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高职机械制图的教学设计

    摘 要:机械制图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知识点多、内容枯燥、学习难度大、学生学习兴趣低等问题,利用混合式教学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教学设计。针对目前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在结合多媒体和板书线下教学的基础上,借助云班课手机互动线上教学平台,综合采用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械制图;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思政

    中图分类号:TH126-4;G712 ? ?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08.073

    基金项目:安徽省重大线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0zgxsjg126):职教战“役”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

    作者简介:胡慧(1986-),女,安徽淮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

    机械制图是高职高专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是研究机械图样的绘制和识读规律的一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绘图技能,为学习机械专业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走向专业岗位打下基础。

    在传统的教学中,机械制图存在教学内容多,学习难度大,学生不感兴趣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师没有跟随时代进步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仍然沿袭“注入式”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教学脱离实际,采用灌注、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普遍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弱,他们既有较高的求知欲,又受阻于专业课程的学习难度,在课程学习中很难做到持之以恒,所以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适应信息技术发展,适应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适应新时代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学习资源的线上学习与教师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的线下学习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有效改善学习的效果。

    1 当前的问题

    1.1 课时分配不合理

    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大部分高职院校鉴于此,在课时安排上对机械制图课时进行了缩减,只安排64~90课时左右,但是教师上课却没有合理的对内容进行缩减,造成课时不足,教师“满堂灌”的情况。

    机械制图课程主要包括两块知识,一块是画法几何部分,一块是机械制图部分。由于学时紧张,教师往往会在画法几何部分占用大量时间,导致机械制图部分的知识匆匆带过而无法展开讲解,而对于学生来说,跟后续课程以及专业紧密相关的恰恰是绘图读图知识技能的学习和锻炼。

    1.2 授课内容安排冗繁

    机械制图课程,主要包括九章内容,分别是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基础、基本立体、组合体、轴测图、图样的基本表示法、图样的特殊表示法、零件图、装配图,具有内容多、练习多、知识点多的特点。学生课堂上要接受教师的“满堂灌”,课后要完成大量练习,缺乏对新知识的消化反思,化为己用的时间,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1.3 实践环节过少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阅读和绘制中等难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机械制图在传统的教学中仍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中庸》有言:“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自我表现意识,难以激发出创新意识。加上缺乏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使学生感到枯燥,严重降低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导致在后面课程设计中,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从图线、尺寸标注到技术要求,出现大量问题。

    2 课程的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

    2.1 课程内容的合理删减

    针对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在校生的实际状况,适当降低纯理论方面的要求,强化应用性、实用性方面的技能训练。尽量减少传统画法几何内容,注重基本知识的介绍,降低学生完成作业的难度,突出读图和绘图能力的训练。比如在第二章投影基础中,着重讲解几种典型线和面的基本投影规律,放弃点、线、面关系的一些偏题、难题;第三章基本体的投影,着重讲解几种典型基本体的三视图,放弃过多类型切割和相贯体的投影。

    2.2 教学模式的改进

    教师首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建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针对目前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在结合多媒体板书线下教学的基础上,借助云班课手机互动教学平台线上教学,综合采用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让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变成双向的、多向的信息交流和传递模式。

    2.3 以第七章零件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2.3.1 章节内容介绍

    第七章零件图,主要包含两大学习模块:绘制零件图和读零件图。

    以模块一绘制零件图为例:本模块的学习包括绘制零件图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合理表达零件的结构,完整清晰的尺寸标注以及注写技术要求,正确规范的绘制零件图。同时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为未来在职业岗位上进行技术交流和沟通打下基础。

    2.3.2 教学方法分析

    借助云班课教学互动平台,在课前发布预学习的重要知识点,课程相关视频;课中针对某个知识点,发布头脑风暴等活动,提高大家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课后发布作业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1) 分层教学法:综合前期知识掌握情況和每位同学目前的知识、能力水平,将学生进行分组,承认并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组安排适合该组同学的相应难度的学习任务,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和提高。

    (2)自主学习法:课前,教师将所需要掌握内容的微课视频、预习用PPT、自测题等学习资料通过互动教学平台发送给学生,学生课前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进行线上自主学习。

    (3)任务驱动教学法:根据分组情况,给每组同学安排相应难度的零件立体图进行绘制。在绘制过程中,完成基本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同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

    (4)小组合作探究法:以小組为单位完成零件图的绘制过程。通过分组完成课前预习以及课上的绘图练习,获得知识技能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锻炼了同学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2.3.3 具体实施过程

    课前:(1)针对本章学习内容,教师在互动教学平台发布常见组合题绘制的复习练习,根据反馈的作业情况和学生能力水平,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每组布置相应难度的任务,按照从易到难分成轴类零件小组、轮盘类零件小组、叉架类零件小组和箱体类零件小组,即完成典型零件的零件图绘制。(2)运用solidworks三维绘图软件,将每组同学的任务零件绘制并录制成小视频,发送至各组同学,使每位同学明确自己的任务。

    课上:(1)请各组同学针对本组要绘制零件图的零件表达方法、尺寸注法、技术要求的注写等发表各自意见。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与引导。在讲解过程中,针对各组不同零件,提炼绘制要点,同时兼顾零件形状差异带来的不同点。 (2) 请各组进行组内讨论,确定本组任务零件的绘制方案,完成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后,进行组间交流,发表不同意见,反思自己方案的不足。最后教师针对各组方案,给出适当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大家思考是否有更合适的方案。最后指导学生完成本次零件图的绘制。

    课后: (1)根据各组同学反馈的零件图绘制情况,找到学生在本次课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将本次课所学知识整理汇总发布到互动教学平台,请大家对照自己的情况加强学习和复习。 (2)将每组中完成最好的零件图通过手机互动平台发布,加强同学间的学习交流,表扬先进,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绘制零件图的不足,完善图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 思政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改革

    在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完成专业课知识的讲授,同时要紧紧围绕习总书记要求的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专业思政课的教学要求。比如在介绍典型零件绘制时,给学生播放零件的加工视频,展示我国先进的加工技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怀;在讲解零件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的注写时,灌注质量标准概念,使学生养成遵守规则意识,树立质量意识。

    4 结语

    机械制图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对机械专业同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针对高职教育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建生.机械制图(少学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1).

    [2] 冯冬菊,王丹虹,徐占国.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2,15(3):25-27.

    [3] 张丽丽,李玲.基于项目化的《工程制图》教学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8(5):193-194.

    [4] 王鹰汉,胡华海.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23):134-1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