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俞天贵

    摘要:针对产业发展的结构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宏观性、时代性与长远性。因此,应从更多维、立体的角度出发,研究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在全面了解新经济背景下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地区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时代要求后,能够从产能过剩、产业技术结构、产业组织结构、产业总体结构、产业区域结构等方面,体现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帶来的影响。

    关键词:产业结构;地区经济;发展影响

    关于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相关人员需要从宏观视野出发。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式、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态势等进行全面的了解。既要认识到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的具体要求,还需明确其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这些层面出发,更加细致化、具体化的了解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在进行实践研究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对地区内的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结构等建立正确的认识。从自身的实际情况着手,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分析。而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应作用于实际的地区经济发展中,或者是地区经济改革的各个方面。由此,才能真正体现出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地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与促进作用。当然,在对产业结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等进行具体分析的过程中,需充分了解当下新经济发展态势与社会背景。由此,依托于新常态背景,对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影响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新常态背景下产业结构内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迅猛发展。而在国际政治、经济局势越来越紧张、经济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下,我国若要快速适应新的国际竞争局面,必须积极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而在新常态背景下对产业结构内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明确一个关键的概念。这里所提出的“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份在河南考察的行程中提出的概念。新常态中所强调的“新”,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等将区别于以往;在我国经济发展与转型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重新规划经济发展总的战略规划。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优势与不足,对产业结构、文化结构等进行创新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需在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上保持平常心态。但在经济发展理念、产业结构上需进行时代化的创新。而“常”更多体现在经济发展速度上的要求,既要明确经济增长点,还需确保其进行稳定、适宜的增长,就是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态”就是指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

    与“新常态”相对应的就是“旧常态”,我国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随之带来了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进而引发一定的社会问题,如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等。因此,新常态背景下,各地区必须对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动态化的了解,并随着经济发展现状、国家经济发展格局等作出快速反应。即“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虽未保持之前的增速,但经济结构保持对称态。在保持经济结构相对称趋势的基础上,需确保产业结构的市场适应性。而所谓的产业结构,更多强调的是产业内部不同生产要素如时间、空间、层次间的紧密关系,即从不同的维度与角度出发,对产业内部间的相关要素进行优化与完善。而无论是生产要素间、产业间还是空间与层次等维度的变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率。甚至可以说,产业结构中的不同要素,都会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因此,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规划,必须基于良好的产业结构进行。能够对生产、产业、时间、空间、层次等要素进行动态把控,并能从不同的维度了解与分析不同要素间的关系。由此,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确保地区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同时,能够适应目前我国新常态经济发展趋势,在地区经济逐渐走向创新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健康的驱动力。

    新常态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1.新经济背景下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

    针对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需进一步了解新经济背景下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即应从不同的视域出发,以不同的方式对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相关人员在对产业结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需对“大趋势”、“新经济”、“新常态”等概念建立正确的认识。“新常态”的概念内涵上述内容中已经阐述,而“新经济”主要指新的生产手段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使产业结构的要素获得进一步的丰富与优化。总之,新经济背景下,基于互联网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传统技术被逐渐取代,并在经济管理模式上发生了重大变革。基于新的经济发展环境,各地区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地方政府若要建立科学且具有广泛适应性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部署规划,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需结合地理优势,制定更具有层次性、创新性的产业发展策略。应重视制造产业与服务产业的发展,并以制造产业为核心,有针对性的丰富与拓展产业发展内容。基于更加合理化的产业结构,促使地区经济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地区政府应在核心产业上加大投资与管理力度,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重要的产业发展与管理中。当然,在对地区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需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策略、战略部署规划、政治策略等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在构建适应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应确保不违背我国总的经济发展制度与宏观部署。基于良好的经济发展框架,对地区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与升级,以期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并能够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地区经济获得快速、稳定的发展。

    2.地区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时代要求

    各地区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为产业转型与升级提出新的要求与标准。即在制定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过程中,应适应与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的经济发展需求。相关地区应将产业结构作为经济管理模式改革的关键性要素,并顺应新经济下的产业发展趋势。各地区应对自身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优势、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进行全面了解,在具备条件的基础上,应最大程度发展新能源制造业、服务业、制造业等,并将这些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精准定位地区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等。地方政府需切实发挥主导作用,体现产业集聚与地理优势,加强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创新。注重提升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在保证经济发展稳定性的基础上,应大力提高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新经济背景下,关于地区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时代化要求,应注重解决产业失衡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地区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与完善。针对产业结构的调整,重视融入新兴、新崛起的产业。由此,对产业结构进行创新与优化。同时,制造业需科学引进智能设备、现代信息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将以人为本服务理念贯穿到产业管理、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在对新常态、新经济时代发展特征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产业结构进行转型与升级。特别在融入新型产业的过程中,需对地区的区位优势,制度优势、文化领域的局限等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各个产业真正做到互相促进,为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思路与新方向。

    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1.产能过剩日益严重,阻碍产业结构的优化

    部分地区因出现产能过剩日益严重的情况,使得社会资源没有获得最大化利用,甚至因资源的过分浪费,造成无法有序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完善工作。更重要的是,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对构建科学的营商和就业环境等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由此,基于产能过剩问题,会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具体来说,由产能过剩问题引发的社会资源浪费,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社会矛盾。如市场中不良竞争越来越多,导致企业无法获得健康、良好发展。若出现大量企业倒闭现象,会导致更多的人下岗,出现岗位流失等问题,这些不利因素,都会阻碍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当事态越来越严重化、扩大化时,最终都会体现在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率上。因此,关于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关人员需要重视产能过剩问题。全面了解易造成产能过剩的领域和产业,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如原材料型、高能耗型的产业,更易引发资源浪费、产能过剩的问题。因此,地方政府需加大制造产业管理力度,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例如,地方政府需要对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并督促各企业按照相关规范标准,生产与制造高端设备等。由此,切实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优化产業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2.产业结构技术不科学,不利于形成高效的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基于改革开放政策,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自由的空间与良好的平台。使得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形成更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然而,在寻求经济高效发展的过程中,却带来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引发生态平衡现象的发生。一些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不可再生资源为牺牲代价,相关人员需要认识到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因产业技术结构不够科学,使得地区过于依赖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从短期来看,地区经济的确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从长远角度出发,产业结构技术问题若不能获得有效解决与处理,不利于地区形成高效、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地方政府在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对生态环境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将制度管理与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的融合。地方政府需监督、督促各个企业,实施绿色经营与管理。在生产与管理的过程中,应最大化降低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并能注重资产的合理处置、人才的管理,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奠定有力基础,从而,使得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为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地方政府需要对其加大监管力度。地区管理人员应建立正确的经济发展意识,并基于长远目标制定具体的工作流程。各地区不应只关注眼前利益,更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换取当下的发展。因此,通过优化企业生态文化,全面衡量其在社会文化中的位置,逐渐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应兼顾生态的健康发展。而生态文明作为社会健康发展中的最重要内容,企业必须能将其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建设企业生态文化,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以此,由点及面,使地区产业结构获得真正的优化与完善,给地区经济提供健康、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通过优化产业总体结构,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平台

    地方政府若想切实发挥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应精准把控其总体发展趋势。即通过不断优化产业总体结构,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平台,从而,使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地方政府需要认识到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性问题,能够将工作要点转移到社会资源配置方面。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为核心,完善与优化地区经济结构。

    首先,地方政府需要了解新常态背景下自身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原因,认识到资源浪费等问题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经济体量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应能设置更适合长远、绿色发展的产业总体结构。由此,顺利度过经济增速的调整期,促进地区经济稳定发展。其次,地方政府需要对我国总体经济发展趋势和发展格局进行动态化的关注与了解。认识到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为各地区完善与丰富产业总体结构提供便利。因此,各地方要在制造业、互联网金融、贸易等领域进行创新设想,并逐渐强化其不可替代性。从而,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地方进行投资、建厂,促使地区经济获得快速发展。最后,地方政府需要积极贯彻与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并以此为思路,对产业总体结构进行优化。即切实发挥地区地理位置与社会资源优势,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加强与国际组织、单位的合作。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价值,全面提高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基于大数据等技术,全面了解产业总体结构的优势与不足,由此,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当代流通形态为地区创造更多的权益,通过流通再造形成国际综合竞争力,对地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着眼点。而在对产业总体结构进行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必须对社会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与配置。注重发展文化产业,并将其科学的应用到工业生产与服务行业中。由此,基于具有高度参考性与实效性的产业总体结构,为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与契机。使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并逐渐形成更具可持续性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

    2.不断完善产业组织结构,全面强化企业的经济管理效能

    企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要素,其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等都会影响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企业不仅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主体,更是社会经济的构成要素。因此,地方政府必须不断完善产业组织结构,全面强化企业的经济管理效能。由此,基于社会企业的健康管理、合法经营,更利于地区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而在具体完善产业组织结构的过程中,需要强化产业的聚集程度。不同经营范畴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主营业务等特征,创建适合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生态。在资源管理与分配、产业运行质量与效能方面做出努力,并积极提升产业集中程度。企业具体开展经济管理活动过程中,应对内控体系进行完善,并为战略规划部署与经济行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

    在新常态背景下,地方政府要督促各个企业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在注重提高经济管理效能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管理措施。基于绿色经济发展理念,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具体来说,地方政府要构建科学的部门联动合作体系,高效处理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问题。同时,针对企业并购与重组工作,地方政府要结合新经济发展态势完善与调整相关政策与制度。加大核心产业企业重组的监管力度,令其有序、规范化的参与到市场竞争激烈地区的经济管理活动中。如地方政府要以地区的产业支柱为核心,对相关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与管理。可为概念股创建试点产业平台,在地方政府科学统筹、合理安排下,使得相关企业能积极贯彻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新制度。秉承市场化运作这一指导思想,整合企业各项资源。

    这样,不仅可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还可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效能,并使企业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地区经济发展中,杜绝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大胆创新与革新,不断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管理好地方的龙头企业,以带动小型企业的健康经营与管理。由此,确保各个企业逐渐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在不断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为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3.动态化调整产业区域结构,有序推进地区经济活动

    关于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相关人员需要认识到产业转移对地区经济结构优化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应将产业转移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并通过不断调整产业区域结构,有序推进地区经济活动。相关人员要对地区的资源禀赋进行全面了解,并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同时,在动态化调整产业区域结构的过程中,需对既往经济发展背景、管理经验等进行客观的分析。由此,更加立体化、全面化、全方位的研究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地区内核心产业类型以及主要发展的社会组织等,使产业向更具有区位优势的地区转移。这样,不仅节省成本,还强化了产业质量与效能。一方面,地方政府要结合目前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继续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支持。在发展地区经济的过程中,注重规范化产业转移工作。同时,要对地区内具有产业发展优势的企业资源进行整合与集成,督促其最大化展现自身优势。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重视地区内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尽量减少各项制度与规范对经济发展的束缚与限制。当然,在体现营商环境自由特征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并且,企业要实现良性竞争,实施基于规范化、法治化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与优化产业区域结构。地方政府要积极组建产业转移的对接部门,在不违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对产业进行转移。当然,在开展具体转移工作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产业管理现状,并客观体现具有生产要素优势地区的主要特点,确保有序、高效的进行产业转移工作。另外,地方政府要对本区域内的服务产业、金融领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网络平台的优势,对传统产业区域进行拓展与延伸。这样一来,不仅充分利用传统社会资源,还要切实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与价值,如基于互联网技术对新型产业进行转移与管理,优化产业区域结构。

    结束语

    关于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影响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背景、发展趋势建立正确的认识,依托新常态背景下,对产业结构、地区经济发展进行辩证的思考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金阳,高斌.浅谈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08):75-76.

    [2]蓝钰舒,耿源.基于VAR模型的林下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以黑龙江森工集团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08):79-83.

    [3]刘丹丹,周跃进.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的江苏外资高质量评价研究[J].江苏商论,2020(08):41-45+58.

    [4]陈柯臻,吴文卫,赵海光,等.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战略及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研究——以沘江流域(云龙段)为例[J].环境科学导刊,2020,39(04):16-18.

    [5]陈炀,马欣.高铁建设对江苏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以沪宁高铁为例[J].物流科技,2020,43(08):109-111+123.

    [6]宋丹凤,鲁亚运.广东省海洋产业结构变動与海洋经济增长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6):7-9.

    [7]谭梦薇.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实证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6):42-44.

    [8]宁译萱,尹勇,李琼.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中国省际雾霾污染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6):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