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发展的实践逻辑与未来趋向

    许翯翯

    【摘 要】我国老年教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普惠性发展成为老年教育新的定位,及时有效满足老年教育需求、适应国家健康战略发展成为老年教育发展必须面对的议题。老年教育应扩大供给,实现办学主体的社会化;重心向下,实现办学场所的社区化;系统规划,实现培养模式的专业化;嵌入科技,实现教育方式的信息化;精准设计,满足学习需求的个性化;深度融合,实现为老服务的综合化。

    【关键词】老年教育;实践逻辑;未来趋向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9)11-0034-05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这是我國第一次系统推进老年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标志着老年教育新时代的来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有必要回溯老年教育发展历程,透析老年教育实践逻辑,研判当前老年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为未来老年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老年教育研究现状

    (一)实践性研究

    姜红艳立足于老年大学教育目标,通过对我国老年大学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指出老年大学教育目标存在模糊性与局限性问题,提出老年大学教育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适应社会的知识老人,并对实现我国老年大学教育目标提出了相应对策。[1]高立武以北京市老年大学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北京市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来阐述老年教育发展不充分的现实,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2]《全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远程教育课题组从老年教育办学主体出发,对全国电大系统老年教育办学现状、问题及策略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剖析阐释,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电大系统的老年教育办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办学基础和经验,但也仍然存在内部与外部问题,制约了老年教育办学质量和规模的改善。为此,提出可从思想认识、合作模式、服务平台、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服务队伍建设、实体基地建设、项目驱动机制、科学研究等方面加以改善,以实现全国电大系统更好地服务老年教育发展的目的。[3]此外,还有从社区教育探讨老年教育如何发展扩大的研究。同时,一些区域性综合研究也十分明显,如对上海市老年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的研究[4]和台湾地区老年教育政策方面的研究,[5]这些研究丰富了老年教育研究成果,推动了区域老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普及和推广,深化了老年教育实践操作层面的认知,为化解当前我国老年教育供给不足的现实问题提供了价值参考。

    (二)学理式研究

    学理式研究得益于老年教育实践的拓展,也受益于老年教育实践性研究的启示。陈金香从生命伦理学的角度探讨老年人生命教育,通过分析老年人人生观、幸福观、死亡观等议题,探讨当代老年人超越生死认知之可能。[6]刘颂聚焦老年教育定位,梳理了“生活教育说”“赋权增能说”“满足需求说”“社会参与说”“再社会化说”“发展智慧说”“老年服务说”和“快乐休闲说”等八种观点,并提出三个核心问题:老年教育是融入还是隔离、老年教育追求是所乐还是所为、老年教育是大教还是小教。[7]刘颂的研究基本上回应了老年教育显示定位的问题,也深刻解释了当前老年教育实践走向问题。马丽华、叶忠海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历程细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创期、推广期、发展期和繁盛期,并指出我国老年教育嬗变的基本逻辑渗透了以人为本、创新服务的发展理念,体现了政府主导、多力合一的运行机制,实施了实验先导、示范辐射的推进策略,制定了制度先行、强化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形成了五位一体、多元发展的办学模式。[8]桑宁霞、高迪立足于理念定位、政策走向、实践探索三个基点,对老年教育实践现状进行探讨,并揭示了老年教育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变化历程。[9]

    二、我国老年教育发展演变的实践逻辑

    (一)老年教育的初生:国外和国内双重因素的催化

    1851年,法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0.1%,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龄化国家。此后,瑞典、挪威、英国等一批欧洲国家步入老龄化。[10]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开始探讨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而实施老年教育便是其中一种选择。1972年,法国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第三年龄大学,标志着老年教育的正式兴起。随后,发达国家逐渐形成若干较为稳定的老年教育类型:老年人上正规大学的模式;大学举办老年大学模式;专门为老年人举办大学的模式;“退休村”模式, 即在大学附近兴建“退休村”供老年人居住并就近学习。[11]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1982年2月,《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制定出台,领导干部终身制被打破,退休制度开始实施。1982年10月,老龄工作管理机构“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成立。在国际和国内双重背景下,老年教育开始在中国出现。1983年,山东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红十字会大学,其服务对象是离退休老干部们。1984 年,老年教育协会成立。1988年,第一个民间性老年教育组织“全国老年大学协会”成立。以离退休老干部们为服务主体的老年教育逐渐在全国推广发展。随着老龄化时代的来临,这种教育形式为全社会老年群体享有同等社会待遇提供了一种价值参考,为老年教育在中国的纵深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老年教育的扩大化:健康、积极老龄化思潮的渗入

    1.健康老龄化助力老年教育价值内涵的明晰

    健康老龄化(Healthy Aging)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概念。1990年9月, 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一次提出把健康老龄化作为一项战略目标。健康老龄化既包括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健康,又包括人口系统上的健康,还意味着社会层面的健康,即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避免因老龄化造成过度负担影响社会正常运行。[12]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武汉召开了老年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通过了以“确保老年人受教育”为主题的《武汉宣言》。1994年,上海召开了国际城市老年教育研讨会。1995年,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在北京召开了国际老年教育研讨会。健康老龄化思潮的推演和扩散,既明确了老年教育实践方向,也强化了老年教育的实施和普及,老年教育成为践行健康老龄化理念的直接载体。20世纪90年代末,一些学者基于健康老龄化背景提出了老年教育的基本内容。高向东将其概括为五个方面:老年医疗保健和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一般文化和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心理学和伦理学方面的知识、时事政治和最新科技方面的知识以及日常生产和家务劳动方面的知识。[13]

    在健康老龄化理念的影响下,中国老年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和普及,“据1995年不完全统计, 我国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已发展到6 000多所,在校学员50多万人”。[14]在健康老龄化思潮的影响下,老年教育的价值内涵得到明确,即通过对退休老干部们的教育,实现教育对象的健康化,进而推动社会的健康化。但是,这一时期的老年教育对象仍是受限的,老年教育普及的权利意识还未呈现,老年教育普惠的权益还未得到彰显。

    2.积极老龄化推动老年教育权利意识的普及

    20世纪90年代末,基于社会权利理论的“积极老龄化”理念逐渐成形并孕育而出。相较于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凸显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权利,老年人不再是社会的负担。因此,对于全社会老年人而言,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成为他们继续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一种普遍實现形式。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颁发并施行,明确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基本方针,老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第一次通过专项法律的形式得到明确。这意味着享有老年教育服务成为全社会所有老年人共享的社会权利。在此背景下,我国老年教育得到蓬勃发展,各类激励老年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逐渐出台。2001年6月,中组部、文化部、教育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委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通知》(文社图发〔2001〕22号),明确文化部“全面负责全国老年非学历教育工作,指导各级各类老年大学的工作”。该文件将老年教育作为一项专门工作来对待,文化部门作为管理部门,组织、教育、民政、老龄部门作为配合部门,说明老年教育办学性质仍较为单一。在后续发展的过程中,老年教育办学类型逐渐丰富。200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6号),提出依托社区教育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而其中涵盖的教育内容就包含针对老年人的各类教育。

    此时,对于老年教育的认知也发生了改变,老年教育不再是单一的被区隔开来的对象,它成为一个人从生到死接受教育服务的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阶段内容。在老年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最初是以服务离退休老干部为主的社会实践,而后积极老龄化和终身教育理念逐渐形成,老年教育去特殊群体的意识在无形之中逐步拓展,老年教育进而成为全社会老年人共享的一种教育服务形式。

    (三)老年教育的普惠发展:新时代老年教育的重新定位

    新时代下,老年教育的重新定位和转型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文件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性意义。就文件主体而言,第一次以“国务院”的名义印发,凸显了国家对于老年教育的极度重视;就文件形式而言,以“规划”的形式来推动老年教育的发展,意味着老年教育成为国家的一项系统性工程,老年教育普惠性的价值理念最终定型,老年教育发展的价值定位也得到深化。该文件指出,“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由此,老年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时期,成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新时代老年教育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特征:一是老年教育要求实现普惠。囿于特定历史因素和社会经济水平,老年教育存在区域和城乡差异,以至于东部老年教育普及率普遍高于中西部,城市老年教育资源覆盖面大于农村。基于此,国家出台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重点强调应在落后地区、偏远地区普及老年教育。二是老年教育融合性发展成为趋势,老年教育被整合在国家大健康战略之下。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十三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这些综合性的政策强调为老服务应以大健康的思维联动起来,实现养教医等融合性发展。三是老年教育服务重心下移,要求深耕基层,构建就近、便捷的办学格局成为时代新风向。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要求依托较为健全的社区教育系统发展覆盖城乡的社区老年教育,变革传统集聚式、远距离的“老年大学”办学格局。

    此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也对老年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传统面授教育不仅无法满足老年人时时处处学习的要求,更无法适应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的新变革。这些新要求、新挑战倒逼着老年教育深化供给侧改革。基于此,如何有效满足未来老年人的教育需求,适应国家宏观战略推进,成为未来老年教育发展亟需面对的现实议题。

    三、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趋向

    (一)扩大供给,实现办学主体的社会化

    当前,老年教育建立了相对健全的服务体系,基本上围绕老年电视大学、老年开放大学和老干部大学三套体系延伸,在国家、省、市和县、乡镇五级层面依次贯穿,在村(社区)级层面建立了老年电视大学直属教学点和社区老年学习苑。但纵观整个体系,各级各类的老年办学主体依然是政府或偏政府性质的事业单位,办学主体社会化程度严重不足,制约了老年教育服务资源的有效供给。基于此,未来老年教育办学主体应该进一步社会化,既有公益性的由政府主导的老年教育公共服务资源的供给,又有市场化的由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自主创办的老年教育。政府主导的公益性老年教育定位是普惠性的,老年人需要承担的学费较低廉,办学层次较简单;而企业、社会组织等市场主体创办的老年教育则可差异化、层次化,老年人需要承担的学费相对较高,但办学层次多元,其中包括高端型老年教育,能够满足对老年教育的高水平需求。

    (二)重心下移,实现办学场所的社区化

    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是我国近十年来总结凝练的有效经验,这种办学理念强调构建家门口的老年学校,具有显在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立足社区、发展社区教育是结合学习对象特性而做出的科学研判。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既能够降低老年人就学风险,又能够满足老年人学习要求,是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办学行动。发展社区老年教育能够盘活社区各类资源,实现社会资源最大化和最优化,能够快速实现老年教育服务资源的普及。随着社会服务的整体下沉,围绕社区构建了各类丰富的文化载体,依托社区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已经具备了显在的基础资源。当前,社区老年教育服务资源主要有两类,分别是面授式的社区老年学习苑和远程网络式的老年电视大学教学点。但这两类老年教育整体办学水平不高,以至于老年人更愿意去老年大学就学。为此,可采用“老年大学+直属教学点”的模式施行,即在一定区域内以老年大学为核心,各社区老年教育教学点逐步纳入老年大学系统中,成为老年大学的直属教学点。这种办学模式能够充分利用老年大学的优秀师资、办学经验等现有资源,实现老年教育资源的区域共享融合。此外,还能够实现老年教育人才服务的良性循环,即依托老年大学培养优秀老年学员,进而再将优秀老年学员输送到各社区,使之成为社区老年教育教学点的师资。

    (三)系统规划,实现培养模式的专业化

    当前,老年教育以闲暇教育为主,重在满足老年人群的基础就学需求,教育内涵不足。如在课程设置上专业化、系统化不明显,人才培养上层次化、体系化缺失。尽管部分老年大学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如上海、杭州等发达地区老年大学开始设立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等,在课程内容上也有明显改观。但普遍来看,全国老年教育的专业化水平明显较低。为此,需要对当前老年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对老年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规划,设立人才培养标准,完善入学、培养和毕业系统机制,凸显教育的专业化特性。构建专业化的老年教育培养模式,既能够保障教育质量,又能够化解老年人挤占教育资源的现实难题,还能够真正实现老年人知识的专业化重构,实现教育孵化和培养人才的目的,为各相关行业输送可适用的专业人才,推进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

    (四)嵌入科技,实现教育方式的信息化

    传统老年教育是面授式的课堂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既难以激发学员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又无法满足学员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更不能拓展学员学习的空间,因此难以适应未来老年教育的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科技已经融入和改变社会各个方面,老年教育也难以避免。为此,老年教育在教育方式上需要深化变革,通过借力现代科技、网络,实现教育方式的信息化。一是加快推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着力拓展老年教育空间,实现老年教育服务的系统推进。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搭建全媒体、多终端的老年教育网络和远程学习平台,构建“老年教育+互联网”的新局面,扩大老年教育可及性,实现“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三是不断完善网络学习资源,搭建网络空中课堂,通过在网站开设视频课程、微课、电影、戏曲、益智游戏、健康测试工具等,为老年人能在家享受到优质、免费的老年教育网络资源创造条件,提升老年教育资源进村入户的质量。四是创新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优化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激励方式培育老年人网上学习圈、移动学习群等网络学习团队,提高老年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五)精准设计,满足学习需求的个性化

    目前,老年教育内容多以“康乐休闲”为主,但是随着老年人学习能力的增强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老年人的学习需求逐渐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传统的教育内容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学习要求。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际互动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电话等传统方式,更流行微信互动;在交易支付时,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移动支付越来越普及;在出行时,借助移动平台如滴滴打车、携程、12306火车票订购平台等已经成为趋势。基于此,为了适应社会节奏和便捷生活服务,老年人学习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同时,不同的老年人有各自的偏好,对于各类文化知识的学习也各有不同。因此,面对这些新形势、新要求,未来的老年教育内容需要进一步创新,结合时代特性精准设计教育内容,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目前,有些地区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不断丰富教育内容。近年来,温州地区老年教育教学内容发生了重大调整,温州老年大学开设了包含音乐戏曲、舞蹈体育、医疗保健、书画摄影、语言文史、计算机操作、综合讲座、手工制作等12大类27个专业120门课程。一些基层社区老年学习苑结合地域文化,开设了文化传承的课程,如温州市鹿城区茶山街道的茶山社区老年学习苑的百鸟灯、竹丝灯制作。甚至有些社区老年学习苑还适应时代发展,开设了中老年淘宝课。课程教育内容的多样化,既满足了老年人的兴趣,提升了老年人的素質,还培养了老年人的生活与工作技能,帮助老年人真正实现了再社会化目的。

    (六)深度融合,实现为老服务的综合化

    随着大健康战略的推进,未来为老服务必然要走向综合化和集群化,与老年人相关的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将进一步融合、集成。医、养、教融合在基层社区已经探索了较长时期,也取得了部分成效,但医、养、教等为老服务的融合程度仍然不足,各种服务虽然集成在一起,但未形成有机的融合。在一些基层社区,虽然设立了老年教育教学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但是这三者只是在地理空间上的集群,彼此之间未进行深度融合。各类为老服务应进行深度融合,应把老年教育课堂转移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以现实场景为依托,通过对养老服务设施使用方法、老年医疗保健知识的讲解和各类生活风险防范问题的剖析,深化老年人对涉老知识的认知,提升日常生活技能,进而化解潜在的风险,实现老年教育助力为老服务的深度融合。此外,需要进一步延伸老年教育的触角,对一些缺失老年教育的养老机构需要重点拓展其老年教育的辐射范围。养老机构是老年人群集中的区域,应通过老年教育的开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变严肃、紧张的养老氛围,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真正实现养、教、医等为老服务的综合化推进。

    四、总结和思考

    老年教育的研究尽管较为丰富,但是这些研究忽视了对老年教育发展演变的实践逻辑的探讨,以至于对老年教育难以形成系统性认知。众所周知,只有系统性把握事件发展脉络,才能科学研判事件发展的未来趋向。本文力图通过构建老年教育的宏观知识视野,来阐述未来老年教育发展的重心,以推动老年教育的繁荣发展。当然,未来老年教育的发展路向何处,仍需要时间来回应。关于如何有效推进老年教育的深入发展,也存在诸多需要探讨的话题,如如何实现基层老年教育的质量提升,如何实现老年教育的区域平衡发展,等等,这还需要更多学者的参与。

    【参考文献】

    [1]姜红艳.21世纪初期我国老年大学教育目标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2]高立武.北京市老年大学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3]《全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远程教育课题组.全国电大系统老年教育发展调研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15(9):61—80.

    [4]张婧.上海市老年教育政策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

    [5]王戈.台湾地区老年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

    [6]陈金香.老年人生命教育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

    [7]刘颂.国内外老年教育定位研究概述及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8(8):61—70.

    [8]马丽华,叶忠海.中国老年教育的善变逻辑与未来走向[J].南京社会科学,2018(9):150—156.

    [9]桑宁霞,高迪.中国老年教育从边缘走向中心[J].中国成人教育,2018(15):21—25.

    [10]李小雨.全球老龄化状况及其应对措施[EB/OL].2015-10-1.[2019-4-15].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5-10/01/c_128285525.htm.

    [11][14]陈乃林,孙孔懿.终身教育的一项紧迫课题:关于我国老年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1998(3):65—68.

    [12][13]高向东.健康老龄化与老年教育[J].西北人口,1999(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