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李明燕++李欣玲++罗永红
摘要: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就经济发展对青海的讲话精神为遵循,梳理了海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海西;经济;发展
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明确指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并明确了发展措施:着力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有序开发民族地区特色优势资源。8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海海西、海东、西宁调研考察。明确提出:要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补短板”是青海的主要任务,要着力补齐扶贫脱贫短板、优势产业短板、基础设施短板、科技创新短板、生态环境短板。一方面,要积极改造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升级、产业链延长、资源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等举措,全面提高传统产业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特色新兴产业,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环境友好型特色新兴产业。讲话高屋建瓴,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指導性,是引领海西今后五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遵循和保障。
一、着力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年初,海西州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州市县统筹10亿元供给侧专项资金,制定改革目录和相关政策措施,对重点企业一对一施策。在“补短板”方面,要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十三五”时期,在铁路建设上,海西要建成格敦、格库铁路及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格成铁路建设;德令哈至木里至镜铁山至嘉峪关铁路及一里坪至老茫崖、茶卡至都兰支线铁路建设,解决境内地方铁路的环线问题、闭合问题、连接问题;开通西宁至茶卡至乌兰至德令哈至大柴旦旅游专列;西宁至德令哈至格尔木城际动车。
在公路建设上,要全面建成G6茶卡至格尔木、G0615德令哈至香日德高速公路;新建G6格尔木至拉萨、G0615香日德至久治、G0612小柴旦湖至黄瓜梁至茫崖、G0612察汗诺至西海高速公路;实施德令哈至哈拉湖至肃北旅游公路,打通天峻至祁连、至甘肃张掖,格尔木、都兰至长江经济带主要交通干线、连接线等重大出口。
在机场建设上,增加格尔木、德令哈、花土沟机场航线;建设都兰二类通用机场;天峻、乌兰、冷湖、大柴旦三类通用机场。
在电网建设上,加快建设1000千伏格尔木至福州750千伏花土沟至鱼卡至德令哈至西宁北;海西至塔拉输变电工程;新疆若羌至花土沟至格尔木至塔拉特高压电力输送通道。
在水利建设上,要建成蓄集峡水利枢纽、那棱格勒水利枢纽;建设哇沿、香日德、鱼卡、老虎口、诺木洪、大格勒、沙柳河、贡艾尔盖、塔塔陵河、布哈河水库等一批水源工程;将启动“引楚济柴”调水工程前期工作,破解水资源制约瓶颈。“引楚济柴”是将长江北源楚玛尔河向北引入柴达木。楚玛尔河发源于昆仑山南支的可可西里山黑脊山南麓,位于玉树州西部,海拔5432米,流经多尔改错(藏语意为石头湖,又称叶鲁苏湖,)在曲麻莱县以西的楚拉地区注入通天河。河流长度515千米,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巴音河年径流量3.2亿立方米)。
二、着力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
(一)转型升级四大传统基础产业
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化工和金属冶炼是海西四大传统基础产业。是海西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基,只有坚定不移推动四大传统基础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才能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积极发展特色新兴产业
1.新能源
构建光伏、光热、风能利用的“装备制造-发电-负荷消纳-向外输出”产业链,建设新能源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十三五”期间,海西新能源光伏达到5GW,光热达到4GW,风电达到3GW,清洁电力能源比重达到80%以上,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2016年10月,海西州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2.新材料
重点打造镁基合金、镍钴材料、锂系电池材料、烯烃下游高端化工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晶须材料、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培育壮大装备制造业,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大力发展“海西制造”,打造以光伏、光热、风电、电动汽车、轻型自行车、无人机、高铁机车部件、军用产品、高端装备为主的制造产业,打造青海特色装备制造基地。海西州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打造千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
3.信息技术
2015年4月住建部和科技部确定84个城市为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新增试点,青海省格尔木市、贵德县、共和县位列其中,成为首批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地区。2016年1月12日,工信部把德令哈市确定为全国第二批36个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把电子商务与特色农牧产品、生物制品等产业紧密结合起来。2016年10月31日,中粮集团我买网与乌兰县吉仁生态农牧业有限公司就中粮生态养殖基地合作项目签约和授牌仪式举行。今后乌兰县茶卡盐湖核心产区将成为中粮集团的绿色生态养殖基地,通过我买网生鲜电商强大的生鲜物流配送网络,茶卡羊将搭上互联网平台,走出省门,走向世界。同时,海西州政府还与京东集团就电商扶贫项目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后,在京东的280余个大中型城市内都能遍布茶卡羊的身影。
4.生物医药
海西州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打造千亿元特色生物产业集群。依托枸杞、藜麦、中藏蒙药、沙生植物等特色生物资源,着力培育有机食品、生物医药等特色生物产业,建设国家有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海西州枸杞、藜麦和福牛等特色生物产业已初具规模。
——“百亿元”枸杞产业。制定柴达木枸杞种植标准,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枸杞基地,延伸枸杞精深加工产业链,实施柴达木枸杞品牌战略,重点推进德令哈绿色产业园、都兰枸杞产业园建设。力争到2020年建立柴达木世界高端枸杞产业(生产加工)基地,建成中国最大有机枸杞生产基地。建立枸杞产品可追溯体系,大幅度提高枸杞标准化、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发展有机和绿色枸杞,认证有机、绿色枸杞基地30万亩,形成枸杞种植、加工、销售产业体系。
——“百亿元”生态畜牧业产业。以建设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为契机,大力发展草牧业,加大草地围栏、畜用暖棚、人畜饮水和饲草料种植基地等建设,以柴达木福牛为重点,包括牦牛、藏羊、绒山羊、半细毛羊等生态畜牧业养殖和精深加工基地建设。
柴达木福牛是以柴达木牦牛、黄牛杂交改良出的母犏牛,再与国外西门塔尔牛杂交,培育成功的高档肉牛。24月龄个体活重可达500公斤以上,日增重1000克,是牦牛、柴达木黄牛的2-3倍以上。其所产的高档雪花牛肉可达130-170元/kg左右,部分顶级肉品甚至达到3000元/kg左右。截止2015年底,海西州已投入1.5亿扶持福牛产业发展,培育养殖企业5家、养殖合作社50个、优质种源牛场2个,存栏母犏牛15542头,福牛6756头 。
——“百亿元”藜麦产业。藜麦分类属藜科,与菠菜、灰条菜同属藜科。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等特性。含有完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美国宇航局1980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发现了藜麦,选定为宇航员的理想食物。联合国还将2013年宣布为“国际藜麦年”,向全世界推广它。被国际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黄金”、“超级谷物”、“未来食品”。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还有较高的生态价值、饲用价值和生物农药功效。藜麦是高寒作物,种植区域有限,限制了它的普及和利用。全球每年的产量很有限,国内藜麦种植刚刚起步,市场需求非常大,经济价值很高。上世纪90年代西藏农学院开展种植研究,到2010年山西开始规模化种植,2014年青海、甘肃、吉林、新疆、宁夏等地加入藜麦种植序列。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原产地国之外种植藜麦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各地藜麦种植热潮汹涌,品质参差不齐,甚至有些乱象纷呈。
海西在乌兰县首先试种成功,加工出的藜麦米在每斤零售价可达70-90元。2015年,全州试种藜麦达6900亩,种植品系有稼琪、柴达木红、青藜1号和贡杂系列等。经过3年的试种,青藜1号已通过风险评估。藜麦具备有机、营养、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和受众广泛等优势。经过几年的试种,证明海西的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藜麦生长,所产藜麦品质很高,市场前景广阔。
5.现代服务业
海西州目前一二三产比例为6.1∶67.5∶26.4,一产和三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十三五”期间,海西州按照“全域景区化”理念,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优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全省最大的自驾游基地。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商贸深度融合,以此带动服务业扩大规模和提升水平。按照“一圈两核两线三带”战略空间布局[1],设立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旅游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海西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十二五”期间海西州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5%和33% 。2015年,全州旅游人数746万人次,居全省第三。旅游收入36.5元,占全省15%。全州星級宾馆、乡村旅游点、旅游开发公司、旅行社分别增加了33%、19%、36%、71%。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效应更加明显,有力拉动了餐饮、住宿、商贸等服务业发展。自驾游呈“井喷”发展态势,自驾车游客超过81.3%。
2016年底,海西州接待游客10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亿元,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8%和63%,均创历史新高。旅游业在全州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去年,全省第三大景区茶卡盐湖景区成功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自2016年6月1日开园当年到10月10日闭园,共接待游客171万人次,8月8日单日高峰接待游客4.2万人次,国庆6天,接待游突破十万人次。
去年初,海西州政府与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签署6个旅游项目合作协议。其中两个战略合作协议,4个品牌大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议协议,将投资27亿元重点打造旅游业。当年10月27日,德令哈市政府与北京九汉天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了总投资额达15亿元的旅游开发合作框架协议,有望把德令哈“两湖一址”[2]打造成5A级景区。
海西州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力争年旅游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收入突破200亿元。
三、有序开发民族地区特色优势资源
“十三五”时期,海西还将有序开发一些特色优势资源,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镍资源开发
祁漫塔格整装勘查区经勘探镍资源总量达到106.17万吨,伴生铜21.76万吨、伴生钴3.81万吨,达到超大型规模,成为我国第二大镍矿床。这是我国继50年代末发现超大规模金川镍矿以来,事隔半个多世纪再次发现的又一超大规模镍矿。镍这种金属不生锈,能够高度磨光和抗腐蚀。主要用于合金及用作催化剂,可用来制造货币等。镀在其他金属上可以防止生锈,主要用来制造不锈钢和其他抗腐蚀合金。也用于陶瓷制品、特种化学器皿、电子线路、玻璃着绿色以及镍化合物制备等等。市场前景广阔。
(二)轻工产业
2016海西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把昆仑山矿泉水、昆仑玉和黄金加工打造成海西3个百亿元轻工产业。
昆仑山矿泉水源自青藏高原海拔6000米昆仑雪山,积雪慢慢融化,渗入地下岩层,经过50年以上的过滤和矿化,成为珍贵的雪山矿泉水。被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誉为国际级矿泉水的典范。《中国居民日常饮水指南》中将日常饮用水分为四级:高海拔雪山矿泉水、天然矿泉水、江河湖泊水和自来水,其中高海拔雪山矿泉水被公认为等级最高的水。最近几年,高端水市场备受关注,国内高端水品牌集体崛起,如西藏5100、昆仑山、格莱雪、天格尔、珠峰冰川、巴马丽琅、帕米尔、阿尔山等,独占中国高端矿泉水市场。从产品层面,昆仑山等品牌所具有的高海拔、稀缺性、独特性让这类产品与大众化的娃哈哈、农夫山泉建立起天然隔离。“水源决定水质”的观点已经被广泛认可。这些本土的高端矿泉水在近两年中国高端水市场上每年以80%的速度扩容,这一增速远超包装水25%的产量增长率。随着消费升级,中国将进入高端水时代。
(三)砂产业
砂产业是指以沙漠中的原沙为原料,通过技术创新,加工成各种各样对人类有益的砂产品,系统集成形成“以砂治水、以砂增油、以砂治沙、以砂精铸、以砂建房”为代表的解决问题方案,从而开创一个具有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有效利用柴达木盆地丰富的砂资源,促进海西州砂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去年11月,海西州政府与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创公司)签订《砂石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生态恢复、防风固沙、污水治理、解决沙区经济与生态矛盾、城市建设利用等方面达成共识。《协议》规定,在海西州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海绵城市建设、农业种植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并积极推广使用仁创公司砂石原料产品。
生态恢复方面,通过以沙为原料的生态保水砂技术,在室外种植经济林、绿化、种草,在室内设施大棚种植蔬菜、水果、水稻;防风固沙方面,以沙为原料,研发替代草方格的防沙固沙新技术,并就地生产利用;污水治理方面,通过储存生活污水,用仁创公司WSTZ技术,净化处理之后达到三级地表水标准,用于灌溉等;城市建设利用方面,以本地沙材为原料,替代黏土、石料,用于装配式生态建筑建设;增加地方效益方面,加工本地沙粒,开发石油天然气开采压裂支撑剂,以企业化模式运作,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
注释:
[1]一圈:环柴达木盆地旅游圈;两核:格尔木、德令哈旅游核心区;两线:兰州-西宁-柴达木-敦煌旅游环线,成都-拉萨-柴达木-西宁-兰州旅游环线;三带:青藏天路世界顶级旅游带、丝绸之路南道旅游带、柴达木盆地奇观旅游带。
[2]可鲁克湖、托素湖和外星人遗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6年3月10日).
[2]习近平:在青海省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16年8月24日).
[3]《海西州“十三五”规划》.
[4]文国栋:《扎实苦干,砥砺奋进,为把海西建成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化强州而努力奋斗》(2016年10月,海西州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报告).
(作者单位:海西州职业技术学院;柴达木日报社;海西州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