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探秘图画书结构

    沈丹微

    

    

    

    每本优秀的图画书都具备完美的“书”的结构形态,无论是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和封底,每一个环节都独具匠心,每一处都有重要的线索,隐藏着“神秘地图”,它们都是图画书的有机组成部分。遗憾的是,我们在自己阅读或引导儿童阅读图画书时,往往忽视画家用了许多心思为故事展开所做的铺垫,直奔故事主体而去。其实,只有引导儿童从头到尾地阅读,才能发现很多藏在图画书细节里的秘密。而儿童如果读懂了这些细节,就能更好地和图画书相融,和作者心灵相通,真正走进图画书里。那么,如何引导儿童从封面开始,认识图画书结构的魅力,探秘其独特的阅读价值呢?

    一、观封面,把握主旨

    不要简单地认为封面就是书的外皮,只是保护正文而已。其实,封面已经是故事的开始,它或是引人入胜的开头,或是绘本主题的集中体现……只要细心琢磨,我们就能读出许多有意思的东西。优秀的图画书封面都独具匠心。带着孩子读懂封面,是读懂整本图画书的第一步。读懂封面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从图画入手

    一般而言,图画书的封面是取自书里的某一幅画,而这幅画往往是本书的精华。比如,《被澡盆卡住的熊》,封面直观呈现了一只憨厚可爱的小熊被卡在澡盆里,一脸焦虑(如图)。我们可以从观察图画开始,让孩子谈论画面上小熊的神态、动作,从而引出故事。

    2.从题目开始

    题目,是对图画书内容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既道出了故事的中心,又暗示了故事的主角。

    对儿童来说,随着生活经验和阅读量的不断增长,认识和解读一些常用的字词已不在话下,那么,就让我们大胆放手,给予儿童“自说自话”的机会。在阅读图画书《大风》之前,我不给孩子看任何图画,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写了“大风”两个字,问:“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什么故事呢?”孩子们毫不费力地读出“大风”。于是,我又问:“你知道哪些大风呢?你喜欢大风吗?为什么?”“大风来了,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有的孩子说,大风来了,房子被吹倒了,小树被吹歪了;有的说,大风来了,会打雷,会下大雨;有的说,大风来了,人们都躲起来了,等等。孩子们说出了平时听来的、看来的、学来的关于大风的认知经验,几乎包含了大风可能会带来的种种不幸和灾难。我再问:“故事里的大风,是不是跟你们说的一样呢?”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打开小书,仔细阅读,他们发现故事的前半部分,人们担心并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想象不谋而合。这给孩子的阅读和理解做了很好的铺垫。而故事后半部分,大风过后,世界竟然出乎意料的美丽、和谐,这突然给孩子们的心灵带来一种新的震撼,反映了他们自然道出的害怕“大风”,其实是渴望自然与社会和谐的美好心愿的表现。

    3.图与文的结合

    封面中的图扮演鲜明活泼的角色,封面中的文(题目)是一种引导,赋予图以特定的内涵,使图画的意蕴更加丰富明朗。如《月亮的味道》封面,一只长颈鹿抬头仰望朦胧的月亮(如图)。月亮好大,长颈鹿好小,长颈鹿与月亮就差那么一点距离,总是够不到。怎样引导孩子将图画和题目巧妙联系呢?首先,我们请孩子观察图上有谁,它想干什么;再请孩子阅读题目“月亮的味道”,孩子马上就想到,长颈鹿是想品尝月亮的味道了。然后,抛给孩子新的问题:长颈鹿能吃到月亮吗?它会请谁帮忙呢……带着这些疑问,带着期待,幼儿就会充满兴趣、乐此不疲地将阅读进行到底。

    二、看环衬,产生联想

    图画书一般都有环衬。环衬,是连接书芯和封皮的衬纸,使得整本书浑然一体,是图画书整体设计的一部分,是作者和编辑的匠心所在。成人一般容易忽视,但儿童一般不会放过,而且会有新奇的发现和联想。

    1.提升故事主题

    故事的阅读可以从封面开始,也可以从环衬开始。我们来看《彩虹的尽头》。翻过封面,一道五颜六色的彩虹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教师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呀?美不美?你能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吗?”于是,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七色的彩虹,美麗的彩虹,弯弯的彩虹……美不胜收。教师接着问:“传说中,彩虹的尽头藏着很多宝贝,猜猜会是什么宝贝呢?”在孩子们尽情猜测后,打开正文,引导他们思考:“一只狐狸和一只獾看见了彩虹,它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随着孩子的想象,跟着狐狸和獾的步伐,有趣的探宝之旅开始了。

    2.渲染故事氛围

    别小看图画书的环衬,很多时候,环衬是故事发生的铺垫及环境,渲染故事的氛围,强调人物的情绪。比如《菲菲生气了》,环衬是象征愤怒情绪的红色。阅读封面后,打开图画书,教师问:“谁知道这一页为什么是红红的?你觉得像什么?为什么?”孩子回答:红红的像着了火,像火山喷发,是菲菲生气了,心里像火一样。教师因势利导:“菲菲这火气可真大啊!那她到底为什么生气呢?大家猜一猜。”孩子们的猜想自然是五花八门。“是不是像你们猜的一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图画书看看吧。”于是,故事自然而然开始了。当然,环衬的内容一般不需要讲解,它有时是作者和编辑运用暗示手法传递的信息,只需稍作提示,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品味就好。

    3.透露故事情节

    图画书的环衬绝不是多余的,它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如《我的妈妈》塑造了一个千变万化的妈妈形象,但无论妈妈变成谁,那件花布睡衣永远都在。而此书环衬恰恰就是妈妈身上那件缀满五颜六色小花睡衣的一块小小衣角。翻到环衬,可以直接问孩子:“这块花布怎么这么眼熟?看到它你会想到什么?”当然是妈妈的睡衣,还有妈妈暖暖的怀抱啦。孩子翻阅完正文,再回到环衬时,会感受到图案与故事文本遥相呼应,没一处不静静流淌着温暖与爱意。

    三、赏扉页,畅想完美

    翻过环衬,到了扉页。扉页上一般印着书名及作者、绘者、译者和出版社的名字。扉页中有伏笔与暗示,仿佛大戏开演前的锣鼓声,为正文做好了铺垫与情境的营造,成为阅读的起点。现以脍炙人口的《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扉页为例加以阐述(如图)。

    1.看图画,奏响阅读序曲

    首先,请孩子观察扉页上的小图片。“孩子们,你们看,小兔和大兔在玩什么游戏?它们的心情怎么样?”然后,儿童便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回忆和感受与小兔相同的情感体验。“大家有没有和爸爸妈妈玩过这样的游戏?当你玩得很开心的时候,你会跟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最后,请孩子们猜测故事主人公的想法与行动。于是,故事开始了,那么自然,那么亲切,就像孩子的日常生活。

    2.读作者信息,感受故事美丽

    扉页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图画书的文字作者、插图作者、译者、出版社等信息。孩子一般不会在意这些信息,他们只想早点打开正文,探秘精彩故事。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倒过来。“宝贝们,谁知道这么美的图画,这么好听的故事,是谁画的、谁写的,谁把它们编制成一本好看的图画书的呢?让我们一起翻到扉页,秘密就藏在这里。”于是,润物细无声地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善良感恩的种子,让他们记住和感谢给我们带来那么多欢乐的人们。

    四、阅正文,收获惊喜

    对于文本类读物来说,正文是书的开始,但对图画书而言,正文则代表着书的主题部分开始逐渐呈现。当教师把图画书所表现的内容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图画书中所蕴含的快乐、喜悦和美感等也随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阅读的美好体验便会永远地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当然,除了朗读,还要让孩子“看”。那么,怎样引导孩子更好地看懂图画、读懂故事呢?

    1.抓主体,获取通往图画故事的通行证

    在图画书中占主要位置、形象突出的是故事的主要人物。辨别主要角色,是孩子进入图画故事世界,与作家进行“对话”的基础。如《蚂蚁和西瓜》,孩子很容易看出故事的主体就是那群蚂蚁,但主角只有一个,在哪里呢?教师说:“孩子们,你们仔细找找,这群蚂蚁里,你最喜欢哪一只?为什么?它长得和别的蚂蚁有什么不一样呢?”经这么一提醒,孩子们就很容易发现,无论在哪一页,都有一只戴着帽子的蚂蚁,它吹着哨子,挥舞小旗,指挥一群蚂蚁摘西瓜、运西瓜、藏西瓜……特别忙碌,它才是真正的主角。孩子们认出了主人公,就获得了进入图画书世界的通行证。

    2.扣主线,把握图画故事的精髓

    阅读图画书不仅是为了发展想象力,海阔天空地编一个故事,更重要的是跨越时空与作者进行信息和情感的交流、沟通,感受、理解作者为我们描绘的这个世界。所以,教师自己先要读懂读透故事,仔细分析图画内容,并准确地把握故事的主要脉络。我们来看《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一棵高高的大树,一只小小的鼠小弟,它尝试着像鸟儿一样飞,像猴子一样爬,像袋鼠一样跳……直至撞得鼻青脸肿,都未摘到苹果。后来,它遇见了海狮,两者合作,终于摘到了苹果。故事情节出人意料,读后令人愉悦。最后一问:“你们喜欢故事里的鼠小弟吗?为什么?”孩子们不难悟出,个子小没关系,只要爱动脑筋、不怕困难、会求助、会合作、能坚持,就一定能成功。我想,这份寓意也正是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精髓吧!

    再比如,《齐柏林飞艇》(如图),描述了一只仰望天空想要飞天的羊,它为了实现飞天梦想做了不懈的努力,最后梦想成真。教师引导孩子根据这一主线层层展开。教师先引导孩子观察封面:“瞧!那只羊在看什么?它心里是怎么想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有个孩子说:“因为那只羊一直盯着天空中飞过的飞艇,我想它可能是想要飞上天吧!”听他这么一说,孩子们都非常赞同。大家已经能够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去揣测人物的心理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教师又问:“飞天?你们觉得可能吗?”有个孩子刷地站起来说:“不可能,因为羊没有翅膀。”教师说:“这么说,这个故事还真有点悬了。是不是跟飞天有关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于是,师幼一起翻过封面,进入环衬。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蓝天白云。孩子们大声叫起来:“蓝天!白云!老师,是天空!”教师说:“是天空!看来故事真的跟飞天有关。那你们觉得羊能飞天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不能!”教师接着问:“那么,飞天可能只是羊的一个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羊做了哪些努力?最后,这个梦想实现了吗?答案就在图画书里。”孩子们开始自主阅读。通过仔细观察,大家准确地抓住了那只羊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做出努力的情节。比如,为了飞天,羊把自己缩成了一个球,从山坡上滚下来;为了飞天,羊不断地跳跃,把腿都弄伤了;羊做梦都是飞天的事情,可见羊的飞天决心,等等。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只羊终于一跃而起,坐上了飞艇,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被深深地感动着。他们积极探索着,这颗感动的种子就悄悄埋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里。于是,他们渐渐懂得了在以后的人生中坚持、勇敢、努力、付出的重要。

    3.挖细节,品味图画故事内涵

    在细节上,成人的“视力”不及儿童,但儿童的阅读,需要成人及时准确的引导。图画书《月亮的味道》第一页中(如图),幽黑的背景上除了那个夸张的月亮,什么都没有。教师问:“仔细看看,除了月亮,你们还发现了什么?那些发着绿光的小点点到底是什么呢?”经过提示,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是小动物的眼睛,有9双眼睛,是9只小动物。故事的最后,是小动物叠成了高高的天梯,真的吃到了月亮。教师再次问:“原来是9只小动物,为什么现在只有8只呢?还有1只呢?”直到最后一页,答案出来了,那第九双眼睛原来是一条躲在河里痴痴等待的小鱼。孩子们谁也不肯放弃,执着地等待那只没有出现的小动物。孩子们这样细心的观察和发现让教师既惊讶又惊喜。这也许正是图画书所要传达的深意。

    五、品封底,意犹未尽

    当我们读完一本图画书,合上最后一页时,你觉得故事已经讲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很多图画书在你掩上书本的最后一刻,依然没有完结,读至封底,仍然觉得津津有味。精彩的封底同样不容错过。

    1.进入图画书仪式的最后一部分

    日本作家松居直先生说,阅读故事就好比欣赏戏剧,先进剧场,坐到座位上,然后演出铃响,场内静下来,幕拉开,随着这个顺序,观众心里的期待度、紧张度也随之上升。在这个属于儿童的故事里,也由于慢慢地经过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起到和戏剧“拉幕”一样的效果,这是进入书的仪式。封底,仍然是阅读仪式的组成部分,是阅读这个美好享受的压轴戏。

    2.与封面遥相呼应

    大部分图画书的封底与封面遥相呼应,有的甚至需与封面连在一起来欣赏和讨论。比如,《蚂蚁和西瓜》(如图),将封面和封底同时展开,就是一块完整的西瓜和一群忙碌的蚂蚁。故事结束后,教师问:“宝贝们,故事讲完了,讓我们合上书,再打开来,看看又会有什么样的惊喜发现呢?”“对呀!原来封面和封底连起来,还是一块完整的西瓜呢。一本多么奇妙的图画书啊!”于是,故事最热闹、最忙碌的中心场景再次出现,开始和结尾遥相呼应,周而复始而又不断有创意。

    3.故事的结尾和延续

    有的封底则是故事的结尾和延续。比如《大卫不可以》,封底写满七扭八歪的“no”,教师问:“这些‘no会是谁写的呢?接下来,大卫还会做哪些让妈妈说不可以的事情呢?”于是,孩子们便可以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进行丰富的联想和延伸。再如《好饿的小蛇》,封底还是那条全身酥软的小蛇。“这回它该吃点什么呢?是刚才吃多了,肚子胀、不舒服,还是永远都吃不饱呢?”对天真的孩子来说,这完全可以引发新一轮的阅读。所以,合上书,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常读常新,常新常读,图画书的魅力无穷,奥妙无穷。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从感知图画书结构入手,从封面到封底,享受阅读,爱上阅读。因为阅读,儿童的成长之路会走得更精彩、更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