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潘萍萍
摘要:历史作为兼备语文和社会教养性的学科,需要融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开展新面貌。但在目前的课堂上,历史的教育仍然表现为较为呆板的课堂模式,对学生的教育为灌输式的照本宣科,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本文就历史学科为例,开展有关现行社会教学的讨论,希望能够对新课改的教学改进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0067
“历史与社会”简称“历史”学科,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新增添的一门人文社会类学科。学习历史对现行的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历史能够将人类文明和地理社会相联系,增长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是义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提高历史的教学水平,增加初中生对于历史、地理以及全球社科知识的把握,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亟需增添新的教学内容,只有不断将课堂的知识贴合现实生活,才能拉近学生与学习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本文将从此入手,对历史教学提供一些措施和一定的借鉴思路,从而促进新课改的不断前进。
一、转变课堂主体,发挥学生能动作用
在目前的课堂上,教师在课堂占绝对的主体位置,学生只能被动听课。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想获得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就必须将学生放置到课堂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特征。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此期间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
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制度,将每课时的知识点分配给各个小组,推动小组成员在课本中自发地寻找,提高对知识的自我搜索能力,在知识点搜索完毕后可以先在组内进行讨论,达成较为一致的意见,再进行班级的发言,这样不仅每位学生都能够成为发言者,调动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参与性,更能鼓励学生进行思考,避免题目答案的过分专一化、标准化,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空间。例如,带领学生在学习过四大发明后可以探究“为什么四大发明会在中国率先发明,但是近代科学却出现在欧洲?”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能够获得对当时国情的定位和对民力的梳理,推动学生对综合性知识的理解。
二、因材施教,教学内容有针对性
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存在着差异是普遍的,有的学生思维偏向理科,对人文政史类的内容接受起来有所抵触;有的学生学习水平和心理状态较为一般;还有的学生对历史等文学史学类的内容接受较快。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还会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两极分化。
义务教育的思想包括要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因此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的差异,对不同特质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任务安排,确保任务的内容和要求符合学生的层次和个人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班里的学生分成几个能力相同的小组,根据每个小组内的成绩进行编号,布置任务时将每组不同号码的学生区别开来,例如将某一革命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规律等内容要求每组的一号学生背过;将相同的问题进行简化,要求二号学生掌握;再将内容简化为历史背景要求三号学生了解。以此类推,针对学生的水平开展差异化的教育,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活跃课本知识,联系生活内容
虽然历史的痕迹距离当前的社会已经具较长的时间,但是教师可以通过现有的科技手段不断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只有将教学的范围扩展开,才能够推动学生思考历史和现代社会的联系,挖掘社会经验,获得实用性的学科知识,体会到适应社会、理解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目的,而这也是学习历史的目的所在。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给学生历史事件的模拟影像和历史变迁,从而获得更为直观的感觉,这样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听课效率,也能够讲历史内容脱离枯燥的书本,实现知识的生动化、形象化。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历史与生活相联系,结合时政要点,感受历史因素对目前社会的影响,从而在获得现实经验的情况下,实现未来的发展需求。例如,在研究“唐朝对外交流”的内容时,可以结合当代日本的文字、文化进行对照,探索日本汉字从中国草书演化的历史,以及唐朝服饰如何被改良成为大和民族的和服,进而分析出文化对外影响的具体表现方面,以及中国在当今社会应该如何向先进国家学习的可行性途径。
四、结合实际情况,增强历史问题的实际指导性意义
没有知识的输出就无法检验学习的成果。在初中历史课本中,它对中国和外国的历史已经能够做到基本的涉猎,在此基础上,为调动学生对历史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联系实际的手段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掌握。只有结合学校资源和教学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进行社会问题的模拟解决,才能够切实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为学生参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从学校出发,模拟历史中的民主选举部分:将学生看作社区的居民,就生活问题进行模拟,例如“要不要开展社区一对一帮扶行动?”如果学生投赞成票,那么该如何发展?如果学生不认可,那么请讲述不赞成的理由。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如果学生是社区管理人员,那么应该在不同意见之间如何取舍?是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意见还是采用意见领袖的决策?只有推动学生从关心身边的事情做起,才能够深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并逐步培养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的建设感。
综上所述,新课改为各个学科都提供了一个更新教学内容的机会,初中历史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在课堂上活躍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感受到风起云涌的历史变迁。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历史能够不断深入学生的身边,脱离呆板、僵硬的固有印象,不断将课堂知识贴合现实生活,才能拉近学生与学习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与历史的联系埋下教育的种子,促使历史对生活的指导性和实效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江平.新课改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6(19).
[2] 叶 萍.基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16(20).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九山学校? ?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