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表情包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内容提要】表情包创新了传统的表达方式,成为网络环境中新的传播方式和符号载体。但随着微信表情包的发展,人们对表情包使用的频率和次数逐渐增多,使得人们陷入了“情感孤岛”以及影响了理性表达的能力。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结合“狂欢理论”以及“镜中我”理论来分析微信表情包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微信表情包 ?人际传播 ?社交媒体

    一、微信表情包风靡的原因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与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微信成为人际交流的主要方式。当单一的文字和语音无法完全地、准确地表达用户所要传达的信息时,表情包成了交往的新的中介和手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微信表情包风靡的原因。

    (一)浅阅读为表情包提供生存土壤

    美国学者詹姆斯·默盖尔曾提出“阅读层次论”,把阅读分为知识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探索性阅读三个层次。阅读中触及的层面不同,代表的阅读深度也不同。所谓浅阅读,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实用性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①

    互联网的发展引爆了信息的传播,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崛起为浅阅读的蔓延提供了充足的空间,现今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娱乐和社交恰好为“浅阅读”提供了土壤。因此,人际间的交流很大程度上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在此背景下,图片的优势在交流中凸显。

    (二)多屏互动加速表情包的产生

    现今时代是由手机、电脑、ipad、电视等形成的信息互通、共享的多屏时代。在多屏时代,屏幕无处不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②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显示,68.5%的新媒体用户在观看视频的同时玩手机,38.5%的新媒体用户选择同时使用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电脑。看电视时“多任务”现象普遍存在,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互联网用户会用其他设备进行社交网络交流等行为。③

    用户在进行“多任务”的时候,在微博中看到表情包图片可以进行保存,有的用户还会对素材进行改造,创造出新的表情包。例如对电影片段、文字截图以及当红的热点事件进行改编,新的表情包由此横空出世。正是因为多屏时代的互动,促进了表情包的发展。

    (三)表情包成为网络沟通的内在需求

    在传统的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共识性的交谈。除了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肢体动作传递信息。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可以称之为即时性交谈。“短平快”的交谈方式传递的信息相对碎片化,通过表情包的使用有利于活跃气氛,缓解文字表达的枯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聊天时可能出现的尴尬情况。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用户通过使用表情包还可以进行自我形象的塑造,比如通过向好友发送幽默诙谐的表情包,来塑造自己幽默、有趣的形象。

    二、微信表情包对人际传播产生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

    1.为用户提供“狂欢”新场域

    洪晓先生的《狂欢正解——狂欢理解综议》一文中,认为“狂欢”最核心的特质是自由,而这种自由是一种生命的自由,它通过顺应人的本能欲望来突破外界束缚,激发起人的生命潜能和生命欲求来超越现实的必然有限性,让生命得以自由驰骋,给予生命绚丽多姿的演绎。④

    用户采取编辑影视片段、漫画以及真人图片等方式进行素材的二次生产,比如《还珠格格》中的“尔康式愤怒”、《神雕侠侣》中的鹿清笃式“大胆淫贼”以及花泽香菜式的“悲伤”,用户通过对表情包的制作、收藏以及转发使用等都是在虚拟场景中进行的另一种方式的狂欢。

    2.为用户的情绪表达、自我反省提供新途径

    在表情包没有出现之前,用户表达情绪的方式基本只能通过文字进行表达,纯文本沟通显得枯燥无味,有时信息传达还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表情包的出现解决了用户语言“乏力”的问题,使得无聊的谈话变得具有趣味性,减少了隔着屏幕对话出现的话语歧义性。

    “镜中我”的本质是个人通过他人眼中的自我进行定位,是独立于自我感觉的他人的评价。在新的社会场域中,人在维持原有社会关系的同时,也要拓展新的社会关系,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⑤微信表情包在web2.0时代背景下,成为信息传播的中介。比如表情包“暴走漫画”中的表情兼容性极强,简单直白,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分享来表达情绪。

    用户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会选择使用表情包进行交流。人们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所面临的阻碍与不可控因素更为复杂,所以在虚拟性更强的网络空间中,人们构建自己的理想形象更为强烈。当符号构建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产生冲突时,便会对自我形象进行修改、掩飾、隐藏,成为自我反省的一种新的方式。

    3.表情包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以表情包为基础的衍生产业链在中国开始萌芽,2015年的“长草颜文字”的相关表情发送超过1亿次。虽然“长草颜文字”的使用是免费的,但是其也在探索衍生产品和实体化的线路图。

    再者就是表情包IP的开发,在传播上具有很大的优势。随着表情包的火爆,其附加的衍生产品售卖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市场。比如表情包“吾皇万睡”,探索文化创意产品周边的盈利模式,从微信大平台的创意场景到深入场景走向粉丝的社群化、经济化,从而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创意品牌。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1.表情包的娱乐化倾向解构理性思维

    微信表情包因为社交软件的红海走进人们的视野,并逐渐成为人际交流的新工具。阿道司·赫胥黎曾说:人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不会意识到媒介正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思考的方式。如果有危险,人们会变得警惕,但是对于人畜无害的事物,很少人能察觉到背后的杀机。⑥

    表情包在发展过程中更加迎合大众的喜好,随着时代的发展,表情包俨然成为辅助交流的工具,甚至在网络空间中也在影响着人们的理性思考。以微信为媒介平台,多种信息交流方式非常容易使人“麻醉”。在聊天群组中,用户为了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及观点,虚拟性的表情包大量充斥在网络空间中,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网络空间秩序的混乱。

    2.表情包“异化”了传统审美

    “异化”在时下的语境中是个时髦的词语。“异化”本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术语,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把自己的素质或者力量转化为与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素质或者力量,是用来表达本质的存在,主体向客体转化关系的概念。⑦

    表情包大体上呈现一种怪诞、诙谐的感觉,与传统的审美大相径庭。表情包之所以风靡也跟其形象设计有关,审丑是表情包的突出特点。年轻人在进行社会交往的时候进行自我降格,将自我丑化为嘲讽、戏谑的对象。审丑背后是对原有的审美范式的颠覆,是对“美”的否定。⑧

    3.过度使用表情包会降低用户的社交能力

    现代社会的人们虽然都要融入群体,但是他们的内心依旧是孤独的,他们渴望交流也困于交流。正是因为缺乏深度交流,当交流时机到来时又会感觉到尴尬,所以表情包成为缓解尴尬的盾牌。

    生活中太多的情绪都可以用表情包来替代,导致情绪被绑架,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人们的失语。手机中的表情包越来越多,但人们脸上的表情却逐渐变少了。表情包让世界的沟通变得“短平快”,也降低了人们遣词用句的能力和耐心。

    三、关于减少微信表情包负面影响的措施

    (一)相关部门加强对表情包的管理

    用户在日常生活中仅仅通过文字是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的,微信表情开发平台为普通用户打开了大门。微信表情开发平台在进行表情包审核时,要注重审查通过程序,强化规则意识,提升品质。对于一些用户在法律层面打擦边球的行为进行坚决抵制,对于低俗的表情包进行淘汰。

    由于目前对图片的监控在技术上还较难实现,因此,这个相对原生态的表达方式缺乏一定的价值边界。在网络空间中,热点事件的出现和消退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但是表情包天然具有记忆性,带有戏谑的表情包仍然会继续停留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只有从表情包生产到推行的环节入手,完善表情包审核机制,将不合理、不合法的表情包拦截在门槛之外,才能够重塑文明的微信朋友圈秩序。

    (二)用户应提升媒介素养,培养高雅生活情趣

    社交媒体的发展,引发了社交生活中的“信息爆炸”。各种热点事件层出不穷,不断牵引着用户敏感的神经。随着智能软件的发展和普及,图片的获取和制作变得更加方便和简易,随之表情包也流行于各个社交平台。

    网络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在网络空间谈及网民的素质问题需要涉及到道德自律机制。首先,要培养人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自我意识的提高自觉抵制甚至对“三俗”的表情包进行举报,培养正确的伦理认识。其次,重视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的建设,社会大环境和网络生态环境同样重要,通过对整体网络文化环境进行整治,有助于个体的素质和观念的提升,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微信表情包是互联网发展下的技术赋权产物,并对人际传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表情包变成人际交流中新的“狂欢方式”,也为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自我反省的一面镜子。微信表情开发平台要完善表情审核机制,提高表情包的准入门槛,从而塑造文明的朋友圈环境。

    注释:

    ①王明旭.论“浅阅读”时代公共图书馆对阅读使命的践行[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16):97-99.

    ②王康.多屏互动:媒介融合趋势下电视的应对之道[J].青年记者,2018(25):55-57.

    ③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简版.http://www.199it.com/archives/486957.html.

    ④王薇.狂欢理论视域下的网络表情包研究[D].暨南大学,2017.

    ⑤梁永郭,李亚男.库利的“镜中我”思想及其現实意义[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01):154-156.

    ⑥保罗·莱文森.手机:挡不住的呼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⑦杨淑琴,肖爱民.浅谈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10-12.

    ⑧蒋建国,李颖.网络涂鸦表情包:审丑狂欢抑或娱乐的大麻[J].探索与争鸣,2017(01):131-136.

    参考文献:

    [1]保罗·莱文森.手机:挡不住的呼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0.

    [3]劳马.巴赫金的狂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阿道夫·赫胥黎.美丽新世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杨欢,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

    编辑:孟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