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切:习作提示语的基本要求

    庄华涛

    【摘? ?要】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单元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在本组课文与习作提示内容关联度有限的情况下,教材很难发挥“例子”的作用。若整组课文的特点非常鲜明,围绕课文给予学生最适切的提示语,也许能最大程度发挥课文应有的价值,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习作;提示语;动物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编排了《猫》《母鸡》《白鹅》三篇课文。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习作要素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

    对于写动物的课文,学生并不是四年级下册才接触到的。但除了三年级下册习作《国宝大熊猫》是以“熊猫”这一动物为主要叙述对象外,教材中没有其他明确要求写动物的习作。因而,依据本单元的主题,安排习作《我的动物朋友》也是顺理成章、无可厚非的。只是,对于习作中的提示语,笔者认为颇值得商榷。

    提示语的好坏,决定了教材所编排的课文能不能发挥“例子”的作用。本次习作的提示语为:“写之前想一想,你打算从哪些方面介绍它,它在这些方面有怎样的特点。”接下来教材以“帮忙找羊”“帮忙喂养狗”“帮忙收养猫”为情境,分别提示学生可以从外形方面来介绍羊,从习性方面介绍狗,从性格特點方面介绍猫。

    本组课文中,作者都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所描写的动物的呢?事实上很少涉及对动物外形的描写。如果一定说有,《猫》课后的“阅读链接”中倒是出现了,但那仅仅只是片段,很难做到以外形描写来独立成篇,其作用更侧重于告诉学生即便写同一种动物,也可以有多种写法,并且在这些作家笔下,写外形的目的主要是体现描写对象的性格特点。

    对于动物习性的描写,本组课文中有,比如《白鹅》一文。作者描写白鹅习性的目的是什么?是通过它的吃相来表达白鹅的架子十足。再看习作中的那个泡泡,“我家小狗特别爱吃肉”,谁家小狗不爱吃肉?以“帮忙喂养狗”的情境来强调小狗爱吃肉,学生会怎样表达?笔者认为,学生可能很难写出较高质量的习作。

    从特点来介绍动物,几篇课文倒全是。问题还是出在习作提示上。“讲一讲小猫的可爱”,请问,谁会认为自己家的小猫不可爱?如果学生发觉自己家的小动物有不够可爱的地方,那说明他很有灵性,思维没有被提示语所限制。

    在本组课文与习作提示内容关联度有限的情况下,教材很难发挥“例子”的作用。学生甚至可能会因这样的提示语将文章写成“外形+习性+特点”的结构。对于这类习作,在写《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写观察日记》时,学生早已有过较为深入的了解。

    回过头去看以前的课文或习作,就会发现,针对“外形”“习性”“特点”的描写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或多或少涉及到。比如,外形描写在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三年级下册《燕子》《昆虫备忘录》《小虾》这类课文中都出现过。习性描写在学生写四年级上册习作《写观察日记》时肯定出现过,三年级下册习作《国宝大熊猫》更是明确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至于特点描写就更多了,三年级上册《我家的小狗》、四年级上册《牛和鹅》等课文都曾给学生留下过深刻印象。也就是说,本单元的习作提示语与学生半年前或一年前的所学相关联,并不能与当下所学相关联,也就很难使学生的习作能力在这种情境下获得应有的提升。即便学生能够按这样的提示语很好地完成一篇习作,对于写作能力的提升,其意义也是有限的。

    那么,《我的动物朋友》提示语该怎样安排才合适呢?个人认为,可从本组课文的特点出发。这一组课文最大的特点有哪些?这些特点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怎样的帮助?笔者觉得,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结构上。在整组课文中,很多地方都是采用总分的方式来写的。提示这一点,对于学生谋篇构段能有所帮助。

    二是写法上。在整组课文中,或采用明贬实褒的写法,或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提示这一点,可引导学生关注写法,对于创新意识的形成,也有莫大的好处。

    三是特点的概括上。几篇课文都对所描写的动物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概括。《猫》中的两个部分其实可以独立成篇,分别概括为“古怪”“淘气”;《母鸡》前一部分可以概括为“令人讨厌”,后一部分可以概括为“令人尊敬”。《白鹅》就更明显了,可以概括为“高傲”。而文章的内容大多是围绕某一特点展开的。这种“概括事物特点,围绕某一特点构段或成文”的写作方法,对于学生有层次地表达,也是很有意义的。

    可能编者如此编排习作自有其考量,因而单元课文并不充当单元习作的例文。笔者认为,若整组课文的特点非常鲜明,围绕课文给予学生最适切的提示语,也许能最大程度发挥课文应有的价值,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安徽省芜湖县第二中学小学部? ?2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