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飞行员资质管理简析
张洁
[摘 要] 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步伐的推进,民航事业逐步进入稳定建设发展的过程之中。为了加快行业发展进程,需要改变创新出新型飞行管理模式,包括对于场地基础设施的改进,飞行人员资质管理制度的与时俱进,加强和国际管理模式接轨等管理措施的改革。文章通过对中国民航飞行员选择来源以及飞行员资质管理现状的分析,研究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人员选拔、培养、监管等问题,提出来相应优化管理模式的策略,以期为未来我国民航事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民航;飞行员;资质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03-0088-03
就当前民航事业的发展进程来说,飞行员的资质水平高低是影响整个行业进步快慢的关键。航空公司拥有的适飞人才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我国民航事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并且与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征程。所以,提高民航飞行员资质管理水平,是民航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我国民航行业内部的核心内容。从更长远来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是要培养优秀的事业型人才。所以中国民航飞行员资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中国民航飞行员来源分析
现今我国民航飞行员主要有四大来源:专业本科院校培养的飞行技术人员、军队退役飞行员、非本国国籍优秀飞行人员聘请,以及跨专业优秀人员选拔培育。现具体来源优势分析如下。
(一)专业本科院培养的飞行技术人员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飞行技术人员都来源于优秀的本科院校,其中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这些院校拥有全国屈指可数的优秀教师团队,强大的师资力量为我国培养民航优质飞行员提供了教学基础[1]。近年来,这些院校也在不断扩大本科专业招生数量,目的是为我国民航事业培养持续发展所需的人才力量。总体而言,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专业本科院校培养的飞行技术人员将一直占据我国民航飞行员来源的绝大多数。
(二)军队退役飞行员
由于我国民航事业发展迅速,专业本科院校的飞行技术人员培养周期长,可能会造成一段时间内人才紧缺问题,在這个发展大背景下,就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招收飞行人员,而回聘空军军队退役飞行员是一项节省人力物力,减少资源浪费的伟大举措。一方面,退役飞行员已经接受过专业飞行技术的实操培训而且拥有丰富的空军飞行经验,转向民航工作虽然仍需要培训获取民航飞行资格,但是在专业技术方面基础扎实,保证培训质量的同时缩减了培训所需时间,节省了培训所要消耗的成本;另一方面,退役飞行员也接受过军队钢铁纪律的洗礼,个人综合素质方面要优于其他渠道进入民航行业的飞行员,他们能够时刻坚守安全纪律准则,符合民航时刻确保乘客生命安全性的核心要求[2]。
(三)非本国国籍优秀飞行人员聘请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提升,与各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也越来越深刻,许多外国航空事业的飞行员逐渐加入我国航空事业,他们来自各个国家,通过采访得知,他们之所以选择进入中国民航,一方面看重我国经济发展趋势能够带动民航产业链稳步提升,为自己的发展前途谋取一份保证,另一方面在薪资待遇方面也远远高于他们国籍所在国家[3]。
(四)跨专业优秀人员选拔培育
教育事业发展越来越昌盛,导致就业困难问题日益突出,面对不同专业待就业人员的激增而专业飞行人员紧缺的矛盾问题,民航公司可以通过社会招聘渠道,进行待就业人员筛选测试,选择适合飞行的人员签署就业合同后由公司安排学习飞行技术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最后成为民航飞行人员。
二、中国民航飞行员现状分析
(一)飞行人员多渠道来源的现状
当前我国民航行业内虽然飞行人员来源渠道较多,但是不同的人才来源方式也带来了一些必须面临的问题。例如,对于选拔专业院校人员这一渠道来说,有能力全程一校培养飞行人员的本科院校少之又少,多数学校只能承担学生专业飞行技术的理论教学。但是值得关注的是,飞行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关键在于其需要进行实时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实践暴露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忽视的、模棱两可的专业性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脚踏实地学以致用[4]。而对于空军部队回聘渠道而言军队退役飞行员回聘机会较少,因为军队飞行员培训不同于民航飞行员培训的关键在于:军队飞行员的培训时间成本、资金成本都相对较高,所以部队飞行员退役机会渺茫,要想回聘军队退役飞行员首先要排除飞行员是否存在政治问题,其次要对体力能力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符合标准则进行飞行技术考核,通过按部就班的筛选过后,适合民航飞行的人员将寥寥无几。非本国国籍飞行员聘请所面对的问题是外籍优秀飞行员聘请渠道相对狭窄,在许多国家中为了避免人才向他国输出,会闭塞人才简历投递渠道,导致我国民航企业无法进行聘请人员筛选审核约谈,最终导致聘请外籍飞行员人才数量增长趋势缓慢甚至停滞[5]。通过社会招聘而来的非航空专业的人员,虽然在身体素质方面,体能检测方面,特殊情况应对方面通过测试审核,符合专业飞行员的核心素养,但是这项举措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后续专业知识培训的时长较长,成本投入较大,虽然在前期签署劳动合同,但是难以避免专业技术培训期间由于个人、家庭等原因半途而废,大量消耗培训资源,得不偿失。
(二)成熟飞行人员现状
随着民航事业发展规模的持续扩大,航空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内部力量更新,航空企业中不同年龄阶段的飞行员现今占比结构逐渐在发生变化,飞行员越来越趋于年轻化,这样可以为整个民航行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供时刻崭新的发展动源[6]。另一种普遍现状是民航企业内一直存在的飞行人员疲劳指数居高不下的现象,那么什么是疲劳指数?疲劳指数就是指每月飞行的总时间与可飞机组数量的比值与64进行比对,在每月可飞机组数不变的情况下月飞行总时间越长疲劳指数则越高。由于民航企业发展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人机比例逐渐倾向失调化,飞行人员长期昼夜接连驾驶导致体能精神不足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近年来我国由于飞行人员疲劳驾驶所导致的危险事件频频发生,因此如何平衡日益增长的驾驶需求与短时间内人员紧缺的矛盾问题就慢慢显现出来[7]。中国民航飞行员现状有优势状况同时也有劣势状况,为了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必须勇于面对当下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三、中国民航飞行员资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飞行员选拔问题
由于各个民航企业开展招飞工作的宣讲力度过小,不能做到招飞信息的普遍覆盖,造成了招聘方和应聘方不能很好地进行信息对接,造成各企业可选人员的储备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选拔模式混乱,方法守旧也是当今飞行员选拔问题,我国各个航空公司在飞行员选拔上依旧采取传统的体能、心理、技能三者统一的选拔模式,始终在进行创新改进选拔模式上止步不前,不能把科学技术与选拔方法相结合,科学改进选拔流程,使选拔模式紧跟时代步伐科学化,高效化。针对社会招聘而来的非航空专业的人员,由于每个人的个体化差异,再进行选拔时不做好关于人员的责任感归属感的评分调查,容易导致在后续培训过程中出现单方面终止培训,违反劳动合同的问题,大大耗损培养飞行人员的资源支出,最终得不偿失。
(二)飞行员培养问题
首先,由于专业院校的规模有限,实践飞行技术只能通过国内CCAR-141航空学校进行培训,但是毕竟机组数量有限,所以不得不进行分批次分阶段训练,伴随而来的问题是专业飞行人员实操训练相对滞后,更不能及时填补就业人员的空缺。其次,由于培养学员过多,教师团队不能与飞行学员正向匹配,导致实践操作质量不高,效率降低[8]。对于不同渠道而来的飞行学员,应该进行分类培训,保证培训质量,但培训场地资源有限,使得学员培养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培训过程中飞行学员矛盾和冲突激增,降低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率。最后,培训院校不能建立一套科学的健全的培训体系,始终不能规划预测培训人员的规模,不能有计划的制定培训基础设施的数量去配合飞行员培养计划,培训体系得不到完善发展。
(三)飞行员监管问题
民航企业对于飞行员的监管,首先应该明确的是飞行人员作为民航行业的核心力量,他们的监管问题应该是我国民航企业中人才管理的核心内容,而传统的管理模式通常是共性化管理,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个性化管理。因为面临着多渠道人员来源问题,如果进行统一模式管理则会出现管理秩序混乱,管理力度不平衡,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9]。况且,飞行员飞行执照管理平台系统缺少对于飞行员的精准数据测试,数据录入、数据显示具有相对滞后性,弱化了监管效果,凸显监管问题。监管系统对于飞行员的工作时间管理主要依靠管理后台,无法准确评估飞行人员的疲劳指数,进而无法优化排班体系,降低安全管理质量。
四、中国民航飞行员资质管理问题的优化策略
(一)严格控制选拔标准
加大力度宣传招飞工作,尽力做到信息覆盖全球化,增加可筛选人员比例,因为飞行工作对多数年轻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所以做好前期宣讲工作就等同于做好了选拔准备工作。再加上民航企业可以联合教育部门协同进行招飞工作,通过进行工作优势讲解,教育政策支撑等吸引更多学生参与选拔[10]。飞行人员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紧缺人才,在选拔方面要做好控制工作,要优化选拔渠道,在专业院校方面,关注人才的实践操作培训,加强力度建设各个专业学校的训练场地,最大限度地减少飞行员实操能力训练时间短,训练质量低等局限性。然后加快非专业渠道聘请人员的技能训练分区建设,针对不同群体个性化培训,例如对于部队回聘人员进行民航要求深化培训,对于外籍飞行员进行本国民航企业规章制度原则等的操作培训,而对于跨专业招飞进来的人员则要偏重于注重飞行技术理论知识的运用,及时发现各个群体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解答,深化实操训练;加强选拔团队的标准创新,想要创新改革选拔标准,必要的操作步骤就是飞行人员的核心素养测评的提高,通过测评选拔人员的心理抗压能力,特殊情況感知预判能力,责任感评分,归属感评分等方面,加强管控选拔标准,为后期培训提供便利。
(二)强化飞行员考试力度
飞行专业技能的考核能够如实准确地反映飞行员的航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两者的结合能力,因此强化飞行员考试力度可以通过更新考试系统,将系统与现代数据信息技术建立关联的方法实现。例如:可以将飞行人员的理论知识考核数据录入全体飞行人员考核数据库,进行评分由高到低顺序排列,通过点击人员信息目录栏,可以了解学员身体素质评分,核心素养评分,实践技能考核的过程等
(三)重视飞行员资质监控
如何改进资质监控管理模式,达到促进当今民航事业发展的目的,其一可以通过完善标准监管FSOP系统,更新数据库,科学合理地与SMS系统联合应用,系统地改革创新能更优质的提高民航事业资质监控效能。其二可以借鉴国际上的飞行资质管理体系的经验,吸取其他国家在管理体制上的失败教训,制定适合本国民航事业发展进程的规范化管理条例,努力实现科学监控流程,动态调整监控规划,有针对性地完善各项监控指标。其三对于系统内部信息数据进行查看权利共享化管理,支持实时预判决策,例如针对疲劳指数参考数据的监控管理,能够让航程规划更加符合实际飞行员状况对疲劳情况进行预估计算,优化排班顺序切实提高安全管理质量,避免疲劳所带来的安全风险。以上是对于重视飞行员资质监控的理解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中国民航飞行员来源研究分析及对资质管理现状优劣势分析,探索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飞行员选拔、飞行员培养、飞行员监管等问题,提出来相对应的严格控制选拔标准、逐步强化飞行员考试力度以及重视飞行员资质监控三点优化管理策略。飞行员是民航事业资质管理中的中心群体,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民航事业现代化进程,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强国建设步伐,因此提高飞行员的资质管理质量与效率,深化民航事业的持续长久发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向导. 中国民航飞行员培训现状与展望[J]. 科学咨询,2020 (2):18-19.
[2]徐斌. 新时代民航飞行员培养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思考[J]. 区域治理, 2019 (44):73-75.
[3]付超. 民航飞行员学习训练全流程培养历程研究[J]. 民航学报, 2020, 4(6):72-75.
[4]张海军. 浅谈我国民航安全人才培养现状与若干建议:以中国民航大学安全学科为例[J]. 科技创新导报, 2020 (8):224-229.
[5]邹琳, 张朵. 民航飞行"浅疲劳"显性体征与运动干预技术实证研究[J]. 微计算机信息, 2019(2):15-18.
[6]游婧怡. 基于飞行疲劳角度探究民航飞行员飞行安全策略[J]. 湖北农机化, 2020(4):142.
[7]李毅. 浅谈民航飞行学生心理及停飞预防措施[J]. 中华传奇, 2019(5):172.
[8]SUN R S, FENG W J. 国内外飞行员疲劳风险管理规章对比研究[J]. 民航学报, 2019, 3(1):47-50.
[9]雷洋. 飞行学员初始教学训练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22):143-144.
[10]徐斌. 关于民航强国建设下通用航空飞行员培养提升对策分析[J]. 锋绘, 2019(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