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大关系》中的矛盾观及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摘要]《论十大关系》是指导早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著作,毛泽东运用矛盾分析法来具体剖析和指导当时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当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论十大关系》中蕴含的从整体出发、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统筹兼顾等唯物辩证思维,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勇于创新的实践原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理论经验。

    [关键词]《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思想;唯物辩证法;全面深化改革

    [作者简介]崔哲荧(1994-),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A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2-0023-02

    《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结合国内外形势,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外交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解读。挖掘《论十大关系》中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回顾和总结。为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恰当处理各类社会矛盾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论十大关系》中体现的唯物辩证思维

    (一)从整体出发,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

    《论十大关系》写作的时期正是新中国一穷二白的时期,就像文中所说:“从发展的观点看,这并不坏。穷就要革命,富的革命就困难。科学技术水平高的国家,就骄傲得很。我们是一张白纸,正好写字”。越是在这样资源短缺的环境下,越要好好规划、统筹,才能扭转劣势,变不利为有利。

    对立统一是矛盾存在的基础。毛泽东根据现实的社会关系,划分出十对范畴,各个范畴之间又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统一于社会这个大系统之中,在一定的条件中相互转化。例如,军政费用的降低可以造就一批新工厂的建立,从而提高财政收入,满足更高层次的军政需要,这样才叫做“真想而不是假想拥有原子弹和更多的飞机大炮”。

    (二)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论十大关系》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为主要内容,同时,毛泽东也做到了对政治、民族、文化等领域的兼顾。毛泽东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结合,在当时政府独揽资源分配的计划经济体制中,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产业的均衡发展。对于生产活动,政府不能管得太“死”,劳动者既要团结紧张,又要严肃活泼;只有在基本方针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生产活动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才能充分调动起各方面积极因素,从而建立起更加协调的发展机制。

    (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破除教条,勇于创新

    毛泽东敏锐地看到苏联和一些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发展方面的种种局限性,包括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比例失调;过于强调中央集权,忽视地方积极性、压制民主党派以及各民族关系紧张等等。《论十大关系)写作完成于同年的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重视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的正是不走苏联的覆辙,并最终从对苏联模式种种弊端的反思,落脚到中国工业化道路要怎样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要怎样走的问题上。毛泽东在那个全国人民都热火朝天搞建设、在新中国首次实现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这样的“冷思考”无疑是可贵的。

    二、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一)全面深化改革,方向和路径需相辅相成

    《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路是推进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习近平强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模式,可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第二层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向与路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改革是为了造福最广大意义上的人民;改革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補,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期意义上的革命。另一方面,“全面深化”代表着路径和层次的扩宽。当今,中国改革已经步入了深水区,之前的改革多集中在经济领域,随着改革的深入,所涉及到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彼此相关联的各个领域。这些需要为政者把握各个领域之间的复杂联系,并在执行上对症下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二)全面深化改革要优化社会创新环境

    创新精神是推动民族进步的动力。《论十大关系》写作本身就是一种理论创新,毛泽东力图突破以往的种种思想束缚,包括对苏联模式、资本主义文明,以及社会主义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的认识等等。同时,毛泽东也肯定了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对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作用:“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而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具体方式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依靠承接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产业,取得了世界制造工厂的地位,创造了经济连年高速增长的辉煌记录。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以及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过去以劳动力成本为主要优势的经济增长道路越走越窄,传统的人口红利已经逐步消失,但是这绝不意味着众多的人口成了经济发展的负担;正是由于现实形势的紧迫,转变发展方式时代任务被提上日程,而人的能动精神和创造精神无疑有利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党的十九大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中国义务教育的普及,高校的扩招,造就了一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人力基础,造就了中国新时期的人口优势。

    创新不仅仅是个人主观上的行为,也需要与社会其他人协作,创新的理念得到执行并取得实际效应,需要一系列政策支撑以及社会大环境的支持。近几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推动“双创”的举措,打造面向社会大众的“双创”全程服务体系。只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双创”才能真正得到落实和贯彻,使各个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都能各尽所能,发挥自身专业优势。

    (三)全面深化改革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在《论十大关系》中,对于国际上的种种因素,毛泽东考虑到了国外局势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可能造成的影响,以此作为中国下个阶段发展计划的现实依据,同时,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吸收借鉴全人类的发展成果,并不因为不在同一阵营而抱有偏见,也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我所用。联系到当今,中国在国内对外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行,并成为促进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的重要动力,在国际方面,中国日益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力量。

    中国在对外开放的层次的变化,从基本政策、口号上可以一窥端倪,从最初的“韬光养晦”到现在的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互利共赢”到创建“命运共同体”,开放作为中国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引领中国社会发展的准则。中国全方位地参与到全球化当中,逐步完成从追随到引领,从遵循到创新的转变,中国以庞大的体量、新兴经济体的活力带动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在多边交流机制方面,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亚投行”,中国始终坚持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与美国“筑高墙”、退出巴黎协定这种逃避国际责任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全面深化改革,拆的就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阻碍社会交流进步的“墙”。全球化的世界趋势没有改变,中国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要保持开放的视野,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扩宽经济发展空间,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相结合

    《论十大关系》中的观点无不是以毛泽东历经几十天的调查为依据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路线,更是中国经济社会得以优质发展需要遵循的准则。在当今,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新技术、新事物层出不穷,国家提出了把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都代表着一种新的观念和思维。但是,仰望星空的同时,更要脚踏实地。不能因为这些新事物正处在大热的风口上,便一窝蜂地把资源全部投向虚拟经济领域,这样做很可能造成生产秩序的混乱以及社会资源的损耗。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真正健康的发展应该是利用好互联网经济的便利性和革命性,用互联网思维发展实体经济,而不是取而代之。

    无论在《论十大关系》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都提出了提高工人、农民等社会劳动群体的待遇的要求,但同时,毛泽东并没有因此而忽视中国当時的实际水平,而是根据当时具体的经济情况来定,发展公社社员的公积金公益金是个好事,但是也要按计划执行,实事求是,“不能希望一年把好事都做完”。同样的,中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在全国范围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并已经取得决定性进展,但是习近平仍多次强调领导干部干事创业“功成不必在我”,可见,无论是哪个社会领域中的改革,在实施当中,既要敢想敢干,又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才能稳扎稳打,整体上促进社会的进步。

    《论十大关系》中无论是各对关系的梳理分析,还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独立探索,对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当今的中国,确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时期下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仍然复杂,中国仍然需要不断地突破发展的束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参考文献]

    [1][2][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44+27.

    [4]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5]张丽春,张红娟.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6(4):3-5.

    [6]赵建春.《论十大关系》与“中国道路”的探索[J].学术论坛,2016,39(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