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标准化体系建设分析

    杨大海

    

    【摘? 要】非煤矿山存在爆破、采空区等事故风险,是高危行业之一。化解非煤矿山事故风险是目前该领域以及国家关注的重要课题。基于此,论文通过了解双重预防标准化体系对非煤矿山的必要性,重点分析建设该体系的有效途径,以期促进非煤矿山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标准化体系;风险点

    【Abstract】The non coal mine is one of the high-risk industries because of the accident risk of blasting and goaf. Dissolving the accident risk of non coal mine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is field and the country. Based on this, through understanding the necessity of dual prevention standardization system for non coal min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effective way to construct the system,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on coal mines enterprises.

    【Keywords】non coal mine; dual prevention standardization system; risk points

    1 引言

    2016年1月6日,習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就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其中第四点:必须坚决遏制特重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自2016年10月国务院安委办印发《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至今,双重预防机制工作在我国已推行5年,但非煤矿山领域安全事故频发,给该领域以及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而双重预防标准化体系通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两方面对非煤矿山企业生产经营工作进行事故风险管控,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非煤矿山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2 建设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标准化体系的必要性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企事业规模逐渐扩大,传统生产运营方式逐渐转向新型、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在该时代背景下,各类安全事故和隐患也在不断突显,尤其是非煤矿山企业,由于涉及爆破、高陡边坡等危险因素,近几年安全事故频发。究其原因,是上述企业没有全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和管控,针对事故隐患的排查不力,进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而双重预防标准化体系能够切实落实非煤矿山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并将其前移到风险排查与防控以及隐患管理方面,切实降低风险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从源头治理安全风险和隐患,保证各项生产工作的安全进行,对促进非煤矿山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 建设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标准化体系的有效途径

    在建设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标准化体系时,应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后续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并构建信息化体系平台,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从而保证该体系的实效性。具体建设途径如下。

    3.1 正确认识风险与隐患的关系

    3.1.1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关系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二者是并列的吗?是相互递进的吗?其实都不是,二者是相互包容的关系:隐患排查治理包含于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的主要工作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管控,其中核心工作是危险源辨识。那危险源辨识都辨识些什么呢?一是辨识风险点有什么危险物质和能量;二是辨识危险物质和能量现有哪些管控措施、管控措施是否完好,即是否存在隐患。对存在的隐患进行治理、确保管控措施有效,把风险管控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就是风险管控(见图1)。

    3.1.2 风险与隐患的关系

    风险与隐患也不是相对独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动态关系。《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应急〔2019〕78号)中对隐患的定义是:“对安全风险所采取的管控措施存在缺陷或缺失时就形成事故隐患”,即风险点的管控措施缺失或出现了缺陷,则形成了隐患,风险度相应会提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的严重程度分值均会升高)。如果隐患不能及时得以治理,则很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隐患得以治理,则风险度会随之降低。

    要准确理解“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这句话。有企业认为:管控不好出现隐患后,则风险转变成了隐患,风险就不存在了,这是不对的。风险与隐患不是递进和取代关系,风险管控不好,可能会出现隐患,但此时风险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大,隐患不能及时得以治理,则很可能会发生事故。即从危险物质和能量存在,到事故发生的前一瞬间,无论管控措施是否存在隐患,风险都是存在的(见图2)。

    3.2 梳理非煤矿山作业流程

    为保证该体系的顺利、有效建设,需要对非煤矿山作业流程进行梳理,主要按照矿级、部门级、作业区级、班组级和岗位级对组织层级架构进行明确划分,并按照业务职能将其工作分为作业流程和管理流程。尤其是作业流程,主要强化工作人员各项操作的规范性,为此,应细致编制作业流程,从而强化安全风险识别、控制强度。同时,在明确各项流程内容后,应与业务制度进行配套使用,完善机制,明确责任,为后续体系的建设提供有效保障[1]。

    3.3 评估安全风险

    第一,划分并确定风险点,辨识危险源。在对风险点进行划分时,可以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对风险点进行划分,在该情况下,非煤矿山企业的采矿生产系统可以被划分为穿孔、爆破、铲装以及运输等。选矿生产系统为粗碎、中细碎、磨矿等;尾矿库为输送、堆存、排洪、回水以及库水位监控等。在合理划分风险点后,为保证全面覆盖风险点,企业应组织生产、安全等部门责任人进行讨论,对划分的风险点进行确定,保证生产工作以及设备均处于风险点覆盖范围内。以采矿生产系统为例,风险点应覆盖穿孔、爆破等日常性作业以及地质勘察、动火或高处等特殊作业,从而保证风险的有效防控。在确定风险点后,企业应对生产经营工作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针对每一个风险点,企业内部部门、车间、班组等员工应全面动员,采用自下而上的方针对风险点进行识别。具体而言,应按照正常、异常以及紧急这3种状态对风险点进行分析,并立足于操作行为、整体环境、安全管理以及物的状态这4项影响因素对风险点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工作危害分析法以及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开展风险点分析作业,进而有效识别风险点的危险源。

    第二,风险评价并分级,编制风险管控清单,落实控制措施。在识别风险源后,应对风险进行评价,可以使用风险矩阵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相较于前者,后者的评估结果更能够反映现场实际风险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该过程中,应保证基层工人切实参与进来,保证评估结果的科学合理性。之后,以评价结果为基础进行风险分级,分别使用红、橙、黄、蓝对风险进行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进行分级,从而便于后续风险管控措施的合理制定,实现风险的有效管控。在对风险管控措施进行制定时,非煤矿企业应注重对工作人员行为的规范,并以保证作业环境为目标,不同级别风险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管控。例如,工程技术措施包括封闭、减弱危害等,安全管理方面则是对作业许可加强审批以及加强监测监控等,并落实个人防护措施。最为重要的是制定应急处置措施,保证应急物资的充足性,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从而有效对风险进行及时防控。对于风险分级管控的清单,企业应立足于各层级的风险点制定排查工作体系,并根据不同岗位落实排查重点和排查记录表。另外,对于操作和风险难度都较高的设备和作业,企业应对其进行重点管控,逐级落实具体管控措施[2]。

    3.4 落实检查与考核机制

    该环节主要对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和治理,并通过落实责任制度和监管制度强化对风险点和隐患的检查督促落实效果,并通过与绩效考核挂钩从根本上实现双控体系的落实,从而为非煤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具体而言:

    第一,隐患排查治理。非煤矿山企业应要以风险清单为基础要求各部门及工作人员排查危险点管控措施,保证措施的有效性,若是在排查过程中发现措施弱化或是无效化等问题,则将其确定为隐患,并及时制定新的有效管控措施。同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排查治理制度,落实责任制度,明确各作业和设备负责人,并以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以及岗位人员的层次对职责进行进一步划分,保证使企业内部人员明确自身职责范围,规范开展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工作,保证工作流程的有序性。另外,应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整改、排除、治理以及能够造成的影响范围作为分级标准,将其分为重大和一般事故隐患,并落实隐患排查、登记以及报告等闭环管理,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的“五落实”,保证隐患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第二,按照企业实际工作要求落实矿级、车间、班组等负责人制度,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并定期检查企业非煤矿山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责任制度的落实情况。同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以抽样的方式对风险防控以及隐患排查工作记录进行检查,保证隐患排查等工作落实的实效性,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及时记录,保证其真实、可追溯性,避免出现重复形式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问题。

    第三,落实分级考核办法,从根本上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促进双控体系的建设。具体而言,非煤矿山企业应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绩效考核办法和责任细则,通过定期检查结果,深化风险管控流程覆盖深度、扩大其广度,以绩效激励机制保证各时期、各阶段风险管控任务的顺利完成,实现风险管理绩效[3]。

    3.5 结合信息技术,深化信息平台

    为有效强化非煤矿山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效率,应用信息化管控平台,落实安全风险数据库,开发并使用风险管控等相关模块和表单,将上述编制的风险管控清单、措施以及具体风险点输入信息平台上,通过利用通信技术便于相关部门及人员的使用。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该平台与当地政府监管部门相连接,实现安全生产信息的共享与互联互通。另外,应及时更新平台和数据库数据,为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在建设该平台架构时,可以使用云服务和云计算技术将系统部署在云端,进而使企业上下工作人员通过移动设备能够对各项风险管控和隐患信息进行浏览。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风险分析模型,通过该平台将各项风险管控和排查工作流转给负责人,在短时间内开展风险巡查以及隐患整改等工作,依托该平台形成闭环工作流程,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3.6 加强人员培训

    在建设双重预防标准化体系时,工作人员作为各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非煤矿山企业应对其开展培训学习工作,使其从根本上意识到双重预防标准化体系对风险防控、隐患排查以及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各项工作的落实效果,促进双控体系的建设。具体而言,企业可以通过班前班后学习或是培训活动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风险识别能力,并通过闭卷考试等方式组织员工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从根本上落实各项措施。另外,要求工作人员若是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风险失控情况,应在对其处理后恢复岗位生产作业,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建设雙重预防标准化体系能够有效帮助非煤矿山企业识别风险、排查安全隐患,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应梳理基础工作流程,识别并评价风险,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和落实隐患排查工作等,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丹,马红梅.非煤矿山双重预防体系数字化平台研究与应用[J].有色金属工程,2020,10(08):119-123.

    【2】赵艳艳.非煤矿山创建一级安全标准化工作要点探讨[J].采矿技术,2019,19(05):72-76.

    【3】李双冰.非煤露天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及评价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