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东部地区保护性耕作的探讨

    李惠萍

    摘 要:伊通县地处吉林省中部,气候特点和耕地特点与吉林省中部相近与吉林省东部相似,根据伊通县多年保护性耕作取得的经验,探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模式和方法,实施秸秆覆盖培肥地力,深松整地打破犁地层提升地温的相关事项。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秸秆归行覆盖;秸秆归行搂耙

    中图分类号:S345 ? ?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08.093

    1 伊通县自然状况

    近年伊通县年积温接近3000 ℃,春夏秋年均降雨达到640 mm,风力比吉林省西部小,平均风速2.2 m·s-1,特别是夏秋季节出现较多静风,蒸发量比吉林省西部小,全县都是黑土地,耕地比较肥沃,由于风蚀水蚀出现很多白干土地现象。春旱每10年有3~4次,减产每10年有1~2年,减产最多30%,正常年份每公顷产1.1万kg左右。

    2 伊通县保护性耕作发展情况

    2012年农民开始购买免耕播种机,2013年全县免耕播种机达到30多台。伊通县玉米单产高、秸秆量大,全量秸秆均匀覆盖播种质量不好;留茬免耕播种,没有明显增产,只能说是节省了支出,不配合深松,单纯免耕播种不增产,还可能减产,耕地会有板结现象。

    伊通县工程师王立涛等2014年发明了秸秆归行搂耙,为伊通县保护性耕作全量秸秆覆盖找到了方法。秸秆归行在秋冬季作业,秸秆水分大,秸秆容易定型,种苗带无秸秆春季提升地温快。

    2019年全省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在伊通召开,80 hm2集中连片全量秸秆归行覆盖保护性耕作,标志着伊通县保护性耕作已经初具规模;2020年伊通县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在大孤山镇孟家村西孟屯召开,整屯没有焚烧秸秆现象,通过六年的不间断试验示范,村民已经充分肯定了保护性耕作,秸秆全覆盖到达150 hm2。

    八年来伊通县60多户开展过保护性耕作,目前已经成型的只有5家。

    不成功的原因:(1)部分秸秆覆盖免耕播种,坚持不长久。(2)全覆盖秸秆不归行,播种出现问题。(3)不深松前两三年不保证增产增收,不增产农民不认可。(4)即使秸秆全量归行覆盖和深松,耕地一流动,保护性耕作没有连续性,也没有成功。

    成功的标准:坚持秸秆全覆盖3~5年以上、秸秆归行、必要的深松。

    坚持秸秆全覆盖3~5年以上,培肥地力、疏松土壤,增产增收毫无疑问。秸秆全覆盖前几年必须配上深松,特别是苗期深松,打破犁地层,提升地温,还能追肥。

    吉林省保护性耕作分三个区域,西部平原区,中部向长白山脉过渡区和东部山区。西部平原区:风沙大、雨水少、蒸发量大,开展保护性耕作较容易。中部地区:雨水相对充沛、土壤肥沃、温度适宜、玉米单产高、秸秆量大,对粮食生产贡献大,开展保护性耕作有难度。东部山区:无霜期短、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温度较低、积温低、玉米单产不高、秸秆量不大,耕地零散,开展保护性耕作难度很大。

    秸秆全量覆盖能真正培肥地力,只需注意提升地温因素,则能保持连续多年没出现病虫草害问题,是有潜力的种植革命,农机专业人员都对此技术认可,但是至今在中东部地区发展很慢,伊通县发展历程可以对吉林省中东部地区有所借鉴。下面我提出个人的观点。

    3 阻碍保护性耕作发展的原因

    3.1 农机户自身问题

    (1)农机户认识不够。减产的时候少,农民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旋耕垄作,農机具都是早期购置的,采用何种种植方式农机户都赚钱,所以大多数安于现状。什么赚钱就干什么,打捆、深翻、旋耕、保护性耕作都可以选择,没有把保护性耕作坚持到底的信念,没认定保护性耕作是真正的发展方向。

    (2)技术掌握不全面,坚持不够。秸秆处理、免耕播种、农机深松几个关键环节技术掌握不好,没认定保护性耕作是正确的发展方向,出现问题不认真查找原因,浅尝辄止。

    (3)宣传不够,农民认识不够。农民不认可保护性耕作,一点火殃及周边,不能真正做好保护性耕作。跟身边农户宣传不到位,一家农户几块地,不规模经营,一个人想做保护性耕作,周围十家在烧秸秆,很难做成。主要原因是宣传不到位,农机户才是真正的保护性耕作宣传员,千万不能把农民思想落后挂在嘴上,认真做、认真讲、每年认真带农民到成熟的地块参观几次。

    (4)土地规模经营资金投入太大,主动权不够。最近5年集中连片承包耕地1万元·hm-2,包地成本非常高,100 hm2就是100万元,200 hm2就是200万元,没干活之前先投入这么多,增加了农民的顾虑。应该先将小规模做成型,投资少,增加农民信任度,再大规模托管耕地。

    3.2 政策需要加强的方面

    (1)关键技术关键环节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秸秆处理、免耕播种等技术需要与本地耕地、气候特点细化技术环节。

    (2)宣传还不到位。传统宣传、推广主要针对农机户,他们大多认可了保护性耕作,现在推广应该面向普通农民,他们认可,农机户扩大规模才有保障。

    (3)一些农业技术人员认识不到位。农业技术人员都要加强保护性耕作学习,集聚合力对焦保护性耕作,做到实施区域、受益主体、实施地块“三聚焦”。

    (4)禁烧不彻底。主要原因是宣传不到位,认识不到位。

    (5)整合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吉林省中部地区,很多都是全国粮食产量大县,单产高、秸秆量大。秸秆处理、深松难度都较大,政府应该加大补贴力度。

    (6)各种补贴很丰厚,引领农机户从事其他工作。各地秸秆综合利用补贴资金充足,保护性耕作是秸秆综合利用最终的方法,应该整合资金向保护性耕作倾斜,明确保护性耕作才是玉米种植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