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及其复古文人山水画探析
周雄平
摘 要:“作画贵有古意”为文人画家赵孟頫标榜与实践的重要艺术标准。赵孟頫在其山水画中将法古、复古等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对后世的创作影响深远。自他之后的几百年间,中国绘画史以文人画为主的局面彻底被打开,古意与抒情两大艺术传统因文人创作群体的重视,得到深入且集中的发展。文章借赵孟頫之代表作,就其山水画及其意义予以浅析。
关键词:赵孟頫;复古;文人山水画
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至元代,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对于元代宫廷废弃画院的史实,过往的研究学者普遍认为是蒙汉文化冲突的一个体现。近年来,经学界考证,尽管当时宫廷对蒙汉比例的态度仍有待进一步斟酌,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时多元化时代背景催生了一个独特的多族士人圈。在该脉络下,山水画领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士人成为主要的创作群体。在这批文人画家的倡导下,元代画坛形成了一股“复古”风潮,其中赵孟頫(1254年-1322年)为领军人物。诚然,复古非始于赵孟頫,但他对古意的定位与发展,规范了一个较为明晰的古典模式,自他之后的六百年间,文人画的创作与古意密不可分。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人。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受到忽必烈的重视,而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赵孟頫博学多才,工古文诗词,在书画方面造诣尤深,是元代士人畫坛的佼佼者。其山水画参唐人高古之趣,取法董源、李成,又弃精勾密皴之习,着重表现文人隐逸的生活情趣。
赵孟頫明确提倡复古,称:“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此可为知者道,不为不知者说也。”可见,他所标榜的艺术标准是法古、复古,要有古意,即在技法与意境上取法唐人,追求中和、雅正、清幽、淡然的境界,而去除“用笔纤细,傅色浓艳”画风的流弊。
提及赵孟頫早期的复古作,现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的《谢幼舆丘壑图》被视为代表(图1)。赵孟頫在这件作品里,重新唤醒了中国士人记忆中山水画的一种模式,即青绿山水。此图卷绘东晋学者谢鲲的典故,鲲字幼舆,好老庄,善奏琴,寄迹山林。画中人物身居想象中风景,独坐水畔丘壑,观水流潺潺,听松涛阵阵,看似意态悠闲,神性超脱,但其中又暗含隐逸的深层意味,被学界理解为赵宋宗室屈于元蒙的隐晦、辛酸之意。画面布局奇特,绘法古拙,赵孟頫自题道:“此图是初敷色时所作,虽笔力未至,而粗有古意。” 后人对该图卷也推崇有加,例如,明代王琦题跋赞道:“今松雪翁后数百载心领神会,作为此图,最是位置有方,笔意奇妙。”可见,《谢幼舆丘壑图》是赵孟頫早期追求古意与抒情两大主题的体现,抒发了中国传统士人的归隐之意及自由阔达的胸襟。
画家在山水画领域内的另一显著艺术成就,体现在其水墨浅绛山水。该类代表作有《鹊华秋色图》《水村图》和《洞庭东山图》等。其中,创作于1296年初的《鹊华秋色图》最广为人知,此画作兼具复古与创新。赵孟頫受其在北方购得的唐宋珍稀古画影响,同时结合渴笔等新手法,描绘齐鲁秋景,以表达一种新的艺术主张。画家参照董源的古典传统,运用写意笔法造山石,以细密皴线凸显山峦层次;林木、树干则简略双钩,枝叶借墨点草草点缀,摈弃精勾密皴旧习。该画用淡彩及水墨浑染,使平川洲渚呈现苍秀简逸之画意;渔夫、村翁劳作一景与蒹草芦苇呼应,又使画面增添生机,体现了赵孟頫的灵动笔法。明代董其昌对此画卷极为重视,更亲题五段跋,称其为:“有唐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之雄去其犷。”可见赵孟頫对唐宋古意的参透,经董其昌的参与及丰富,使复古这一传统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
相较于《鹊华秋色图》,赵孟頫在1302年所画的《水村图》,则更具有萧疏淡远的特点。画家以水墨写江南水乡风光,景色开阔平远,汀沙澹荡,林树清幽,以披麻皴画山,多运用渴笔突显写的韵味。值得一提的是,《水村图》的用线十分特别,赵孟頫以疏密有致、浓淡相宜的手法,用中锋简练塑造线条,未有过多交叉重叠,是他继承古意并进一步发展的证据之一。时年49岁的画家,已参透董源画风,又更多地融入己法,援书入画,借景抒情,其画古意盎然并透露出成熟的个人风格,散发出一种平淡、静穆的气质。
赵孟頫对董源披麻皴的经典运用,亦体现在另一佳作《洞庭东山图》上,与《水村图》相似,该画重视线条并以披麻皴造山体、岸坡。画家描绘了恬静优美的景色,秀丽的东山与湖水相环,营造出空阔悠远的感觉。尽管这两件作品有不少相似之处,文人气息浓郁,但鉴于《洞庭东山图》为绢本,材质有不同,赵孟頫用笔更为细腻小心,其墨色清淡,绘制精致,具有小青绿山水的特点。山峦、坡石、树丛浅绛设色,这种浅绛山水是画家在唐、宋青绿山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双松平远图》(图2)是赵孟頫晚年表现清幽简远、淡然意境的佳作。图中近景画苍松立于怪石枯木之中,远景画平坡矮山,山石空勾轮廓,不加皴染,间有飞白,用篆书双钩松树,简约古雅。空旷、神秘的布景代表了中国士人山水画革命性的转型,赵孟頫将绘画转化为书法,强调了用线的重要性。画面右上署“子昂戏作双松平远”八字,卷末自题曰:“仆自幼小学书之余,时时戏弄小笔,然于山水独不能工。盖自唐以来,如王右丞、大小李将军、郑广文诸公奇绝之迹不能一、二见。至五代荆、关、董、范辈出,皆与近世笔意辽绝。仆所作者虽末敢与古人比,然视近世画手,则自谓少异耳。”可知赵孟頫在此表明,尽管沿用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主题,但《双松平远图》绝非仅为一幅山水风景画。
赵孟頫在绘画上将复古的概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影响深远。自此,中国绘画史以文人画为主的局面在元代打开,该画家群体尤为注重创作与传统的继承关系。最为核心的两个中国艺术传统表现手法,即古意与抒情,得到深入又集中的发展。这一局面的打开,赵孟頫及其他画家对古法的运用和创新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徐建融.元明清绘画研究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黄啸.中国美术欣赏[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
[3]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