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一流”建设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王映雪 张继亮
摘? ? 要: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实施系统化实践教学改革是中国教育现代化与专业建设发展的共同需要。对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来说,除了要把握好整体进度与内在秩序问题外,要特别关注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实践需求导向、新旧模式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优化案例分析课程、加强府校合作育人等工作。
关键词:双一流;政治学;实践教学;行政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6-0005-02
2019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实施一流本科專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双万计划”是我国新时代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是新时代国家对我国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能力与水平、特色与优势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充分体现出“以本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理念与时代内涵。作为普通高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应以“双万计划”的实施为契机,对照“新文科”建设标准,总结办学经验,查找不足,在内涵式发展上多下功夫,在专业定位明确、专业管理规范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能力提升举措,重点解决好人才培养质量这一国家与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一、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实施系统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实施系统化实践教学改革,不仅符合中国教育现代化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而且也满足了专业自身建设和内涵式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这无疑是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确保“强国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角度,对“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两大战略支撑提出的质量性要求。2019年2月正式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更是从“完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加强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和问题解决思路。从专业特性和发展需要来看,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是一个理论应用型专业,以培养兼具政治学、行政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己任。这就决定了其人才培养工作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坚持教与学、学与用的有机统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体性,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师资能力训练等方面向实践靠拢,向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看齐,向内涵式发展方向努力,办出专业特色,形成专业优势,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开展系统化实践教学改革要注意的问题
(一)系统性问题
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系统性工程,是一项需要在多方面做出调整的工程,要合理安排。对于实践教学改革来说,不仅要调整专业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观念,还要在实践中调整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解决好资源调配与评价标准等问题。所以,需要科学设计并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改革工作的整体进度,突出重点、分清主次,调整好各主要环节之间的序列关系,既不能有所偏废,也不能一拥而上,必须保证改革工作科学合理有序进行。也正是因为此项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
(二)工具性问题
实践教学改革相对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目的来说,是手段,是工具。无论采取何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2]。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无论是课堂实践教学还是课外实践教学,只要是对实现教育目的有帮助的途径、方法、手段,我们都应该积极面对、接受、采纳。认识实践教学改革工具性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我们科学地处理好不同工具之间的关系,不能因实践教学改革需要而放松了课堂理论教学,降低了课堂理论教学要求,忽视了传统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导向性问题
实践教学改革要体现明确的需求导向性和价值导向性。对于政治学与行政学这样的社会科学专业来说,导向性问题尤其重要,因为它关涉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3]。这就要求高校特别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为人民服
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工作,切实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的本领,在实践教学中锤炼“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成为拥有坚定的理想与信念、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实践技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系统化实践教学改革的任务
(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系统化实践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关于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蕴含着设计者对人才培养的价值思考,反映着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方法与具体思路,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因此,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改革来说,应该是第一步也是尤其重要的一步。人才培养方案一般包含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分学年及模块设置的完整课程体系、每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学时学分设计等主要内容。应人才培养的能力导向需要,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一方面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重,在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学时学分分配方面应适当向实践教学环节倾斜;另一方面应探索实践教学的有效实现形式,除开设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课程外,还可考虑增设以“地方政府政治”“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国际关系”等核心课程为
基础的专门案例分析课程,同时开设校外实习实训、社会调查、行业专家讲座等实践类课程。因实践类课程的教学须以熟练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为前提,所以建议这些实践类课程开设在专业较高年级,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优化案例分析课程
案例分析课程是社会科学类专业常见的实践教学形式。案例教学是借助现实情景编写案例文字材料,对真实案例进行情景模拟还原,引导学生主动利用所学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案例折射出的問题,并力图解决问题的现代教学方法[5]。案例分析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巩固并进一步拓展学生前期理论所学,提升知识的系统性、应用性和可验证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分析并解决行政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其专业思维、实践主体性思维,以及主体行动力的有益训练。结合教育部打造“中国金课”的具体要求,案例分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应该向“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标准看齐,工作重心应转向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教学内容选取及教学环节设计的有机结合,教学效果评价与师资能力建设、学生创造性发挥、教学内容与过程优化有机结合,课堂教学环节与课下师资团队研讨、学生分组调研相结合等关键问题的解决。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案例分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发展理念,形成以案例内容的动态性、理论的前沿性、分析视角的前瞻性、思维与能力训练的可延展性为支撑的“政治学与行政学案例分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思路与发展进路。
(三)加强府校合作育人
府校合作育人是政治学与行政学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教学内容来看,大多与公共管理密切相关。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以来,国内各高校纷纷探索实践教学的有效实现形式。府校合作建立本科校外实习基地就是法学类、公共管理类专业所选取的典型方式之一。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是高校与地方党政机关通过协商,在对方业务活动范围内开辟建立的旨在培养在校大学生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的校外实践教学课堂,是高校开展校外实习教学的必备空间要素 [6]。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课堂所学,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认知、角色扮演、业务实操、实践调研等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因此,校外实习实训的周期不宜过短。同时,校外实习基地的有效运转、实践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还依托相应的资源投入,例如:在人力资源方面,高校与地方政府应分别指派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对每位进驻实习基地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论及业务指导,学生的日常管理与业务训练工作由校外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考勤管理、实习成绩评价由双方共同负责,实习的进度安排、文件管理、最终成绩加权核算及登录工作由校方具体专业负责。
高等教育承载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过硬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历史使命。奋战在包括政治学与行政学在内的各专业、各学科教学管理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牢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方向,抓住“双一流”建设的有利契机,以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2][3][4]教育部课题组.学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45,144,72,91.
[5]宫月.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7-8).
[6]王映雪,张继亮.应用型文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育人功能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