组交流的成果能够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呈现。
刚开始试验时,教学五个环节推进很慢,学生自学能力不强,自学起来费时、低效,小组讨论时纪律难以维持也是问题,通常听到班里像炸开锅一样。有时,我生气地叫停他们的讨论,让他们反思……经过近一个学期持之以恒地实践,自学、讨论才渐渐走上道。
每一项教学实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持之以恒地坚持,是不可能取得一点成绩的。我在“引导自学”课型实验之路上,做到了坚守,因为认同而坚守,因为找到了教学的方向而坚守,因为感受到苦累后有收获的幸福而坚守。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很美好的话:花若盛开,清风自来。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我一定会成功的!孩子也会因“引导自学”而茁壮成长,幸福绽放!
参考文献:
[1]何炳章.从教育原点出发——“自育自学”理论与方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何炳章教育文选》编委会.何炳章教育文选3[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