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问成链,助推高效课堂

    陈燕

    

    

    [摘? 要] “学,源于思,始于问. ”问题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摇篮. 数学是一门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贯穿整个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问什么?怎么问?”是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与教学实施时需要斟酌的问题.

    [关键词] 问题链;课堂;初中数学;参与度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学习反思中,笔者越来越体会到问题链的重要性. 它可以“化零为整”,将零碎的问题进行串联,使问题层层递进,逐个击破,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下面结合“9.3 平行四边形”(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的教学片段,就如何设置问题链,助推高效课堂的实现谈谈自己的看法,给各位同仁一些参考.

    引入教学: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引入教学是新授课的起始环节,问题引入是数学常态课最常用的引入方式之一. 问题的提出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预设的过程中可以联系生活,将问题设置成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以增加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期待.

    问题1:观察下列图片(图1、图2、图3),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美丽的建筑、伸缩门、花园篱笆.

    师(追问):你回答得很完整. 如果用数学的眼光看这三幅图,你又能发现什么呢?

    生1:我发现了平行四边形.

    问题2:为什么叫这个图形平行四边形?它有什么特征?

    生2:这个图形之所以叫平行四边形,是因为它的四条边两两平行,这也是它的特征.

    生3: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角也分别相等.

    师:非常好,你回答得真准确. 你是如何得知的呢?

    生3:(迟疑)……

    师:没关系,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得知其中的原因了.

    问题3:如何表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邻边、邻角、对角线吗?

    师生共同梳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摇 “问题1”取材于实际生活,让学生自己观察,以“大开门”的方式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看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问题2”与“问题3”则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展开,引导学生由整体到细节地学会观察平行四边形,为新知的建构做铺垫.

    合作探究:逐层深入,各个击破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本课堂受到了大力提倡与推广.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什么、怎么学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只是引导与补充,因此作为组织者与引导者的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尤为重要. 合作探究是生本课堂常见的学习形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设置的问题链必须有针对性、有梯度,层层深入,找准思维的正确方向,逐个击破.

    问题1:我们以往探究图形的逻辑顺序是什么?

    生1:我们探究图形时先探究它的定义,然后是性质,接着是判定,最终是性质及判定的应用.

    问题2: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生2:我们应该从边的长度、角的大小这两个角度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生3:还有对角线的长度.

    生4:我们应该从对角及邻角的大小关系、对边的关系、两条对角线的关系来探究它的性质.

    问题3:我们在小学里是如何探讨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之间的关系的?

    生(齐):度量.

    问题4:度量的结果只能作为一种猜想,那我们如何验证这一猜想呢?有哪些步骤?

    生5:先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接着证明,最后得出结论.

    师:非常好!现在进行小组活动,通过相互合作来验证这个猜想吧.

    设计意图?摇 该环节的重点是学生的小组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是在小组活动开始之前,因此该环节问题链设置的关注点在于问题之间的联系. 首先是让学生回忆探究图形的逻辑顺序,由一般到具體地去考虑如何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接着以小学中对其性质的猜想为目标进行验证. 以这样的方式逐步加深问题,能将学生的思维自然引入重点.

    自主建构:充分引导,内化知识

    生本课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建构知识. 诚然,教师的引导也是必需的. 问题引导是最直接的引导方式,引导的重点在于“引”,即引出知识,因此这一环节的问题数量不需要太多,但是问题间必须有递进关系. 引导必须充分而不过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问题链的价值与引导的实质.

    问题1: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吗?

    生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问题2:你觉得性质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生2:我觉得需要分清对角和邻角及对边和邻边.

    生3:我觉得性质中需要注意的是“前提”,即这个四边形必须是平行四边形.

    生4:我觉得需要注意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讨论,不要遗漏.

    设计意图?摇“问题1”和“问题2”组成的问题链简单明了、有针对性,能引导学生对新知进行归纳的同时深入思考、学会分析,从而促进知识的形成与稳固.

    解决问题:一题多问,“穷追不舍”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问题,因此解决问题是每节数学课的必备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例题的讲解和变式的探究即是问题链的体现形式,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不仅可以提高例题的容量,还可以凸显问题链的价值.

    例1?摇 小明用一根36 m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场地. 已知这个场地其中一条边的长为8 m,求其余三条边的长度.

    变式?摇小明用一根36 m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场地. 已知这个场地其中一条边比另一条边长4 m,求这个场地各边的长是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