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解农

    摘要本文从讲述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故事、玩“小魔术”、放手做实验、自主探究、运用多媒体、发挥农村教育资源优势和分组办手抄报七个角度,论述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

    关键词:激发? 农村? 科学? 兴趣

    农村小学生是喜爱科学这门学科的,但由于家长、学校对该学科不重视、多数农村学校科学教师不具有专业性等不利因素交织,因此一部分的学生认为科学课程不重要,随随便便学学就行。如何让他们都爱上科学课?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一一阐述。通过这些策略,激发农村小学生喜爱科学课的兴趣,本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喜爱科学课的兴趣谈谈一点浅见。

    一、讲科学故事感悟科学神奇

    小学生最喜欢听别人讲故事,你讲得头头是道,他听得津津有味,这无疑会激发学生去探究的兴趣。

    五年级科学上册中的《照镜子》一课教学时,我讲述了一个小故事。一日,罗马帝国的一支帆船队从海上开来,想侵略叙古拉。科学家阿基米德让每人拿一面镜子到海边。等敌船近了,他让大家把镜子对着太阳,把太阳光集中反射到最大的一只帆船的帆的中间。不一会儿,奇事出现了,帆布燃烧了起来,原来帆布上过油,易燃。接着他又如法炮制,指挥众人将太阳光集中反射到另一只船的船帆上。这样一来,许多船的船帆都燃烧了起来。这一架势吓坏了入侵者,他们只好逃之夭夭。小故事讲完,我立即导入:“你们想进一步了解镜子吗?那咱们一起来学习《照镜子》。”这样一来,学生对科学感到神奇且十分感兴趣。

    二、玩小魔术激发探究热情

    在科学课上玩点小魔术,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就会立即被激发。

    我在教学《磁铁》时,在事先粘贴在黑板上的一张白纸上,用笔画了一根钉子,然后拿了一把钥匙,轻轻往钉子上一挂。手离开了,钥匙却稳稳地挂在钉子上。学生感到新奇,兴趣陡增。接着,让学生分组“玩”一些形状不同的磁铁,相互交流自己发现的现象,讨论其性质。然后分组汇报结果,总结磁铁的性质。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让学生回答钉子上挂住钥匙的秘密,众说纷纭。最后揭秘,这个钥匙是铁制的,纸的后面事先藏了一块小磁铁石。钉子挂住钥匙,学生能不能说出正确的原因没关系,因为说出正确的原因不是目的,其目的旨在激趣。

    三、放手做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天性好动,让他们亲自动手,他们是非常乐意的。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更能激趣。比如做《声音的产生》《神奇的水》《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种子发芽的实验》等课文里的这些小实验时,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做实验。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痛快地、尽情地做实验。让他们在“玩”中学习,不但效果是事半功倍的,而且情绪也是高昂的。

    我在教学小孔成像内容时,给每个小组准备了所需的蜡烛、纸屏、支架等一应物品。首先给学生确定了做该实验的目标,提醒注意的地方(拿小孔成像实验来说,要注意火,不要烧了物品,不要烫了手脸)。然后放手学生去做实验。各小组学生,立马行动起来。有的点蜡烛,有的移动纸屏,有的摆弄支架……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场面似乎有些乱。不一会儿,有的小组就喊:“老师快来看,纸屏上有倒立的像!”有的小组举手:“咱们成功了,耶!”在如此宽松的环境下,大家兴趣高昂,自然而然地增强了科学学科的趣味性。有了兴趣,教学目标就能轻松达成,教学任务就能轻松完成。

    四、自主探究促进主动参与

    小学生对我们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样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内在驱动力,教师應该通过深入理解学科知识、精准把握科学内涵、创设有趣教学情境等教学手段,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六年级科学上册中的《水滴里的生物》一课教学时,我往一只广口瓶里倒进一些看起来干净的水,放在试验台上。让学生依次到试验台前,仔细瞧一瞧广口瓶里的水,然后提问:“水里有什么?”结果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除了水,什么也看不到。然后,我用滴管从广口瓶里吸一滴水滴落在载玻片上,再把载玻片放到显微镜下。调试好显微镜,要求每个同学依次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这一滴水,但要求学生不立即说出自己看到的结果。这一要求立刻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他们都想自个儿探个究竟。学生迫不及待地来到试验台前,通过显微镜看看一滴水里有什么惊奇的发现。看完后,每个人的表情都是惊讶的,每个人都想发言。

    小组交流时,气氛异常活跃。小组汇报:“看似什么都没有,结果有很多东西。”“啊,有很多小虫。”“有奇形怪状的东西。”“我不敢喝生水了。”学生自身的发现,使得知识掌握得更牢,探究的兴趣更浓。

    五、运用多媒体开拓视野

    随着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多媒体教学有了质的飞跃,广大教师乐于利用多媒体资源,因为它不仅能使图、文、音并茂,而且能使原本单调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清晰;能够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有趣的学习环境。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

    教学《登月之旅》一课时,我播放了《嫦娥奔月》童话故事动画片,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紧接着我提问:“看完《嫦娥奔月》的童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嫦娥姑娘生活在月亮上,你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吗?我们今天一起来探秘吧!”生动、有趣的动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学习科学知识,效果可想而知!

    教学《建桥梁》一课时,课件出示古今中外形状各异的桥梁,请学生欣赏。学生目睹了如此众多的桥梁,大开眼界,好高兴哟!

    六、利用农村资源贴近生活

    虽然均衡发展让农村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与城里相比,硬件设施还是有差距的。不过,我们农村教师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农村的优势,激发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

    乡村学校,周围有河流山川,树木花草,走兽飞禽……这一切都是得天独厚的学习资源。学生的家里四周大多比较宽阔,能为养动物、种植物提供适宜的场所。比如在教学《我们周围的土壤》一课时,我提问一个从城里转学过来的学生,他对有的问题回答得含糊,有的则答不出来。而让农村孩子回答一些问题,他则对答如流,头头是道。“阴暗潮湿的土壤里可以找到蚯蚓。”“菜园的土壤里有地老虎。”“肥沃的土壤,植物生长快。”“贫瘠土壤,庄稼长不好。”农村小学生非常了解土壤,一副洋洋自得的模样。再如在教学《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时,提前让学生在家里,用植物的根、茎、叶来尝试着繁殖后代。农村优势大,萝卜、马铃薯、杨树、柳树、月季、芦荟、万年青等都可以轻而易举弄到。学生做这些实验,既没有难度、危险,又能轻易得出结果,从中获得成就感。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不言而喻。

    七、办手抄报展示成果

    办手抄报,不仅对思维能力的开发、知识的积累、动手动脑习惯的养成很有益处,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结束了《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的课堂学习后,布置的课外作业是以“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为主题,分小组办一期手抄报。大家在课余时间设计版面、找资料、绘图、抄写,忙得不亦乐乎。手抄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统计图显示部分矿物资源的可开采年限,漫画寓意了矿物资源的浪费,倡议如何保护矿物资源。评选了几份不错的手抄报贴到黑板报里,以示鼓励,其余夹在一起挂在墙上。有时,单元学习结束,布置个人办手抄报。五花八门的手抄报,让学生乐在其中,收获学习成果。

    总之,激发农村小学生喜爱学习科学的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农村的科学教师要善于调动小学生学习兴趣,挖掘教科书中内在的积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增强科学知识的趣味性,学生一定会喜欢上科学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