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卢林明 刘振宏 支慧 黄小梅 周珏 朱晓群 陈浩 陈冰

    【关键词】?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R-4;G642?文献标志码: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0.09.016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1]。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2]。医学院校在培训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更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但学习的形式不限于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而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提升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必要举措。病理学课程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学科,有意识地将课程思政体现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设计上,深化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以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和全覆盖。在仔细分析病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后,结合教学团队的多年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在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可以将本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挖掘出来,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可以更好地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病理学教学课程的特点及教育现状

    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教学的重点是通过组织器官的大体形态和镜下组织学形态来观察疾病,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以及转归,使学生认识疾病,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对于疾病本质的认识;是横跨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学科[3]。目前的病理学教学,主要是通过教材基本理论的讲授和学生实验课对读片的实践来进行。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一贯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讲解,着重从病变的演变过程来进行教学;实验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对于疾病与正常组织的对比来进行实践。通过以上教学,可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达到医学生的合格标准,从而为后期临床学科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却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1)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力度略有不足,这种不足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设计上的分离、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2)专业知识灌输的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虽然理论课采用了PPT讲课,实验课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但仍然局限于生硬的专业知识灌输模式。(3)本门课程的教师大都经过长期的医学专业训练及临床实践,但都不是师范专业毕业,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观念和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培养观念较淡薄。(4)在教學的过程中,与时事政策结合较少,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的病例有的过于久远,而对于新发的疾病讲授过少。比如新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暴发流行,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讲解,一方面是因为课时不足,另一方面,教师们本身对于这类疾病也在认知和学习过程中,所以在课堂上讲解篇幅过短,以上原因造成学生对于这类疾病也是一知半解。

    2?病理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4]。医学院校单靠开设思政课程已不足以满足当前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的需要,急需将现有的医学课程向课程思政进行转变,开启“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模式。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课程思政对学生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的培养,积极塑造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下,改变单纯的灌输专业知识模式,充分利用当今先进的有效的路径、载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其次,社会上有些不良风气侵袭校园,对教师的言传身教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提升教师本人的德育意识与专业的执教能力,才能在病理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将优良品德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基础理论学习的阶段就懂得尊重生命,关爱患者。第三,脱离时事政策的教学,会让课堂教学失去与时俱进的灵魂。当今是一个多元化、快速发展的高科技年代,网络和社交媒体是学生学习及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对于医学新技术、新进展知识的获取较之前更为便捷。若不注重时事政策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可能不足以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和深入思考,将会严重影响病理学课堂教学的成效。

    3?病理学课程教学与育人思路的结合点

    病理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接受病理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疾病诊断思维能力,为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做准备,从而达到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但真正合格的人才,必须具有优秀的医德医风,必须以社会的福祉为己任,因此,打造专业上精益求精,思想上体会中国的社会现状,政治上具有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医学课堂教学与育人的目标有机结合点。在病理学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融入思政内容,对于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德才兼备的医学专业人才有着正向作用。融入的元素可以是医德医风教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可以是社会突发事件,如近期疫情的暴发、流行与防范;还有诸如医学伦理、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等。教学形式由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参与。课堂教学只讲授或单纯传授理论知识常使学生缺乏兴趣感觉疲乏,而通过思政与医学结合的案例的呈现,不仅使得课堂愈加生动形象,更能促进学生主动发言,成为病理学教学强有力的课堂知识传授的载体。

    4?病理学教学内容课程思政素材的挖掘及教学实践

    经过仔细分析病理学的教材与教学大纲,立足于当前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找到以下恰当或相关的思政切入点,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4.1?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思政教育

    有意识地在教学设计中引入我国科学家在病理学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引导与教育学生向科学家们学习坚持不懈探索的科研精神,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崇尚科研的热情。在绪论部分讲授病理学发展历史时,介绍南宋时期著名法医学家宋慈所著《洗冤集录》对尸体解剖有着详细的论述,对病理学和法医学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食管癌章节中介绍我国著名病理学家沈琼教授,在食管癌高发区几十年如一日从事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综合防治研究, 研制出食管细胞采取器,提高了早期食管癌诊断的准确率[5]。勤奋和孜孜不倦地追求卓越的精神,是医学工作者必备的自身条件之一,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科研及视病人为亲人才能真正成为满足社會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

    4.2?尊重生命和关爱患者的思政教育

    对人类生命的尊重与关爱,是维护科学认识和正确判断的基本条件[6]。医学是关乎生命的学科,医生对生命的重视决定了患者的生存与死亡,也间接决定了患者的家庭幸福指数,如果医生漠视生命的存在与价值,就无法承担起治病救人的重任。我们在讲授绪论中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是尸体解剖。病理学亦称为病理解剖学。此时,应首先强调遗体捐献是为医学事业乃至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要告诫学生对尸体的尊重,与此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从而开展生命教育。在讲授免疫性疾病章节时,特别是讲授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时,要着重强调生命健康权是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爱艾滋病病人是全社会的责任。目前,许多民众乃至少数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存在对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因此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参加社会实践时,为大众做好艾滋病的相关宣传教育,同时促进学生提高防护艾滋病的意识。保障艾滋病病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健康权和健康公平既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挑战。

    4.3?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思政教育

    甘于奉献,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观是每个医生必须具备的。培养对病人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使命感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我们在讲授分论时,强调疾病种类繁多,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的改变,细菌、病毒等不断发生变异,新的疾病也会产生,作为医学生,必须能静下心,首先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学习更多的疾病。这就要求广大师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牢记健康所系,性命所托,用精益求精的医术,仁爱博爱的胸怀,勤劳勤勉的学习态度,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在讲授疾病病理变化时,虽然医学生学习病理大体形态和镜下变化时是静态的病变,但实际上临床每一例病人的临床过程各有特点,没有穷尽,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保持动态的观点。只有不断且认真学习疾病的基础知识,学习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知识,才能在临床上更准确地诊疗病人,以不负生命相托的重任。

    4.4?科学严谨和职业责任的思政教育

    当前,医疗事故屡见不鲜,这种现象可能与少数医务工作者缺少科学严谨的态度或职业责任感不强有关。无论是科研还是临床上只有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实验误差和医疗差错。在讲授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时,告诫学生,必须严谨、客观、公正。因为良性肿瘤如果被诊断为恶性肿瘤,甚至进一步化疗治疗,那对生命的损伤将是不可挽回的;而恶性肿瘤若诊断为良性肿瘤,也会延误患者的治疗,从而失去了早期诊断以及最佳的治疗时间。但也要强调某些癌前病变,虽然是良性病病变,如绒毛状腺瘤、溃疡性结肠炎,这些和恶性肿瘤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检查出这些疾病,应尽快治疗,防止恶化,并做好随访。

    以上只是部分我们应用在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内容,随着思政教育的逐步实施,集思广益,将有越来越多的案例融入病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下一步将建立思政教育案例库,以方便教师备课及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5?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估

    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估必须以实现病理学课程的知识培养、能力培养、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为目标,制定医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标准。我们目前将知识和能力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同时已探索建立了对情感与价值的全过程,多元化的形成性评价;最后两种评价相结合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最终评定。知识和能力的考试以笔试为主,而情感与价值的评定主要是通过小组讨论评分、教师评语以及阶段性问卷调查来实现。目前评估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中,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综上所述,通过病理学的课程思政的实践,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明确了教师在新时期进行教学改革的方向,减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为学校营造了更好的教育环境,从而进一步促进医学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我们仍有不足之处,如思政教育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完全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因此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教学设计和优化教学内容,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德才兼备的医学合格人才奠定基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与实施路径[J].人民教育,2019(18):39-44.

    [2]刘建锋.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19,20(1):7-14.

    [3]陈冰,朱晓群,黄小梅, 等.病理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构想[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71-74.

    [4]倪邦文.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36(2):1-8.

    [5]王光莹.食管细胞学的建立与防治实践——记沈琼教授[J].中国肿瘤,2008,17(6):460-462.

    [6]胡芮.生命伦理教育价值、路径及其超越[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10):1343-1348.

    (收稿日期:2020-04-18?修回日期:2020-05-13)

    (编辑: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