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院“天狗”形象流变考据

    梅天慈

    内容摘要:号称“日本第一大魔缘”的崇德天皇,其“天狗”传说为后世众多小说绘本能剧提供了创作素材。从军记物语中可怕的妖怪天狗、鸢鸟天狗,到小说能剧里统领众天狗的大天狗、魔王,再到现今日本最广为人知的白峰山神大天狗,崇德天皇的天狗形象经由一代一代的承袭、创新,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独有的人文色彩。本论文依据文献、史料,旨在厘清崇德天皇“天狗”形象在各个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嬗变,透视日本天狗意象的变化历程。

    关键词:崇德天皇 天狗形象 日本天狗 军记物语

    被后世奉为“日本三大怨灵”之首的崇德天皇是日本第75代天皇,1156年其父鸟羽天皇去世,与其弟后白河天皇因皇位展开争斗,引发“保元之乱”。后因左大臣藤原赖长指挥不当,战败出逃至仁和寺,被捕后流放赞歧国,1164年驾崩。崇德天皇死后灾异不断,朝廷百姓恐惧不已,称之为“祸祟神”,为其追加封号修建御陵以求天下安稳。因《保元物语》、《国史略》记载他留下要成为“日本大魔缘”扰乱天下的诅咒后便不食不休,不理发不修甲,化作可怕的天狗死去,所以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也大多是以披头散发、手足指甲尖长、形状可怕的天狗形象登场。

    本论文选取军记物语,小说能剧等代表性文学作品,聚焦对崇德天皇“天狗”形象的描述文本,分析不同时期内崇德天皇“天狗”形象的具体嬗变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体观照日本天狗意象变化历程及原因。

    一.日本天狗的类别

    日本天狗的妖怪形象是在对中国天狗的文化受容的基础上,加之本土化改造的产物。最初的日本天狗和中国一样,是代表不幸灾异的信号。平安时代开始,日本天狗与各种志怪传说相结合,频繁出现于小说、绘本中,充分体现了民俗传说气息。它们或是平安时期《今昔物语集》中居住在深山,形象多变扰乱僧侣修行的妖怪;或是镰仓末期《是害房绘》绘卷中有着尖喙利爪,发出令人胆颤的叫声,从高空中疾驰俯冲捕食的鸢鸟;又或是镰仓时期后直至现今,日本最广为人知的,拥有强大法力、赤颜高鼻的大天狗(也称鼻高天狗)。根据《精选版 日本国语大辞典》的解释,前两者都属于妖怪,而后者在时代的变迁中原体又被细分为三种:保护佛法的山神天狗,由堕落僧侣化身的天狗和对现世怨恨、愤怒的人转化成的天狗。总而言之,日本天狗在平安时代后,大抵以妖怪和山神这两种形态存在于文学艺术作品之中。

    二.军记物语中崇德天皇的“天狗”形象

    日本古代民俗信仰的主体早期一直停留在神灵作祟的范围内,直到平安初期,部分史料中出现了人魂作祟的记载,才由此孕育出日本独有的御灵信仰。御灵大多以怨灵形象出现引发灾异事件,例如《源氏物语》中六条御息所生灵离体杀死葵之上,菅原道真身伴青龙显灵于藤原时平病榻之前等等。崇德天皇同为御灵,但在他的相关传说中,比起怨灵形象,更多是以“天狗”这个形象现身。

    日本中世独有的文学体裁——军记物语《保元物语》和《源平盛衰记》中对崇德天皇的怨灵化过程有相对详细、类似的记载。对比两书的记载,可以发现以下几处异同:

    在记载崇德天皇发誓希望将被后白河天皇退回的五部大乘经贡奉给魔道,让自己成为魔缘时,《保元物语》的记载相对简洁,但更直白地突出了崇德天皇的愤恨之情:“「この経を魔道に廻向して、魔縁となつて、遺恨を散ぜん。」”[1]而《源平盛衰记》则掺杂了诸多佛教用语,用以表现崇德天皇对佛教的虔敬钦仰:“「書き写し奉る處の五部の大乗経を以て、三悪道に投げ籠め畢んぬ。此の大功徳の力に依つて、日本国の大魔と成りて、天下を乱り国家を悩まさん、大乗甚深の廻かう、何の願か成就せざらんや、諸佛證知證誠し給へ、顯仁敬つて白す。」”[2]这种差异的产生是缘于《源平盛衰记》是《平家物语》的异本,而《平家物语》是以“诸行无常,盛极必衰”的佛教思想为基调写成的,《源平盛衰记》自然也带有强烈的佛教色彩。

    对崇德天皇化为天狗的情形,两书记载有细微不同:《保元物语》記载崇德天皇发誓时身着褐衣头戴长巾,其后不剪甲不剃发;在记述他死于白峰后才交代生前就化为了天狗:“柿の御衣のすすけたるに、長頭巾をまきて……其の後は御爪をもはやさす、御髪をも剃らせ給はで……この君怨念に依つて、生きながら天狗の姿にならせ給ひけるが”[3]《源平盛衰记》同样记载崇德天皇发誓后不剪甲不剃发,但却是当时就坐化为天狗;此外还强调五部大乘经是其用舌尖血写成:“御舌の先を食切り給ひ、其の血を以て御経の軸の本ごとに……御爪も切らせ給はず、御ぐしも剃らせ給はず、生きながら天狗の貌に顯はれ坐しけるこそ恐ろしけれ。”[4]

    值得注意的是,在镰仓初期成书的《保元物语》和《源平盛衰记》中,崇德天皇一贯以“天狗”形象登场。根据三种天狗类型生成的时期来推测,这个时期的“天狗”应该是平安时代的妖怪天狗。100多年后的南北朝时期的《太平记》中,崇德天皇是以金色的“鸢鸟天狗”的形象出现:“上座ナル金ノ鵄コソ崇徳院ニテ渡セ給ヘ”。[5]这里的“鵄”指的就是鸢鸟。鸢鸟属于鹰类,多见于山区林地,毛暗褐色,喙尖爪利。崇德天皇从妖怪“天狗”变为“鸢鸟天狗”的原因,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推测:

    从外形上来看,鸢鸟的暗褐色皮毛正对应了崇德天皇发誓时身着的“柿の御衣”,尖利爪子的特点符合崇德天皇不剪甲的记载。从时代背景来看,镰仓中后期受元世祖两次侵日战争,地方武士和农民联合反幕活动,后醍醐天皇策划倒幕运动等事件的影响,战争的爆发频度较之平安时期明显增高,相应的由于战争死亡的士兵数量也前所未有地呈暴涨趋势。而日本山地较多,因此战乱发生地区常有栖息于山区,嗜食死尸腐肉的鸢鸟徘徊不散。久而久之,鸢鸟逐渐演变成会招致灾祸的邪祟物,被引入文学作品后衍生出“鸢鸟天狗”这个类别,成为百姓对战争的不满、恐惧情绪的意象载体。因此,在镰仓时期,有关鸢鸟天狗的文学作品风行一时,崇德天皇也顺应这种文化潮流的变迁,从妖怪“天狗”变为“鸢鸟天狗”。

    三.能剧、小说中崇德天皇的“天狗”形象

    室町时期,以崇德天皇为创作题材的近世文学作品尤以能剧《松山天狗》和小说《雨月物语》流传最广,文学价值最高。这两部作品都没有继续承袭《太平记》中其“鸢鸟天狗”的形象,而是与室町时期兴盛的“大天狗”形象相结合,创造新的志怪传说来具象化崇德天皇的“天狗”形象。

    《松山天狗》里,西行法师前往白峰夜祭崇德天皇时,突然山风狂作,电闪雷鸣间,一只天狗拨云而至,自称是崇德天皇。它长居白峰山,统领着名为“相模坊”的天狗集团:“白峯に住んで年を經る。相模坊とは我事なり。さても新院思はずも。此松山に崩御なる。常々參内申しつつ。御心を慰め申さんと。小天狗を引き連れて。”[6]《雨月物语》中,在与西行法师争论无果后,崇德天皇显露出面容可怖的魔王原形:“朱をそそぎたる龍顔に、荊の髪膝にかかるまで亂れ、白眼を吊りあげ、熱さ嘘をくるしげにつかせ給ふ。御衣は柹色のいたうすすびたるに、手足の爪は獣のごとく生ひのびて、さながら魔王の形あさましくもおそろし。”[7]龙颜涨红,如荆棘一般的乱发垂至膝处,吊翻着白眼,口吐热气,一副苦楚不堪的形状。身着褐衣,手足长甲犹如野兽一般。从这里的记述可以发现,《雨月物语》主要承袭了《保元物语》中对崇德天皇化为天狗的形象描述,即“身着褐衣,不剪甲不剃发”。此前在与西行法师的对话中,崇德天皇自称因愤恨无法消殆而化为大魔王,统领三百余天狗:“猶瞋火熾にして盡きざるままに、終に大魔王となりて、三百餘類の巨魁となる。”[8]这段记述和《松山物语》相同,都是后世对崇德天皇“天狗”形象的二次创作。

    崇德天皇长期以单独的妖怪“天狗”或“鸢鸟天狗”的形象出现;但在这两书中,却都以天狗集团首领——“大天狗”的身份现身。这种变化是后世以崇德天皇要成为日本大魔缘的誓言为基础而进行的创新演绎,也与其身份之高、怨灵传说在民间影响力之大等因素都不无关系。《精选版 日本国语大辞典》把大天狗的原体细分为山神,堕落僧侣和怨灵。崇德天皇被幽禁于赞歧时,手抄五部大乘经送往京都,希望能奉纳于佛寺以此赎罪,却因后白河天皇的怀疑而遭到拒绝。战败的悲怆,思乡的愁闷,被怀疑的愤懑促使崇德天皇一怒之下发誓投身魔道,为祸苍生。考虑到这种生平际遇,后世在为崇德天皇创造“大天狗”形象时,应当是把他分为怨灵化为的大天狗这一类当中的。

    四.白峰相模坊大权现

    现今,作为日本最出名的八大天狗之一,传说中白峰守护神的崇德天皇完成了从妖怪“天狗”到山神“大天狗”的蜕变,接受着百姓们的贡奉、信仰。一般认为,白峰相模坊大权现就是崇德天皇化作的山神大天狗,它率领众天狗镇守保护着白峰。这里的山神“大天狗”是修验道将天狗传说与山岳信仰相结合的产物:“修验道会给生活在某座山里,如精灵一般的天狗取名,将它们神格化,委以山护法的重任。”[9]人们把天狗视为山神的化身之一,对之进行祭拜贡奉,由此诞生出天狗信仰。然而这种信仰的根源仍然是日本最原始的对山的崇拜,即山岳信仰。

    五.结语

    传闻由崇德天皇化身的白峰天狗,可以说是日本天狗中有真人可考据的,历史最悠久的天狗。从《保元物语》,《源平盛衰記》中记载的愤懑之下化为日本大魔缘的妖怪“天狗”到《太平记》中的金色“鸢鸟天狗”,这段时期的变化体现出镰仓时期战争频繁等历史因素影响天狗的意象创作,进而促使崇德天皇“天狗”形象产生变化;由“鸢鸟天狗”变为《松山天狗》,《雨月物语》中的“大天狗”,是后世对崇德天皇“天狗”形象的创新演绎;而从怨灵“大天狗”蜕变为山神“大天狗”则是日本原始山岳信仰在崇德天皇“天狗”传说中的具象化体现。

    参考文献

    [1][3]日本文学大系:校註.第14巻[M].東京:国民国書株式会社,大正14:98,98-99

    [2][4]日本文学大系:校註.第15巻源平盛衰記上巻[M].東京:国民国書株式会社,大正15:277,276-277

    [5]太平記40巻第27巻[M].1607:6

    [6]大和田建樹.謡曲評釈.第5輯[M].東京:博文館,明治40-41:204

    [7][8]上田秋成.佐藤仁之助(著).雨月物語:校註[M].東京:明治書院,昭和13:16,15

    [9]王劼歆.日本における「天狗」の語義変遷[D].长春工业大学,2012:29

    项目来源: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910364042);2018年安徽省省级大创项目(201810364156);2018年安徽农业大学校级大创项目(XJDC2018327):统治阶级操控下的日本平安时期“妖怪”形象研究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