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情境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金飞鹰 陈永中
摘要:知识只有在情境中才能彰显活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主题情境教学已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政治教师要重构教学内容,合理使用典型素材,精心确定主题,科学设计问题串,巧妙运用破题方法,聚焦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辨能力与合作能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关键词:主题情境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18)02-0050-03
主题情境教学是指立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融多种学习内容为一体,通过语言、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手段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中进行探究,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1]政治教师开展主题情境教学,要切中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开展合作探究活动,理解和把握主题情境中蕴含的核心知识,进而实现知识迁移,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2]
一、重构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的重新编排是实施主题情境教学的第一步。目前,高中政治教材提倡生活化,导致部分章节缺乏严谨的理论体系。学生看完教材后,不知道教材讲了什么东西。因此,政治教师要吃透教材主干知识,重构教学内容,理顺教材的基本思路,为实施主题情境教学提供知识的逻辑线索。
(一)解读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其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向。政治教师要在精准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力求教学目标简明、科学、可测,协调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一般来说,一堂课要能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能起到切实的效果。如,哲学生活第四课“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框要完成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三个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教师就要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
(二)全面梳理教材知识
梳理教材就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解读教材,归纳知识。这要求教师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点、关键的知识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和简明化。例如,经济生活第三课“消费及其类型”一框教学内容可以简化为消费的类型、衡量指标以及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贯穿全课的核心概念是消费,教学重点是恩格尔系数及其变化、当前收入和未来收入预期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教学难点是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易混易错点是发展资料消费(发展个人的体力和智力)和享受资料消费(追求身心愉悦)的区分。经过梳理,教材中的知识变得简明扼要,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理清知识之间的逻辑结构
政治教师在重构教学内容时要把剖析教材的逻辑结构放在首要位置。教师重构的教学内容不仅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而且要线索分明、逻辑关系清晰,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师生要运用知识网络图,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缕清,做好“面”的梳理,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选取典型素材
(一)教学素材要有目标性
教师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素材,要让学生在对教学素材的分析讨论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智慧技能和情感素养。例如,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第三框可创设目标指向精准的主题情境“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走近姚明”。有一则材料:姚明的荣誉的获得来自于他在球场上挥洒的汗水,同时与他不断做公益慈善相关。这给我们带来哪种人生启迪?就这则材料而言,其脱离教学目标,与授课的主干知识没有对应关系,不能多角度辐射教材内容,教师应予以舍去。
(二)教学素材要有时代性
教师选择的素材必须思想新、观点新、故事新、角度新,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选择那些反映当前社会热点与时政热点的素材或案例,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时代发展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新情况,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如,生活与哲学第八课第二框教学时,教师可创设主题情境“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上海世博会的低碳理念”。场景一:低碳之始:从小事做起。场景二:低碳之景:坚定低碳信念。场景三:低碳之路:克服低碳生活中的困难。该主题情境聚焦“低碳生活”这一时代热点,有新鲜感,能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差距,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共鸣,有利于教学效果提升。
(三)教学素材要有生活性
教师选择的教学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情感认同。[3]例如,教学经济生活第三课第二框时,教师可创设主题情境“消费及其类型——一位上门女婿的乐苦人生”。第一幕:愁(蕴含消费类型的知识),第二幕:乐(蕴含衡量生活消费的指标及其变化体现的经济学道理),第三幕:幸福的烦恼(蕴含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收入差距的密切联系),第四幕:我期盼(期盼改革的红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这个主题情境中,政治教师所选教学素材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习目标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成。
(四)教学素材要有综合性
选取教学素材要具有一定的“辐射性”,能涵盖教材主干知识,教师用一个例子,就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把基本知识串起来。例如,教学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三框时,教师通过问题可创设主题情境“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瓜农老刘维权记”。问题一:儿子小刘要告派出所的值班民警,父亲老刘劝其忍一忍的观点对吗?为什么?问题二:村民为老刘打抱不平的建议,哪些是合法的?简要说明理由。问题三:假如按老刘“忍了算了”的想法办,或按照村民丙的建议去殴打值班民警解气,老刘的合法权益还能维护吗?这对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有何启示?这一素材就是用一個例子串起了公民权利的相关知识,具有综合性。
三、科学设计问题
(一)问题设计要目标明确
一般来说,问题设计应针对教学目标,与主干知识相对应,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向,力争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一位政治老师在复习生活第九课时,以“走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的市场化道路”为情境主题,对应主干知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设计问题“中国为什么走市场化道路?”再对应主干知识“场调节的局限性”,设计问题“中国的市场化道路有哪些缺憾?”这样的问题设计直指相应的知识点,学生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就巩固了相关的知识,教学效果较好。
(二)问题设计应贴近生活实际
政治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与学习实际需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学生自身熟悉的生活实例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探索新知,這样的课堂才会散发出灵性和魅力。例如,一位政治教师教学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二框时,紧扣学生生活设计问题。情境主题是“信用卡、支票和外汇——小王游学记”,问题链是:(1)小王到海南旅游可用哪些方式支付旅游费?(2)小王出国留学前到家族企业作见习出纳会计,工作中碰到两种支票感到惘然,作为财务经理请你来解释。(3)小王到美国留学前得准备什么?怎么兑换美元更经济合算?这样的问题链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而且能让学生在课堂里获得积极情感体验,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让知识真正地源于生活又能运用于生活。
(三)问题设计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维认知过程是循序渐进、螺旋提升的。问题设计应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索社会问题的成因与对策。例如,教学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二框时,一位政治老师围绕主题“征税和纳税——小袁的税缘”,设计了如下问题串:问题一:(1)小袁的基础工资5500元,每月应缴纳什么税?如何计算?缴这种税有何作用?(2)小袁朋友的羽绒厂进料一万,卖出羽绒服装十二万要缴什么税?为什么?问题二:小袁今天发了工资,要去给自己买一部心仪已久的新手机,在付款时,售货员对小袁说:“如果你不要发票,我可以给你打八五折。”小袁陷入两难。请问,作为税务人员,你该怎样劝他?这样的问题链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由易到难、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从零散到整合的认识过程,有利于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做出科学判断,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习得科学的思维方法。
四、优化破题方法
难度系数是指考试中某题考生答题的实际得分率。根据思想政治教学实际情况,试题按难度系数大小可分为三类:基础题、中档题、难题。问题难度水平的确定既是为了优化主题情境中的探究方法,也是为了寻求破解问题的最佳学习方法。巧妙运用合适的破题方法是主题情境教学法实施的着力点。
第一,基础题让学生独学。例如,在教学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二框时,笔者设计了情境主题“价格变动的影响——周梅与儿子陈星的对话”,通过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了解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与生产经营的影响。第一个问题是:周梅为什么在夏天买羽绒服,你是否有类似的生活体验?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此题难度系数大于0.8,属于基础题,笔者安排学生独学,即让学生借助自己所学的知识、已有经验和现有学习资源,进行感知、选择和信息处理。实践证明,独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为课堂进一步的探究提供智慧的源泉。
第二,中档题让学生对学。在对学过程中,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向同伴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取长补短,有利于寻求正确的答案,纠正错误的结论。例如,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二框探究题组:“猪肉、鸡蛋、大米、白糖噌噌往上涨,可也得买,总不能把脖子扎起来吧。为什么?”“陈星说,我让你给我买个iPhone8,你却非要等降价再买?你能代表周梅解释一下吗?”这两题的难度系数小于0.8,大于0.4,属于中档题,教师可以安排邻近的学生结对子学习,组成学习互助小组,积极将自己的思路、困惑与同伴交流,最终完善思路、解决困惑,这样解题的效率就得到了提升。
第三,难题让学生群学。群学就是群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来说,遇到难题,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各抒己见,一人发言后其余组员补充、订正,遇到争执不下的问题提交全班交流。例如,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二框的探究问题“猪肉价格上涨对与猪相关的生产经营带来哪些影响?”本题思维跨度较大,难度系数小于0.4,属于难题,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开展群学。群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当小组探讨陷入冷场时,教师要及时介入,抛出思维台阶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得到答案。
政治教学中,并非每节课都可以实施主题情境教学,而且运用中存在典型素材的整合与课本知识吻合度低的矛盾、探究问题串设计的任务重与时间紧的矛盾、教学能力上守旧与创新的矛盾。但教师通过对主题情境教学的积极探索,可以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也有利于师生关系和谐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忠锋.思想政治课主题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10):24-26.
[2] 沈雪春.主题情景式探究:一种新的中学政治教学引领方式[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12):26-27.
[3] 程丽丽.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民族教育,2014(4):36-37.
(责任编辑:夏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