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染童真童趣 凸显写作技巧
张芸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用诗写童年钓鱼、游泳、林中釆摘小蘑菇的快乐场面,就像一幅幅童年的水墨画;有讲述老剃头师傅和“我”分别给小沙剃头的故事的文章,字里行间充满着童真童趣;有我国著名作家冰心写自己童年吹肥皂泡的经历的文章,描述了童年的快乐和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梦想;有讲述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的文章,赞美她坚守诺言的美好品质。学习这些课文,不但能让学生体验到课文的语言文字美、快乐情趣美、抒发感情美等特点,还能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
一、尽情玩耍,凸显童年乐趣
童年像一首诗,像一幅水墨画,可以让我们在童真童趣中体验到真善美。如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儿童诗,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典型场景:孩子们或是呼朋引伴去溪边钓鱼、去江上游泳,或是到林中釆摘小蘑菇,尽情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课文渲染出童真童趣,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1.以《童年的水墨画》为题,突出诗中有画。中国的水墨画,写意而不实,用笔往往简约、凝炼,而本文的每一首诗都符合水墨画的特征,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幅儿童生活的欢乐画卷,诗中有画,令人回味无穷。2.突出色彩的点染与动静的转换。诗歌描绘平静的溪水把人影染“绿”,再写水面的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这一“绿”一“红”,既是和谐唯美的相互映衬,又是拾到好处的点缀,使画面充满色彩美感;再看,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塑造了一种静态之美,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态被打破了,这一静一动的转换,使画面变得生机盎然,充满乐趣。3.巧用比喻描摹了孩子们江中嬉戏的欢乐画面。诗中把“一阵水花”与“两排银牙”做比喻,将童年的烂漫和快乐渲染得淋漓尽致,让鲜活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的眼前。4.巧用比喻想象孩子们采蘑菇的欢乐场面。诗中将小蘑菇钻岀泥土顶着菌盖比喻想象成头戴一顶斗笠;又将孩子们的斗笠比喻想象成雨后的蘑菇,相互比喻,妙趣横生,使孩子们雨后釆蘑菇的整个画面充满生命灵动的美感。5.突出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真童趣。三首诗的语言生动有趣。如《江上》中,把孩童比作“刚下水的鸭群”,把划动双臂比作“扇动的翅膀”;又如《林中》“小蘑菇”与“斗笠”相互比喻,语言生动,感情直率明朗,融童心、童趣为一体,多角度地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穷趣味。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三首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小练笔,把《江上》这首诗改写为一篇短文,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巧用对比,突出生动有趣
巴尔扎克曾经说:“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由此可见,童年生活充满五彩缤纷的世界。如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一文,讲述了老剃头师傅和“我”分别给小沙剃头的故事,文章巧用对比,情节有趣,字里行间充满童真童趣。1.题目新颖,耐人寻味。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写了老剃头师傅让小沙剃头经历了“受刑”般的活受罪的痛苦;而“我”其实并没有剃头的经验,只是小沙为了摆脱“害人精”的折磨,病急乱投医,才使“我”有机会成为“剃头大师”。“我”剃头的水平与“大师”这一称号形成了强烈反差,从而产生了戏剧性的表达效果。2.巧用对比,彰显不同效果。课文第一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描写了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经历。描写老剃头师傅使用的工具“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和“一把老掉牙的推剪”,是非常传统的工具;老师傅剃头时,这把老掉牙的推剪“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还“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由此可见,老剃头师傅的工具不好使,剃头的技木好像也不能让人满意;课文第七自然段至第十八自然段重点描写“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比如,从“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和“这儿一剪刀……上面落满了黑毛发”,突出“我”剃头动作的随意性;再从“可我好像有剃头的天份”“再摆岀师傅的架势”“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等,突出“我”良好的自我感觉;接着从“闯了祸”“随意乱剪”“坏了”等,突出“我”心情的变化,由得意变得有点紧张;从“坑坑洼洼”和“层层梯田”,感受“我”剃头水平的糟糕;从“倒霉”这个关键词,突出小沙和姑父的倒霉经历,突出“我”槽糕的剃头技术。全文巧用对比,彰显了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的效果显然不同,害得小沙剃了光头。3.运用修辞手法,让文章生动有趣。(1)比喻。如把推剪比喻成“老掉牙”说明工具不好使;用“坑坑洼洼”比喻“我”剃头技术差,理的头发太不平;并用“层层梯田”比喻,说明“我”的技术槽糕透顶了。(2)夸张。用“害人精”比喻小沙骂人,用夸张手法写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说明小沙害怕剃头。4.巧妙描写动作、心理活动和语言。(1)动作。用“嚓嚓”“剪下”“摆岀”等词语说明“我”给小沙剃头的随意性。(2)心理变化的描写。用“闯了祸”“随意乱剪”“坏了”等,体会“我”心情的变化,由得意变得有点紧张。(3)语言描述生动有趣。如“‘嗬!小沙高兴了,‘你真把头发剪下来了!”从这句话中,体现了小沙对“我”剃头剪下头发,既高兴,又表示赞美;又如“‘哎呀!我叫起来,‘坏了!”体现“我”剃头剪头发闯了祸。因为随意乱剪,让头发出现了长长短短、太不整齐的效果。这段话用“哎呀!”“坏了!”的惊叫,是多么生动有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讀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运用文中生动有趣的语句,写一篇描写自己理发(女学生可写剪头发)的短文,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运用质疑,感悟童真童趣
“文贵有疑”。我国著名作家冰心小时候就喜欢“质疑问难”。《肥皂泡》一文,是冰心写自己童年时代吹肥皂泡的经历。那小小的,不起眼的肥皂泡,经过作者的手,作者的嘴,以及作者的眼,作者的心,不仅吹岀了快乐,吹岀了情趣,还吹岀了自己童年的梦想,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在交流互动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童真童趣,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作者吹肥皂泡?(作者是按照先后顺序写吹肥皂泡的。(1)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作者先讲述了自己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是吹肥皂泡。(2)在课文第三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细致地描述了吹肥皂泡的情景和“我”体验到的无比快乐。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吹肥皂泡的过程;第四自然段主要描述了肥皂泡美丽奇妙的样子;第五自然段写了由肥皂泡产生的美好想象,表达了“我”心里的快乐、骄傲与希望。)2.课文用了哪些细腻的语言,给人以清新隽永的审美感?((1)生动细腻的描写。如用“和弄和弄”“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等词语,对做肥皂水、吹肥皂泡的过程进行细腻地描写,生动再现了孩子们吹肥皂泡时投入而专注的状态。(2)描写色彩。如用“五色的浮光”表现肥皂泡在阳光下的颜色。(3)巧用比喻。如“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中把“小球”比喻成肥皂泡,也把“一个个小球”比作“一串美丽的梦”,想象是多么生动新颖。(4)巧用排比。如用“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一连串的排比,充分表达了“我们”的骄傲和自豪。)3.作者是怎样描写吹肥皂泡的?表达出作者对肥皂泡的什么感情?((1)描写吹肥皂泡的动作轻柔。如用“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等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吹肥皂泡的动作轻柔。(2)描写肥皂泡的样子轻软。如用“轻圆的”“软悠悠地在空中飘动”生动地描写肥皂泡的样子轻软。(3)描写对肥皂泡的喜爱之情。如用“轻清透明”“玲珑娇软”表达作者对肥皂泡的喜爱之情。)4.作者借助吹肥皂泡,表达怎样希望和梦想?(如用“借着扇子的轻凤……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这段话描写了作者借助肥皂泡仿佛就是孩子们的化身,带着他们的希望和梦想飞起来了,表达了作者充满希望和梦想,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坚守诺言,赞美诚实守信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要做到时时处处守信并不容易。如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一文,讲述的是宋庆龄诚实守信的故事。一天早晨,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个朋友家去,临岀门时小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编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去教,可是小庆龄还是决定留下来,履行自已的诺言,课文赞美了小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理解小庆龄是怎样坚守诺言,诚实守信的。1.首尾呼应,突出中心。课文开头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讲述了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小庆龄特别高兴,充满了期待;课文最后一段“送家里人岀门后……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结尾突出中心,对于守信并不后悔,是全文的点晴之笔。因为在她的心里,重承诺、守信用比什么都重要。文章首尾呼应,赞美她为了守信而作岀牺牲的可贵品质。2.课文通过大量对话表现小庆龄信守诺言的美好品质。课文第二自然段至第九自然段通过小庆龄与爸爸妈妈的几次对话,展现了她宁愿放弃去伯伯家看鸽子的机会,也要遵守教朋友小珍编花篮的约定,独自一个人在家里等候小珍;又如第六自然段中“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这句话说明小庆龄尽管知道第二天教小珍编花篮不是不可以,但她认为不能让小珍扑空,所以拒绝了父母的建议。3.向小庆龄学习,从小养成信守诺言的好品质。教师要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小庆龄信守诺言的美好品质,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写“《我不能失信》的读后感”,既強化对学生信守诺言的教育,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