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幼儿园班级环境互动区的有效创设

    陈淳

    【摘? ? 要】幼儿教育中,幼儿园创设班级环境在幼儿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体现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也能反映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良好班级环境的创设,对于幼儿教师正确环境教育观念的树立也可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首先对幼儿园班级环境互动区的创设原则加以阐述,其次针对幼儿园班级环境互动区的创设策略提出几点建议,望借此推动班级互动区的建立,推动幼儿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动区;班级环境;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6-0183-02

    【Abstract】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 creation of a class environment in kindergarten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t can not only reflect the quality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but also reflect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The creation of a good class environment can also play a certain role in promo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correc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cepts for preschool teachers. This article first elaborates on the principles of the creation of the kindergarten class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zone,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reation of the kindergarten class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zone, hoping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lass interaction zone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Keywords】Interactive area; Class environmen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幼儿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即为班级,同时也为教师重要的工作空间。幼儿教学活动中,班级环境的创设为实施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被众多幼教工作者高度重视,新课程背景下环境所具备的教育价值得以凸显,因此要求教师需以班级情况、幼儿发展特点为依据,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因此,本文即围绕幼儿园班级环境互动区的创设策略展开探讨。

    一、班级环境互动区的创设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幼儿的智力、身体发展均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因此,教师创设的班级环境需同幼儿身心发展需求、特点相契合,如幼儿探索欲望强烈,教师则可完成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幼儿对生活中的问题加以发现及解决,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及思维水平。此阶段幼儿知识经验累积较少,因此教师可引导幼儿重视感性知识的积累,为幼儿创建接触实景、实物的班级环境。

    (二)参与性原则

    教育环境实则为潜移默化的教育品位的体现,教师在构建教育环境时,不可仅重视高效性的彰显,同时还应强调内在品质的体现。而幼儿班级环境的创设则为幼儿园内在品质的直接体现,为提高班级环境创设的实效性,贯彻幼儿参与原则。班级环境的创设需教师幼儿共同参与,教师及时引导。幼儿教师应帮助幼儿形成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对班级环境建设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形成认知。

    (三)教育性原则

    教师引导幼儿创设班级环境时,需对环境所具备的教育性加以考虑,才可将环境所具备的课程功能加以发挥。现阶段大部分幼儿园追求美观的环境,对于环境所具备的教育性并未加以重视,对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并未加以着重强调。我们在创设班级环境时,应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发展区及幼儿感兴趣的人和事,提问相关问题,引导幼儿积极动脑共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还可有助于幼儿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班級环境互动区的创设策略

    (一)区域游戏活动,增强互动性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幼儿教师需重视幼儿主体性的展现,将幼儿作为创设班级环境的中心,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引导下,幼儿同教师共同探讨如何展开班级环境的设置。除可调动幼儿创造性外,还可借助幼儿自己创意作品在班级内的布置。例如我班在教室内可开设生活区,或在走廊上开设家庭区,推行自愿报名原则,每周进行轮换。幼儿报名后,幼儿展开讨论,对游戏内容加以确定。在上周的周五,彤彤和泽泽决定制作凉拌萝卜,幼儿从家中带来胡萝卜、白萝卜及各种调料,完成美味的萝卜丝的制作,幼儿在做完凉拌萝卜后,分享至其他幼儿展开品尝,借此展开游戏互动。

    (二)与自然角相结合,增强操作性

    互动墙的创设,为教师和幼儿都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互动墙的创设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调整和跟进。在自然角中我们也应该将目光跟随幼儿,不断完善和丰富环境,用多种方式去支持幼儿的行为、学习与发展。例如在学期初,我们创设了走廊的自然角环境,主要分成了三大块:观赏区、实验区和操作区。观赏区以测量为主,用尺子和习惯等材料对植物进行测量,也可以对植物进行写生活动;实验区我们探索“哪个白菜会变色”,通过滴入不同颜色的色素,对比有无阳光、水量多少、有无小洞等实验,请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的结果;操作区主要是探索多种方式装饰花瓶,可以用线描、贴线圈、超轻黏土等多种方式,富有想象力地创作。班级环境的创设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追随幼儿的脚步,创设富有操作性的互动环境,这样幼儿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才能有效提升。

    (三)利用桌面隔断,增强自主性

    在区域游戏中,我们通过调整柜子、桌椅屏风等物品的摆放形成“分隔”状态,从而将教室划分出一些或相对固定或可动态变化的、安全、舒适、有吸引力的空间,为幼儿提供自由选择的各种功能活动区,满足幼儿交往、合作的需要,有利于同伴之间的有效互動。科学地设置“隔断”,不仅可以合理区分活动室空间,而且对于幼儿活动顺利、科学地开展也有重要意义。

    三、班级环境互动区提升幼儿能力

    (一)结合班级特色,提高语言能力

    幼儿的语言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在班级特色区域与语言区游戏活动有机结合,幼儿在编故事、讲故事、合作表演故事中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例如我们班的特色活动是每天中午睡觉时,由一个幼儿给其他幼儿进行睡前讲故事,我们称它为“晌播”。幼儿都是前一个礼拜自主自愿报名,在家准备,进行活动。活动前,幼儿会把他们讲的故事内容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的“今天我来讲”中,每周我们还会评选出“故事大王”,这些内容我们都出示在午睡室前。在语言区的游戏活动中,给幼儿一张纸、一支笔,他们能富有想象力地画故事、编故事,最后再讲故事,编的故事内容我们也展现出来。我们也可以将语言区的内容融入“晌播”活动中,让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结合生活经验,提高动手能力

    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差异性大,有的幼儿已经能将多种水果进行剥皮、切小块等活动,但是还有很多幼儿能力较弱,甚至小刀也不会拿。我们在创设了区域游戏的撑版后,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提高了,他们会仔细观看步骤图,观察其他幼儿的学习过程与注意事项,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于是拿着家庭区和生活区里的各种厨房工具及剥坚果的工具开始尝试,幼儿的动手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结合多层次问题,提高探究能力

    我们在班级的每个活动区上架上撑板,上面是幼儿提出的问题。例如在生活区的撑板上,幼儿提出问题:“萝卜该怎么刨皮?”他们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区域游戏开始后,其他幼儿会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在制作的过程中也会带着问题去探索,他们将他们的探索和发现也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把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进行分享,对于他们的探究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班级环境互动区的创建针对幼儿发展具备重要意义,除了可为幼儿身心发展提供创造良好环境之外,还有助于幼儿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素质的提升,如教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可借助强调家长配合重视、加强系统环境创设等策略,实现良好幼儿班级环境互动区的创建。

    参考文献:

    [1]郭泳彤.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03).

    [2]禹莉沁.基于儿童立场的班级环境创设[J].名师在线,2018(32).

    [3]张铭.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现状,问题及路径探析[J].林区教学,2020(03).

    [4]朱靖波.“儿童立场”下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J].中外交流,2019(20).

    [5]于梅.浅谈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J].孩子天地,2019(28).

    [6]黄惠贤.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教学互动[J].好家长,2018(17).

    (责编? 林? 娟)