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摘要:基于学校定位分析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遗传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从精简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引入课程思政、加强师资力量和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以期探索出适应新时代普通高校生物制药方向人才培养要求的路径。
关键词:遗传学;课程改革;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4-0062-02
遗传学主要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是当今生物学研究中的前沿和热點。悠久的研究历史、广阔的研究领域和快速的研究进展使得遗传学的知识体系日益复杂,并与生命科学中的其他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1]。因此遗传学是生物学本科教育中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在生命科学相关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也开设了遗传学选修课程。作为一个培养生物制药相关人才的专业,在优先满足生物制药相关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如何提高遗传学课程的建设水平,是专业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从多个方面对遗传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力求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为今后类似课程的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遗传学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尽管目前国内高水平大学有关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层出不穷[2],可供参考之处颇多。但由于学校办学层次、专业建设重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等的差异,我们仍然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些个性化的问题,需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梳理并寻找解决方法。
1.1可支配学时不够
当今科技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科学研究技术和方法不断更新,加之遗传学自身研究的前沿性和广泛性,造成本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获得极大拓展,这既给遗传学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又导致了教学内容的年年增加。与此同时,为了贯彻国家增强学生思想教育、人文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在学校限定的毕业总学分要求下,只能优先满足生物制药相关专业课程的需求,压缩遗传学课程等非主干课程的学时并降低考核标准。
1.2教学内容重复
生命科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而这特别体现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中。不同学科知识的紧密联系常常会导致在相关的教科书中出现部分教学内容上的重复。此外遗传学中有部分内容在高中生物中就有所涉及。过去由于在整个生物制药专业的课程教学中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整合,导致学科间重复内容的讲授详略不当,学时的利用效率不高,影响遗传学教学效果。
1.3学习兴趣低下
通常遗传学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基因等微观事物的内容比较抽象,部分章节还涉及较为复杂的计算和推导,本身就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生物制药专业遗传学课程属于选修课程,这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意愿;再加上部分教师上课满足于照本宣科,缺乏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这些情况都导致学生上课时不能集中精力,开小差、玩手机等现象频繁,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期望值。
1.4教学方法单一
一直以来,遗传学的教学采用的是课堂讲授法,注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尽管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教师能够利用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将难以描述的生物学过程进行直观形象的展示,但同时也造成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忽视学生学习体验等问题。导致学生被动机械学习的时间过多、缺乏主动思考和沟通交流、课程重难点内容不能及时地消化吸收。
1.5评价体系简单
在遗传学课程的成绩评定中,长期采用较为片面单一的考核方式,通常只依据学生的期末成绩和考勤作为评价依据。这种不全面的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不能较好的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科研思考能力和课堂学习参与度,不利于教师获得真实合理的教学反馈用于课程的反思和改进,不利于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本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2遗传学教学的改革举措
基于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遗传学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人才质量,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我们针对发现的种种弊端进行了剖析和反思,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并加以实践。
2.1精简教学内容
遗传学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与日俱增。同时与遗传学密切相关的基因组学、生物医药、基因工程等新兴学科也日益成为生命科学的尖端和前沿,逐步在医疗卫生、农业生产等领域凸显出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根据教科书和最新文献资料适当整合和精选教学内容是遗传学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学内容既要保持基础性,也要结合实用性,更要包括新颖性;既要注重本学科教学体系的完整性,也要兼顾其他交叉学科的新知识。在具体实践中,尽量删减高中生物学知识;对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专业课程重叠的知识点恰当取舍、有所侧重,做好学科知识间的衔接过渡;归纳整理最新学术文献,及时反映国际先进研究成果和学科未来发展态势;列举实践案例,紧密联系遗传学理论规律与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学科实用性和现实意义。
2.2改进教学模式
遗传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往往和教学方法和手段密切相关,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教学效果的增强十分重要[3]。在具体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别,实行不同的教学策略。多数章节的讲授以传统多媒体教学为主,多媒体课件要做到以“内容为王”,依靠多媒体课件直观明了、图文并茂、逻辑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最大化的传递给学生。事实证明恰当使用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理解艰深的专业知识。部分章节的内容如细胞质遗传、连锁遗传等,贴近生活或实践性强,适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些章节除了运用传统多媒体教学以外,还要结合其他交互式对话式教学方法,如自由讨论、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增强课下交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行线上交流,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升教学效果。
2.3引入课程思政
因学校办学层次的限制,本专业部分学生自我完善的欲望、自我激励的动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这是导致遗传学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育人之本在于立德,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励奋斗的精神,培养质疑的勇气也是遗传学教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所在。要实现这一目标,在遗传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必由之路。在具体实践中,对远大理想的树立可通过介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建国70周年之际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等事迹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对奋斗精神的激励可通过设置涉及三点测验、真核生物染色体作图等有复杂计算过程和抽象内容的难题,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刻苦钻研;对质疑勇气的培养,可通过讲述自进化论提出以来经历的质疑、更新、完善和发展的复杂历史,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精神在于不断否定,塑造学生不断探索,永无止境的正确科学观。
2.4加强师资力量
组建教学团队,凝聚专业力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之一。而一支职称层次合理,年龄结构恰当,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组建教学团队的必备基础。在具体实践中,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以教授为核心,副教授为骨干构建了遗传学教学团队。团队负责人打造的遗传学课程为湖北省精品课程,为团队建设提供了较强的平台支撑。教学团队定期开展业务交流,集思广益,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遗传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2.5評价体系多元化
科学合理的遗传学课程评价机制不仅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更好地因材施教。既要评价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评价知识的运用能力;既要评价学习成绩,也要评价学习过程。在具体实践中,改变以往只注重评价期末成绩和考勤的做法,做到平时与期末相融合,更加重视在整个遗传学课程的学习期间学生的表现。评价体系中纳入提问、讨论、笔记等新元素,并增设学生自评环节。
3结语
通过对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遗传学课程教学的反思和改进,学生上课的“抬头率”和参与感明显增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分析思考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总体来说教学改革获得了多数学生的认可。但课程改革是一个过程,本次遗传学课程改革仍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进一步改进。如缺乏实验课的安排,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强遗传学课程建设,以期更好地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皮妍,林娟,侯嵘,等.国内高校遗传学教材发展研究[J].遗传,2009,31(1):109-112.
[2]杜庆章,张德强.“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9,37(2):54-56.
[3]卜婷.遗传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 2017, 4(50):65-66.
(责编:杨梅)
作者简介:罗岸(1984—),男,湖北荆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植物生殖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