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文化发展角度谈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的批判
毛倩莹
【摘 要】20世纪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文化焦虑的时代。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文化领域呈现出糟糕的现象,科学技术催生文化生产的功利性、推动文化产品的欺骗性、加深文化影响的控制性。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探讨法蘭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在科学技术与文化交融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发展被扭曲利用,并不是完全起到促进作用,这对互联网时代培育文化自信给予深刻的启迪。
【关键词文化发展;科学技术批判;启示
【中图分类号】B01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4-0091-02
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指出科学技术与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出现了科技的发展对文化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新时代科学技术越来越与文化交融的过程中,需最大限度发挥科学技术对文化的促进作用,推动文化自信。
一、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批判的内容
(一)科学技术促使“大众文化”发展成“文化工业”
20世纪是文化焦虑的时代,科学技术使“大众文化”发展成了“文化工业”,成为文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科学技术所起的作用使法兰克学派黯然神伤,以此对科学技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大众文化无论是产生的过程还是创造出的结果,大众始终都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却使“大众性”逐步退化,文化被市场控制,呈现出商品化的趋势,“大众文化”偏离大众,更多地和“工业”融合在一起。 “大众文化”逐步发展为“文化工业”,科学技术起的作用不容小觑。艺术品、杂志、电影、广播等被科学技术不加节制地复制、传播,“娱乐性”“商业性”蔓延在文化发展领域中,大众文化被资本所控制,日益发展成“文化工业”,被沦落为赚钱的工具。
(二)科学技术造成文化发展“异化”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给西方人造成了生存困境和文化危机。在科学技术泛化的文化领域里,映入眼帘的都是复制、设定的作品,市场化、商业化、欺骗性的文化作品不断泛滥,文化发展在科学技术“推波助澜”下呈现出“异化”现象。
1.科学技术催生文化生产的功利性
艺术作为文化的一种形式,艺术的“异化”折射出文化发展的“异化”。霍克海默坚持美的非功利性特征,认为美是一种超越功利性的需要,是一种没有利害关系的愉快存在。《启蒙辩证法》指出“由于出现了大量的廉价的系列产品,再加上普遍进行欺诈,所以艺术本身更加具有商品性质了。艺术明确地承认自己完全具有商品的性质,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但是艺术发誓否认自己的独立自主性,反以自己变为消费品而自豪,这却是令人惊奇的现象。”[1](P.148)长时间受压迫、剥削的人们在科学技术带来的崭新世界中得到愉悦与放松。“资本”“市场”被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高度追求,需求引导生产,生产创造市场。为了一味迎合人们的需求,占领大片市场,获取高额利润,文化市场凭借科学技术开始进入前所未有的机械复制时代,文化产品成为文化商品。“艺术成为消费品,变成赚钱和获取利润的手段。”[2](P.156)
2.科学技术推动文化产品的欺骗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消费者生产形形色色的文化产品,这些文化产品与消费者的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反差”,带有消遣、娱乐的文化产品给消费者的现实生活蒙上一层薄纱,使他们渐渐忘记现实生活的苦痛。“文化产品本身,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声电影,抑制观众的主管创造能力。”[1](P.118) “欺骗性”成为技术世界文化产品的标签。文化工业凭借技术力量,生产的影视剧情万分美好, “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在影视中层出不穷,而这类现象与真实生活鲜少相关。穷人与富人,被统治阶级与统治阶级,可以听一样的广播,欣赏一样的电视,阅读一样的报纸,造成虚假的阶级“平等”。
3.科学技术加深文化影响的控制性
“但是文化工业的每一个产品,都是经济巨大机器的一个标本,所有的人从一开始起,在工作时,在休息时,只要他还进行呼吸,他就离不开这些作品。没有一个人能不看有声电影,没有一个人能不收听无线电广播,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接受文化工业品的影响。文化工业的每一个运动,都不可避免地把人们再视为整个社会所需要塑造出来的那种样子。”[1](P.118)文化影响的控制性与文化产品的欺骗性息息相关,正是因为人们沉浸在文化产品的欺骗性中,才渐渐被文化影响所控制。文化产品把人们带入到“乌托邦”世界中,人们被虚拟的假象所控制,这就抑制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人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忘记剥削与反抗,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似乎都已经被高科技下产生的文化影响所掌控,以至于渐渐丧失内在的超越维度,成为单向度的人。
二、评析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批判
马克思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法兰克福学派在科学技术发展下,从另一方面看到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文化领域,确实带来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结果,从20世纪文化焦虑谈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的批判,使其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广播、电视、电影、报纸被纳粹主义严加控制,成为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法兰克福学派对纳粹主义的厌恶就表现在这些被纳粹主义利用的先进传播工具上。再加上德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理想主义以及反理性主义普遍被德国的思想家、哲学家继承下来,德国文化中的批判情怀以及哲学中的辩证法就蕴含着对科学的批判,德国的宗教文化中也孕育着对理性、科学技术的超越与批判。在这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的熏陶下,使作为哲学家、思想家的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领域的科学技术进行了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的批判除否定之外,他们也忽视了大众在科学技术造成文化“异化”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并不是所有的大众都是“文化工业”中的愚民,在文化产品的欺骗性、控制性的影响下,人们还是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选择能力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理想主义使得他们对现实过于完美,把焦点放在事物瑕疵上,以至于只注意到民众的被动、懈怠,而忽视民众的主体性作用。
三、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对互联网时代培育文化自信的启示
“科技强国”“文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人民的使命,它们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科学技术在推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力推进文化和科技相融合,其中文化与互联网融合最具代表性,既要让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的发展,互联网在与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应该积极规避其消极影响。
(一)实现互联网时代文化的创新发展,搭建共赢之桥
文化必须借助一定的传播手段、传播工具,否则就是一潭死水,成为“沉寂”的文化,互联网是科学技术的典型产物,各种媒介平台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对加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的高度融合、整合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走出去所起的作用都毋庸置疑。互联网为文化的传播、创新、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又推动互联网不断革新、完善,引导互联网主体不断创新,推动互联网行业蒸蒸日上。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也可以引导互联网技术创新,指引互联网发展方向。
(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警惕西方文化渗透
互联网开放、共享的特点,使得各种信息一拥而上,再加上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此起彼伏,社会压力突出,让敌对势力和西方反华势力有机可乘。这些不良势力认为只要颠覆了我们的文化,就能颠覆我们的国家,于是他们利用互联网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通过电影、电视这些媒介向我们大力推行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这些影视中所体现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无疑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它们强调个人主义高于集体主义,高度宣扬“普世价值”“西方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冲击我们的文化自信。通过互联网以“隐秘”的形式渗透他们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国人,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全面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不动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三)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净化文化发展网络空间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网络应该有选择的传播、建构文化,当前,网络上充斥着不良信息。国内不法分子在网上宣传法轮功、邪教、极端宗教等思想,以及一些扭曲共产党的言论。无良商家也通过媒介去宣传黄赌毒,网络浏览页上经常会出现不良广告,与我们倡导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理念背道而驰。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净化文化发展网络空间迫在眉睫。加大对舆论的正确引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网络的监管力度,建立網络综合治理体系,使文化经过互联网可以不变质。
从20世纪文化发展角度谈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的批判,这是文化与科学技术相融导致所形成的批判理论。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下,文化离开科学技术的后果不堪设想,科学技术越发达,它对文化所起的促进作用就越大,文化越发展,就越能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以“井底之蛙”看待两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M].重庆出版社, ? ? ? ? 1990.
[2]衣俊卿等.20世纪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 ? ?层解读 [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3]于春玲,邢闯.国内法兰克福学派技术批判思想研 ? ?究述评[J].科学经济社会,2013,(4).
[4]孙越. 对“技术理性批判”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技 ? ?术观的一个反拨[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 ?版),2013,(2).
[5]高亮华.技术:社会批判理论的批判——法兰克福学 ? 派技术哲学思想述评[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2,(2).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