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写作能力
李向东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四个方面。王健龙老师主讲的“学习编写课本剧”一课,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把核心素养的理念变成教学行动,牵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一、改编激趣,初识剧本
这是一节作文课,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作文课。剧本,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才出现,所以编写剧本相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十分陌生,也是有困难的。在导入环节,王老师针对授课的第二天是清明节这一情况,巧妙地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清明》,然后顺势给它“变身”,以古诗改编成剧本的方式导入,让学生初识剧本的模样,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构思精巧,令人耳目一新,勾起了学生“过一把编剧瘾”的欲望。这样,由已知到未知,既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又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身处紧张的中考备考环境中的学生们感受到,他们的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诗和远方,感受到教者给予的人文关怀。古诗、戏剧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导入体现了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同时,指导学生诵读《清明》,把古诗改编成剧本,是作文教学的创新之举,增强了学生的语感,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建构。
二、读写结合,明确要求
作文教学重在指导,有效的指导能让学生拨开迷雾,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在指导学生明确剧本的特点这一环节,王老师不是简单地直接呈现,而是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第241页的知识短文一“课本剧的编写”这一内容,找出剧本的特点是什么。这样,让学生在主动阅读中获得阅读体验,培养阅读能力,积累语感,从而使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一,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训练。统编教材总编温儒敏先生说:“比起其他版本的教材,‘部编本语文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温儒敏.把学生败坏了的阅读胃口调试过来[J].内蒙古教育,2017 (12):12-14.)温先生所提及的阅读方法,触及了阅读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王老师让学生快速浏览知识短文,边读边圈画,找准信息,用自己的话概括;在学生速读之后,王老师有意识地提示学生阅读要记准要求,根据需要寻找信息,训练学生速读、跳读、精准阅读,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提升阅读品质,真可谓于无声处有深意,“润物细无声”。其二,注重语文能力的训练。心理学家林崇德先生说:“语文能力的基础是概括。”提取信息能力和概括能力是学生的重要阅读能力,能力只能被“习得”,而不能被“学得”。王老师让学生筛选有效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用尽量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就是“习得”。其三,及时点拨,顺势引导。当学生阅读完短文,没有回答出剧本的特点,而是说出舞台提示和人物台词时,王老师及时出示相关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认识舞台提示和人物台词是剧本结构方面的要求,不是剧本的特点,要求学生继续阅读知识短文,直到学生概括出剧本的特点。
这一环节,学生自读短文,掌握了剧本的特点,为下一环节的剧本编写打下了基础,很好地体现了“读写结合”的原则。在阅读实践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训练其阅读能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展与提升。
三、提供支架,掌握方法
指导学生编写剧本,是本课的主体部分,也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在这一环节,王老师利用自己的“下水文”提供支架,使学生掌握了编写课本剧的方法,顺利地突破了难点,是写作教学的创新之举,很值得借鉴。其一,明确适合编写课本剧的课文。王老师让学生自己在学过的课文中选择适合编写课本剧的课文,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剧本特点的理解,促进了知识的内化,为编写课本剧奠基。其二,读“下水文”,了解适合写入课本剧的内容。学生初识课本剧,什么内容适合编入课本剧,什么内容不适合,老师直接用语言描述,学生很难理解。王老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并利用自己的“下水文”为学生提供支架。学生通过教师的“下水文”与课文相比较,很快知道了不是所有课文内容都适合编入剧本,而是要“根据特点取情节”。其三,分角色读“下水文”,区别课文和台词。教师使用比较法教学,以“下水文”做参照与课文比较,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出编写台词的基本方法。其四,再读“下水文”,观察提示的作用。
王尚文教授在《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一书中说:“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写作,获得写作体验,然后将这种体验移情于学生,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才能有效地指導学生。”这一环节,王老师根据课文编短剧,用“下水文”巧妙地化解了写作难题,突破了写作“瓶颈”,真是“—文顶万句”,既促进了思维发展与提升,又落实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
四、学以致用,内化技能
在前面层层深入、大量准备的基础上,王老师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进入编写剧本和交流评价环节。编写的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有米下锅”,避免了平常作文无话可说的局面;编写的方式,自主合作,集思广益,利于优秀作品产生。学生编写剧本,是学以致用,所学知识内化的创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得以建构与运用。在评价交流环节,学生所展示的作品,符合课本剧的结构和特点,甚至有的台词编写得很有创意,证明这节课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是成功的。在评价过程中,赏析作品,互相借鉴,审美鉴赏能力在无形中得以发展、提升。
王老师的这节课,关注学生的读写体验,注重写作过程的指导,全程密集进行思维训练。整个教学过程,由剧本的形式到特点,由特点到写法,由写法到实践,由浅入深地训练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给了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很多有益的启示,并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教育局;0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